让孩子自己面对人际冲突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00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松松放学后,总要和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活动场所内“疯”玩一阵子。每天,我去接他时,总是先和其他家长聊一会儿天,等松松玩够了,然后才带他回家。
  这天,我刚走进幼儿园,就看到松松在钻木屋。他玩着玩着,突然发现了一个像一条鱼似的、可以晃悠的大积木,这让他十分感兴趣。
  当时已经有一个小女孩骑在上面,玩得很开心。可能是松松太想玩这个积木了,他不顾一切地挤到小女孩身后,也要骑到积木上去玩。小女孩当然不让,于是两个孩子发生了争执。正在推搡时,小女孩的母亲走了过去,语气相当严厉地责骂起松松来。
  也许,小女孩的妈妈并不知道我在附近,否则她不会这么肆无忌惮地大声斥责松松。
  我看到松松的小脸涨得通红,惊慌地望着女孩的妈妈。虽然我看到儿子的行为多少有些“蛮横”,没有注意游戏时的规则,但是,两个孩子毕竟没有发生激烈的打斗,这个女孩的妈妈却以不适当的方式介入了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松松一下子变得无助起来。
  看到儿子惊慌的神情,我多少有点为他抱不平。当时,我很想和女孩的妈妈理论,为松松撑一下腰。但转念一想,松松终究要长大,需要独立去处理生活中面对的困难,时常也会面对这样的人际冲突,不如现在就让他自己去面对。
  于是,我打消了想去帮助松松解释或劝解的念头,依然若无其事地与其他家长交谈,同时,我用眼睛的余光关注儿子的表现。
  我看到,松松结结巴巴地与那位母亲争辩了几句,虽然声音不大,但却在力图说明什么。后来,女孩的母亲可能觉得松松还是个小孩子,就是想玩这个积木,所以没有再为难松松。终于,松松和小女孩一起骑上积木玩了起来,很快,他们就把刚才的不愉快抛到了脑后。
  看到这一幕,我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刚才的“不介入”是正确的。孩子们的问题更多地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解决。家长过多的参与只会助长孩子依赖的心理。让孩子独立去面对交往中产生的冲突,孩子才能学会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潜在规则,懂得合作和忍让,也逐渐学会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利,遇到生活中的困难不再躲避。
  有些家长总是一味地以自己孩子为中心,认为主角永远应该是自己的孩子,而事实上,一旦环境发生了变化,孩子就有可能从主角转变为配角。那么,孩子怎样去适应其中角色的转变,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就不是父母能左右得了的事情。因此,父母要学会让孩子自己处理面临的困难,培养沟通能力。
  当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环境中变被动为主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当然,要培养孩子的人际协调和沟通能力,也要考虑到孩子能力方面的限制。人际沟通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得,关键要顺其自然,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还可以让孩子进一步学习沟通中的技巧和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器官发生兴趣,家长可在教会孩子认识身体器官的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融入一些基础的生理安全知识。  观察法  早晚的洗脸、刷牙,可教孩子认识皮肤、五官及清洁皮肤、保护五官、保护牙齿的知识,可边进行边对孩子讲解。  让孩子在洗澡时照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头部、躯干及四肢,也可以直接接触某些身体部位,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个直观的印象,如果孩子被允许触摸自己的身体
离圣诞节只有一个星期了,我正忙着大采购,置办圣诞节礼物,丝毫没有注意到女儿吉蒂这两天一直闷闷不乐。还是吉蒂的爸爸提醒我,我才察觉。那天吃过晚饭,我问吉蒂:“吉蒂,你遇到什么麻烦事了吗?告诉妈妈,看妈妈能不能帮助你解决?”  吉蒂不好意思地垂下了脑袋,一副欲语还休的模样。我又问了她一遍。吉蒂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喃喃地说道:“圣诞节就要到了。可我没有钱给同学和好友买礼物。”  我想了一下,觉得给吉蒂一
