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杆菌毒素A水凝胶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nin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肌电仪(EMG)引导下肉毒杆菌毒素A(BTXA)联合透明质酸钠(BTXA水凝胶)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就诊婴幼儿型内斜视患儿15例,七氟烷吸入全麻下无EMG引导双眼内直肌注射BTXA水凝胶2.5 U/0.05 ml/眼。注药前、注药后1 d、2周、3周、3月、6月检查眼外肌功能状态、睑裂大小等,注药前、注药后3周、3月、6月测量患儿斜视度等。

结果

注药前、末次注射后3周、3月、6月各平均斜视度为(+36.5±11.5)、(+3.9±12.2)、(+7.0±8.8)、(+8.8±11.2),治疗后各时间点斜视度与治疗前斜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注药后3周与3月正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注药后3月与6月相比,正位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性上睑下垂及垂直斜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EMG引导下BTXA水溶液注射并发症发生率。

结论

非EMG引导下BTXA水凝胶注射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疗效较好,明显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义眼台植入术中应用罗哌卡因及地塞米松混合液浸泡过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对术后的反应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按常规方法行义眼台植入术的患者84例(8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42只眼),植入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用0.7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10 ml及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1 ml)混合液浸泡30 min
目的观察应用2.2 mm角膜刀反向切取角膜缘干细胞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手术的260例(260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术中应用2.2 mm角膜刀自角膜缘内1 mm处向角膜缘方向切取角膜缘干细胞,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浸湿棉片贴敷创面120 s,观察术后创面愈合、移植片成活、胬肉复发情况。结果26
儿童排便频度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据Weaver等的研究,85%的1~4岁的儿童每天排便1次,95%的儿童每天排便3次或隔日1次[1],故很难对便秘下确切的定义.目前大多沿用Loening-Bauck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