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点聚焦
[重点、难点、考点]
古诗词曲的鉴赏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而的评价、鉴别和赏析。
一、它的重点和要求: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词语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义的分析和概括。
2.会赏析其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误区警示]
古诗词欣赏是近年出现的一种试题,同学们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的几种问题:
1.对古诗词中的一些专用的术语不够理解,造成答题错误。对律诗的颔联、颈联等词语不解,所以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准确。
2.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指向不明确。
3.对背景的联系不够准确,把握情感不到位,造成对诗歌的情感分析不够确切。
4.审美分析不恰当。审美分析不够到位的原因是对修辞、写作技巧把握不确切。
二、名师攻略
[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均以高度凝炼的语言、真挚淳美的情感、和谐的韵律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的文学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不断完善文学素质。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我们:
1.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知识。
2.名篇名句的背诵和识记。
3.揣摩、品味诗词曲的语言并能正确朗读。
4.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5.理解、鉴赏诗词曲的写作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技巧]
1.逐渐积累,总结规律。
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包括古诗、词、曲等,只有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熟能生巧。记诵的多了,才能对诗文的体裁、题材、意象组合的规律、意境表达的特点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情况有所了解,才能谈得上鉴赏。
2.落实字词,感知内容。
因为古诗文有表达凝练的特点,其中字词往往有丰富深刻的意义,在组合连缀上也各具特点,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字词的意义与用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要明确意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某个动词或形容词的表达功能,情感倾向。
3.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对千古名句要认真斟酌,仔细推敲,含英咀华,其中自有一番独特的滋味,像写别离的句子,写理想的抒情句,写哲理的议论句等令人感慨、发人深思的句子。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情景来分析。
4.探究修辞,重视审美。
古诗文常常用比喻、拟人、互文、象征、对比等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拟人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富于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比喻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虚化的事物具体化;对比的手法又使得事物明确,感情倾向鲜明。这样就使得诗文既显得生动富于灵性而又委婉含蓄,值得仔细体会。
[典型考题例析]
(2007年浙江省湖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解析与答案]第l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了诗歌的内容,又称诗歌的意象,需要考生点明即可。第2题将感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语言揣摩、品味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需要点明“疑”“急”二字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指明人物形象。参考答案:1.悠悠飘荡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 2.热情淳朴 天真可爱
[权威预测]
欣赏古典诗词曲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因此,古诗文鉴赏在近年中考中逐渐得到重视。因为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识水平,也能检测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从近几年中考全国考试卷分析看来,诗词赏析的分数逐渐加大,题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内容选点多为人文性哲理性较强的名诗。在诵读中,应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通过反复吟诵、联想,理解诗词曲中的意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二是品味诗词曲语言,感受诗词曲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同时,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拓展、迁移、联想、想像、探究等开放性试题在诗词曲的赏析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这就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三、破关训练
[基础题]
(一)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_____、______、_____等。
2.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从体裁看是____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___。
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三)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____,颔联分写,通过___和____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尾联总写_____的感情。
2.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______;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从体裁看是____诗,从内容看是____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一
2.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五)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沉舟折戟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_______“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2.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六)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___”和“___”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____”和“____”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2.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险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七)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问___;下片问____;但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
2.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_______;最能体现人间真情______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提高题]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阌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二)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亲眼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中“______”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___________
(四)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写的是静是___________。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_”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
[冲刺题]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解]竹枝词: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l.从诗中称对方为“________”看出,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2.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菊 花 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
(三)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 对酌①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合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名题]
(一)(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新睛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诗歌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2007年湖北省黄冈)欣赏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_”起,到“_________”终。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
[重点、难点、考点]
古诗词曲的鉴赏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而的评价、鉴别和赏析。
一、它的重点和要求: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词语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义的分析和概括。