除夕,我领着儿子乘汽车回农村老家过年。中途,上来一位中年男人,领着他的母亲,母亲衣衫褴褛、头发凌乱,不停地自言自语说:“晓辉——我的孙子——我的孙子没了——”  显然,这位老奶奶是精神上遭受了重创,有些失常。中年男人噙着泪水安慰母亲说:“娘,晓辉在家里,放心吧,还有50公里的山路呢,你睡会吧……”  说话的当口,老奶奶出现了幻觉,一把抱住了邻座的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不停地喊着:“晓辉,你怎么在这
迈克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小城巴尔,童年时,这个从小就缺少父爱的男孩总是因为小朋友们的欺负和嘲笑而倍感自卑。  这天,小迈克又哭哭啼啼地回家了,他悲伤地对母亲说:“妈妈,我是不是一个怪物?”母亲吃惊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说我是上帝粗心的杰作,耳朵和脚都大得吓人,手臂那么长,腿却那么短!”母亲笑了:“喔,亲爱的,你独一无二的长相是上帝特地恩赐的,不要理会别人的嘲笑,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
手工活动时,孩子们学习对折剪纸,剪出萝卜和叶子,并涂出相应的颜色。我示范后,大家都动起手来,不一会儿,许多小朋友照着范例涂上了红红的萝卜头和绿绿的叶子,孩子兴奋地拿着自己的作品等待老师的评价:“老师,你看,我的萝卜多好看啊!”大部分孩子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作品,得到了表扬与肯定,一个个心满意足的样子。  另外有几个孩子,也争先恐后地举着自己的作品说:“严老师,我的萝卜也好看呀!”我一看,贝贝还没
事实上,如果能够自己陪伴孩子,或有其他更好的途径,大部分家长都不会选择托管。托管虽属无奈之下的权宜之计,可这并不表示对孩子毫无意义。与把年幼的孩子一个人锁在家相比,托管让孩子更安全;与放纵孩子沉迷于动画片相比,托管让孩子的生活更充实……只要选择得恰当,妥善协调,托管也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关键词:兴趣  ——有利于多种兴趣的培养  假期里,少儿节目精彩纷呈,父母上班鞭长莫及,爷爷奶奶又管
书名:《Hi,多米儿》系列(共18册)  作者:关小敏  出版发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定价:10元/册    “轰!”的一声巨响,一个小女孩乘着会飞的滑板,撞破了教室的天花板,冲进了课堂,吓晕了全班同学,砸倒了老师……  这个小女孩是谁呢?没错,她就是《Hi,多米儿》系列童书的小主人公多米儿,一个天真、活泼、可爱、善良却又调皮的女孩。她有一个发明家爸爸叫多努利先生,非常爱她,这块会飞的滑板就是
近来,网上关于“孩奴”的话题热议不断。有人说,现在做“孩奴”,是在帮孩子创造美好未来。也有人说,人生每一段有每一段的好,可以给孩子幸福,但不必牺牲父母的现有的幸福。看着花花绿绿的热贴,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孩奴”生活——  生下儿子后,我们的床头读物变成了《哈佛女孩刘亦婷》、《好父母好孩子》等书。我们认认真真地读,重点部分还抄记下来,唯恐儿子不能如刘亦婷般优秀。  因为担心祖辈不能及时开发儿子智
本期上镜人物  爸爸:雷金息 妈妈:梁秀华 孩子:雷雨晴  爸爸妈妈留言:  晴晴,你在爸爸妈妈的期待中一天一天长大,转眼间你已经5岁了。  你长大了,也越来越懂事了。放学回来懂得自己安排时间写字、画画;晚上自己睡一个小床铺;在无数次跌倒后鼓起勇气学会了溜冰、滑滑板车、骑小自行车;今年过年的时候告诉爸爸少喝点酒;“三·八节”的时候你亲手画了一幅画送给妈妈……看到你长大了、懂事了、坚强了,爸爸妈妈很
外甥女今年才刚4岁,就整天吵闹着要吃“甜甜”:牛奶里要加糖、零食要奶油甜味的、就连粥里也要放几颗奶糖才肯吃……小小的牙齿布满了蛀虫斑点,但她还是对甜食爱不释手。渐渐地,外甥女不仅龋齿加重,体重也跟着飙升,连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戏谑她为“小胖墩”。  我一提起这肥胖的危害,姐姐就唠叨我们自己小时候是怎样没东西吃,可怜得很……我深知每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都有不同的观点,自己作为外人也不好过度干涉。于是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