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促进了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ewday4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永春县茂霞村为例,在了解茂霞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了新乡贤特征,进一步分析了新乡贤在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尝试分析了新乡贤作用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最后通过成效评价得出新乡贤促进了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结论,为进一步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乡贤;特色文化产业;茂霞村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6-0041-02
  一、新乡贤特征及作用分析
  (一)新乡贤特征分析
  新时期,乡贤的内涵更加丰富了,包括返乡创业人员、基层干部、医生、教师、离退休人员、道德模范、先进典型,他们大多数是一群离开家乡,完成城市化的人,基本上长期与村里的日常生活分开。当他们来到农村时,要么造福乡里,要么返补家乡,要么回乡养老,享受乡村独特的生态。与此同时,茂霞村新乡贤表现出了各种文化动因。
  (二)新乡贤作用分析
  新乡贤突破体制不完善的约束,积极参与教育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建设,在乡村振兴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新乡贤往往拥有丰富的财力、人脉和其他资源,当灾害和困难发生时,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新乡贤扎根本土,熟悉农村情况,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并具备新知识、新视野、新理念,能够有效地协调农民与政府的矛盾,改善农村居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减少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必要的矛盾和障碍,在公共部门介入前消解矛盾,减轻对请愿部门的压力。
  二、茂霞村特色文化产业概况
  (一)乡愁文化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茂霞村作为闽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在维系闽南乡愁、延续闽南历史、弘扬闽南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永春县“乡愁公园”的主体村落,茂霞村有着深厚的乡愁文化和广阔的乡贤根基,全村现住人口约2 000人,在外乡贤将近6 000人。乡愁文化是牵绊着每一位在外乡贤的情感纽带,这为乡村人口回归,外来资源进入创造了可能。传统的古树、古民居、古技艺在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注入后焕发了新的发展活力。
  (二)华侨文化汇聚产业发展资源
  茂霞村拥有500多年的华侨历史,这里的侨亲分布在世界各地,他们身在他乡,心怀故土的念祖之心使得这些华侨远在千里却不忘故土的建设。出洋各地的经历和阅历使得他们在建设家乡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为家乡融入了丰富多彩的异国元素及特色,造就了茂霞典型又特别的华侨文化。茂霞村通过建立华侨文化博物馆,记录了海外侨胞对家乡建设的热心与善行,在长期的华侨活动中,以“热爱家乡,善行好施”为主线的华侨文化逐步形成。海外华侨为家乡的建设捐资捐物、解决难题,他们殷切期盼家乡能够变得更加美好,为家乡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汇聚了各类要素资源,先后建成清水祖师殿、陈氏宗祠、西洋祖宇、崇德祖宇等宗祠庙宇,戏台、凉亭、纪念堂等娱乐场所。
  (三)荔枝文化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茂霞村拥有多棵百年荔枝老树,荔枝种植面积广阔,村民们长久以来均以荔枝种植采摘为主要生计来源。现村落内种植有荔枝树多达3万余株,树龄100年以上的有800多株,其中还有503年的“荔枝树王”。随着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推进,茂霞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整洁、村貌良好、乡风文明,为荔枝文化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茂霞村的荔枝旅游文化节成功开展,成立了荔枝专业合作社,建设了荔枝现代化种植示范基地,进行统一的栽培指导、包装销售及烘焙加工,逐步形成了荔枝蜜、荔枝酒、荔枝干一条龙的荔枝特产规模产业,不断增加荔枝附加值,形成了一条“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村民们依托荔枝节充分运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参与到产业经营中来,促进了民宿、餐饮、观光等延伸服务业的发展。
  三、新乡贤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一)新乡贤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持
  茂霞村拥有丰富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为当地特色文化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茂霞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初期,仍以傳统种植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市场应对能力弱,村民增收困难,村财收入较低,缺乏足够资金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而通过新乡贤的带动与推动,在本地乡贤和在外地乡贤的积极支持下,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投入必要发展资金,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二)新乡贤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投入生产要素
  茂霞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培育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不仅需要经济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古宅、古屋、古物等硬件设施的投入,从而从硬件和软件上促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茂霞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外乡贤主动为发展提供所需要古宅、古屋等硬件设施,为茂霞村发展客栈民宿、文化展馆、活动中心提供场所,形成内外联动的发展模式,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不足的问题。
  (三)新乡贤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在茂霞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是发展的指导者,而村民是其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但村民因受教育程度不同、综合素质不同,其发展观念和积极性也参差不齐,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响应和支持程度也各不相同。新乡贤作为当地知名的领头羊,在地方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乡贤带头参与特色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团结当地村民,协调个体与整体的利益纠纷,形成发展的综合力量。
  四、新乡贤作用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前期乡贤积极引导,后期村民广泛参与
  在茂霞村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刚开始绝大多数村民都处于观望或逃避的状态,这时候非常需要有乡贤能够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而茂霞村的乡贤们拥有广阔的视野、先进的思想、丰富的资源,在发展初期能够不为名利,为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当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产生的效益会让村民尝到甜头,有利可图的产业吸引了更多的村民自主参与进来,最终由乡贤引导转化为村民参与、乡贤起带头作用,村民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三方主体互动联合,汇聚要素共同开发
  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乡贤与村民要互动,乡贤与村委要联合,只有乡村中的主体力量发挥出来才能有效发展。在茂霞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新乡贤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调动乡贤投资建设家乡的热情,出台具体支持民间资本介入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资金补助、优惠贷款和建立周转基金等经济激励政策,拓宽保护资金渠道,全面推进多元化保护,在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投入力量,带动发展。由新乡贤提供资金、资源等要素,从外部解决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要素难题,由本地村委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调动村民发挥劳动力投入建设,三方共同形成合力。
  (三)多管齐下引入人才,充分利用人才开发
  在茂霞村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认识,缺乏专业知识和缺乏技术人才,使得工作中存在着重申报、轻管理,重建设、轻保护问题,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人才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美丽乡村作为一个多元的生态系统,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匹配,才能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在充分认识到人才对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后,茂霞村一方面大力开发本地可用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人才回流,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或设计单位的交流咨询,充分整合利用各项智力资源,深入开展专项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五、新乡贤作用下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效评价