2.会赏析其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二、考查的主要材料是: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误区警示]
古诗词欣赏是近年出现的一种试题,同学们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往往会出现以下的几种问题:
1.对古诗词中的一些专用的术语不够理解,造成答题错误。对律诗的颔联、颈联等词语不解,所以找出相应的句子不准确。
2.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准确,指向不明确。
3.对背景的联系不够准确,把握情感不到位,造成对诗歌的情感分析不够确切。
4.审美分析不恰当。审美分析不够到位的原因是对修辞、写作技巧把握不确切。
二、名师攻略
[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曲,均以高度凝炼的语言、真挚淳美的情感、和谐的韵律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的文学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不断完善文学素质。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我们:
1.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知识。
2.名篇名句的背诵和识记。
3.揣摩、品味诗词曲的语言并能正确朗读。
4.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5.理解、鉴赏诗词曲的写作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题技巧]
1.逐渐积累,总结规律。
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包括古诗、词、曲等,只有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熟能生巧。记诵的多了,才能对诗文的体裁、题材、意象组合的规律、意境表达的特点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情况有所了解,才能谈得上鉴赏。
2.落实字词,感知内容。
因为古诗文有表达凝练的特点,其中字词往往有丰富深刻的意义,在组合连缀上也各具特点,所以千万不能忽视这些字词的意义与用法及其在表达上的作用。要明确意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某个动词或形容词的表达功能,情感倾向。
3.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对千古名句要认真斟酌,仔细推敲,含英咀华,其中自有一番独特的滋味,像写别离的句子,写理想的抒情句,写哲理的议论句等令人感慨、发人深思的句子。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情景来分析。
4.探究修辞,重视审美。
古诗文常常用比喻、拟人、互文、象征、对比等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拟人手法使得诗句生动富于灵性,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比喻使得抽象的道理形象化,虚化的事物具体化;对比的手法又使得事物明确,感情倾向鲜明。这样就使得诗文既显得生动富于灵性而又委婉含蓄,值得仔细体会。
[典型考题例析]
(2007年浙江省湖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疏落落的篱笆,_______,_________,奔跑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2.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解析与答案]第l题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了诗歌的内容,又称诗歌的意象,需要考生点明即可。第2题将感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语言揣摩、品味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需要点明“疑”“急”二字的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指明人物形象。参考答案:1.悠悠飘荡的小船 波光粼粼的溪水掩着的柴门 2.热情淳朴 天真可爱
[权威预测]
欣赏古典诗词曲是一种艺术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因此,古诗文鉴赏在近年中考中逐渐得到重视。因为这种题型既能考查考生的知识水平,也能检测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从近几年中考全国考试卷分析看来,诗词赏析的分数逐渐加大,题型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内容选点多为人文性哲理性较强的名诗。在诵读中,应把握两个重点:一是通过反复吟诵、联想,理解诗词曲中的意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二是品味诗词曲语言,感受诗词曲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同时,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拓展、迁移、联想、想像、探究等开放性试题在诗词曲的赏析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这就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三、破关训练
[基础题]
(一)赏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答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词中描写的军中生活情景有看剑、吹角、分炙、_____、______、_____等。
2.表现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从体裁看是____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____”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___。
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三)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____,颔联分写,通过___和____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尾联总写_____的感情。
2.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______;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从体裁看是____诗,从内容看是____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一
2.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 (五)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沉舟折戟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诗;诗中前两句由_____引出“认前朝”_______“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2.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六)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___”和“___”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____”和“____”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2.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险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七)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问___;下片问____;但归根结底是问_______。
2.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_______;最能体现人间真情______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提高题]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阌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二)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亲眼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中“______”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___________
(四)阅读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________”写的是动景,“_______”写的是静是___________。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2.诗的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调由前四句的“伤感低沉”,转为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____”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
[冲刺题]
(一)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解]竹枝词:巴渝(今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l.从诗中称对方为“________”看出,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2.诗的三、四句语带双关,明说天气晴雨不定,暗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菊 花 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
(三)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回答问题。
山中与幽人 对酌①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②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释]①幽人:指隐居的高士。②卿:对好朋友的称呼。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合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湿润,带着水气。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1.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名题]
(一)(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杯一杯复一杯”中连用三个“一杯”,这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新睛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1.诗歌写出了雨后初晴原野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二)(2007年湖北省黄冈)欣赏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_”起,到“_________”终。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