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市、县教研部门都举办了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研讨会。笔者有幸观摩了其中的两节试卷评讲课,对初中数学总复习中的试卷评讲课有了新的认识,在此整理成文,与同行共享。
一、上好试卷评讲课的意义
试卷讲评课是中考数学总复习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有效的试卷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总结方法、拓展思维、提高能力。通过试卷讲评还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试卷讲评课中的误区
(一)准备不足
现实中好多老师对命题环节不重视,奉行“拿来主义”,不顾班级实际情况,随意下载试卷让学生测试,这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也很难上好试卷讲评课。其次是课前不准备,讲评时无的放矢,信口开河,想到哪儿讲哪儿,讲到哪儿算哪儿,这种师生都无乐趣的讲评课肯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负效的。
(二)目的不明
一次测试、一节讲评课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想收到怎样的效果,教师自己心不知肚不明,纯粹是完成任务或者“人云亦云”。这种无的放矢的试卷讲评课,要想有好的效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讲评不及时
当一次考试结束后,学生会情绪高涨,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急于想知道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此时评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忽视这一点,考后让学生进行漫长的等待,这样往往使学生情绪懈怠,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平均用力
讲评试题,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试卷讲评课中应该对没有或很少出错的题目,不讲评或点到为止;对部分学生出错的题目,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对绝大多数学生出错的题目,要重点讲评。
(五)教师独霸讲台
试卷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种课最容易出现“满堂灌”、“一言堂”。讲评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自己讲,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
三、上好试卷讲评课中的策略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一是认真统计。教师应该在课前搜集学生卷面情况、答题情况等做好全面统计工作。统计每题得分率、统计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统计错题原因,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二是做好归类。做好知识点归类,把考查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做好解题方法策略归类,把用同一解题方法或思想的题目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做好典型归类,把同一种错误类型的题目和有创意的解题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三是认真备课。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讲评目标的确立,讲评内容的设计,讲评方法的制定,准备矫正练习。
(二)课堂讲解要到位
一是讲思路。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的,讲评时教师要善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是讲拓展。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伸,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如改变习题的提问方式,扩大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使用范围,颠倒习题的因果关系,拓展原题衍生新题,把某一题目分解为几个小题或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等等。三是讲规范。教师平时就要对答题进行规范化训练,比较不同学生的答案的得分情况,让学生明白某类题目该答哪些要点,详略如何处理,达到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高成绩的目的。
(三)课堂评价要恰当
评成绩时教师要点名道姓表扬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同学要从试卷中捕捉其闪光点,对他们在卷面上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学习劲头时,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和学习成果,争取评出学习的动力。
(四)课后训练要扎实
一是落实好知识消化。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对一节课内容不可能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解法收集在“错题集”中,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
二是落实好矫正练习。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事实证明,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往往比做几套试卷的功效还要高,可以帮助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一、上好试卷评讲课的意义
试卷讲评课是中考数学总复习中的一种重要课型,有效的试卷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寻找产生错误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纠正错误、巩固双基、总结方法、拓展思维、提高能力。通过试卷讲评还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试卷讲评课中的误区
(一)准备不足
现实中好多老师对命题环节不重视,奉行“拿来主义”,不顾班级实际情况,随意下载试卷让学生测试,这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也很难上好试卷讲评课。其次是课前不准备,讲评时无的放矢,信口开河,想到哪儿讲哪儿,讲到哪儿算哪儿,这种师生都无乐趣的讲评课肯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负效的。
(二)目的不明
一次测试、一节讲评课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想收到怎样的效果,教师自己心不知肚不明,纯粹是完成任务或者“人云亦云”。这种无的放矢的试卷讲评课,要想有好的效果,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讲评不及时
当一次考试结束后,学生会情绪高涨,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急于想知道自己的解题思路是否正确,此时评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忽视这一点,考后让学生进行漫长的等待,这样往往使学生情绪懈怠,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平均用力
讲评试题,没有重点,面面俱到,从第一题按部就班地讲到最后一题,这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试卷讲评课中应该对没有或很少出错的题目,不讲评或点到为止;对部分学生出错的题目,视具体情况适当讲评;对绝大多数学生出错的题目,要重点讲评。
(五)教师独霸讲台
试卷讲评课一般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这种课最容易出现“满堂灌”、“一言堂”。讲评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多让学生自己讲,要给学生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
三、上好试卷讲评课中的策略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一是认真统计。教师应该在课前搜集学生卷面情况、答题情况等做好全面统计工作。统计每题得分率、统计每题出现的典型错误、统计错题原因,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二是做好归类。做好知识点归类,把考查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做好解题方法策略归类,把用同一解题方法或思想的题目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做好典型归类,把同一种错误类型的题目和有创意的解题归类到一起进行分析。三是认真备课。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讲评目标的确立,讲评内容的设计,讲评方法的制定,准备矫正练习。
(二)课堂讲解要到位
一是讲思路。学生的思维往往是通过模仿教师的思路逐渐形成的,讲评时教师要善于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是讲拓展。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伸,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如改变习题的提问方式,扩大习题所含的知识内容使用范围,颠倒习题的因果关系,拓展原题衍生新题,把某一题目分解为几个小题或把几个题目组合在一起等等。三是讲规范。教师平时就要对答题进行规范化训练,比较不同学生的答案的得分情况,让学生明白某类题目该答哪些要点,详略如何处理,达到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高成绩的目的。
(三)课堂评价要恰当
评成绩时教师要点名道姓表扬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的学生,基础较差的同学要从试卷中捕捉其闪光点,对他们在卷面上反映出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学习劲头时,要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和学习成果,争取评出学习的动力。
(四)课后训练要扎实
一是落实好知识消化。不同的学生数学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对一节课内容不可能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可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把自己在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的试题、解法收集在“错题集”中,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
二是落实好矫正练习。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及时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事实证明,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往往比做几套试卷的功效还要高,可以帮助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