  (一)推进了文化传承,创新了推动形式
  促进茂霞村文化的传承从以前的“输血式”转变为目前的“造血式”。引入产业意识,及时认清茂霞村的现状,尽快克服这种片面、狭隘的产业发展和文化遗产观。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把茂霞村乡村文化从简单的小农经济中解放出来通过文化资源挖掘与文化产业培育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融合。
  (二)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
  茂霞村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治理,重点抓好农村环境日清扫、垃圾日清运、家禽圈养及旱厕改造工作,切实把环境卫生整治落到实处,做到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旅游线路规劃和房屋改造等具体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茂霞村的环境,使得茂霞村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生活环境留的住人,美丽景色吸引了人。
  (三)带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
  通过不断挖掘茂霞村的文化潜力,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将文化与农村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发展出独特的地方产业道路,形成自身的优势文化品牌,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极大地促进茂霞村经济发展[5]。茂霞村利用其丰富的荔枝资源举办“荔枝文化节”,增加荔枝的附加值;通过积极改造古厝民居,建设特色民宿,修缮古厝、古寨,开发当地风貌风情特色的旅游产品,为村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促进了茂霞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综上,特色文化产业是保障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培育特色文化产业能够激活美丽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需要有新乡贤的引导和投入,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茂霞村的美丽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正是得到了新乡贤们的支持,才得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其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力建设高速铁路,是我国促进经济增长与加强相邻地区联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基于此,利用高铁在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通车时间上的变异,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使用渐进性的双重差分模型,估计高铁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微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有高铁通行的城市的经济平均增长率要高于没有高铁通行的城市,可见高铁对城市的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显著。同时,基于回归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铁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大量存在信息披露缺陷的企业在媒体的监督下吸引了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甚至行政干预,并因此规范了企业行为。可见,媒体具有强大的监督作用。首先阐述了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媒体监督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接着分析了獐子岛事件中公司治理机制的不足,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媒体监督;公司治理;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
期刊
摘 要:2018年末,宁波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接近25%,可以预见,宁波市对专业的养老照护需求逐年增加,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与加剧。鉴于此,通过分析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提炼宁波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发展的突出共性问题,并以一个标杆企业(或组织),即“阿拉伴”组织为例,总结其实践经验,为寻找有效对策提供一个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现实样本。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区域化;实践;
期刊
摘 要:自2018年1月2日起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当前正处于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分析河北省农业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在农业发展上存在的問题,基于科技协同创新与产业链融合理论,寻找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科技
期刊
摘 要:基于多变量框架下的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法研究广西1990—2017年的城乡收入差距与金融发展、贸易依存度、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双向的正负最大波动幅度的特征;金融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稳定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贸易依存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平稳,呈现出平稳的小幅度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摘 要:为了了解云南省人口年龄结构现状、特征,收集、整理云南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通过图表法、比较法对人口年龄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正视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经济,逐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老年服务人才培养,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大学校园是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基地,但由于高校社团组织通常由学生自发成立,在社团组织管理方面并不规范,长期存在一些管理弊病。通过将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到社团组织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具体存在的管理问题,并且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相关性的对策研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对社团进行管理,积累有效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高校社团组织;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獻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选择上海微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析其客户导向,从收入来源、运营成本两个个角度,探讨在线教育相对于传统线下教育的区别,从而了解目前在线教育内容服务商的盈利模式。同时,细化分析三个角度下在线教育的长处和短处,总结新型的教育渠道特点,给出后续优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在线教育;收入来源结构;成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在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及时捕捉其新增长点,有利于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为此,天津市提出并积极推进居民生活消费的新增长点——打造天津市夜經济,并通过采取相应举措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夜经济发展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但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渐解决,天津的夜经济肯定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真正成为天津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新增长点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关键词:夜经济
期刊
摘 要:杜邦分析法是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比率,综合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其已经存在上百年,广泛运用于企业经营绩效管理中,但是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在上市公司的运用中。因此,需要针对杜邦分析法的不足进行优化改进,让其更好地为企业所用。  关键词:杜邦分析法;帝王洁具;优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8-0118-03  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