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 荒 诞 的人生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考》是苏教版高二选修《现代散文选读》里的一篇课文,讲述三十年代丰子恺先生送一群孩子去杭州考试的故事,作品以朴实细腻的文字描写,以佛教徒眼光看待考试对孩子幼小心灵造成的创伤。深刻揭示了在考试的压力下孩子们焦虑的心情和对考试结果的期盼。其中有丰子恺先生对孩子的同情,也有对应试弊端的讽刺。但从文章的主旨来看,“滑稽”与“捞”两个词,应是本文思想理解的突破点。
  一、 滑稽的几点表现
  首先,考试的内容刁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古训是对的,但孩子读的却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书。如在考试的途中,文中这样描写:“学生埋头苦读的是升学指导,积极背诵的是耶稣诞生在中国什么朝代,挪威的海岸线有多长……”这些都是背离了生活的枯燥东西。船窗外是男女老少一起抗旱的热闹场面,然而,这些孩子却无心去观看。孩子们虽然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但很多新鲜的事物都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其次,孩子们充满功利之心,对考试的目标十分明确。好的学校都是学生们向往的,可很多学生明知道自己考不上还要去碰碰运气,等到放榜的那一天,又明明知道大势已去,却不肯放手,准备下半年再考。疑问这时出来了,为什么这些孩子都向往省立学校呢?有的孩子说了,只要能考进省立学校,前途无可限量,可以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试想一下,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原本应该无忧无虑地生活,即使世道变得再复杂再动荡,并不能改变他们纯真的天性,高官厚禄名利前途不属于孩子的世界。可丰子恺先生遇到的孩子,个个都像是大人一样,规划着自己的未来。这种执着究竟让人该喜还是忧?原本他们应该接受的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心智,可考试却让功名利禄的烙印深深地刻在孩子心头,让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的纯真和快乐,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滑稽。
  最后,投考的过程与结果显得滑稽。孩子们在考试前的认真态度到考试途中孜孜不倦,一直到考完后的一轮,考试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最让丰子恺先生诧异的是,在发榜前孩子们的紧张和等待。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最脆弱的,也是心理最矛盾复杂的时候。如在文中,丰子恺先生是喝茶静候佳音,可孩子们却无不伸长脖子观望,只要有人进入茶馆都会条件反射地站起来,气氛也随着孩子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紧张。直到先生真的回来了,孩子们紧张的心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强烈了,很多人的眼睛都集中到了先生的嘴上,等候结果。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考试:“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这个捞字恰恰证明了考试结果的滑稽。成功的人肯定心花怒放,失败的必定垂头丧气,这群孩子之所以紧张就是怕名落孙山,然而考试结果却与考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因为考前孩子们紧张的等待以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举动让结果变得没有什么价值了。整个考试可以看成是一出闹剧。
  二、从“滑稽”看孩子的人生观
  文中所呈现的滑稽点,也正是《送考》最引人深思的地方。考试原本就是求学过程中的寻常事,也正是这件小事让孩子们变得非比寻常。原本应该纯真的孩子却过早地将功名利禄的种子装进心里,过早地扮演了成年人的角色,以至于他们身上天真无邪消失得无影无踪。考试剥夺了孩子们的欢笑,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也就埋下了考取好学校就是美好生活开始的不良观念。从此,他们开始了与功名利禄赛跑的生活,远离了人生中最具有魅力的童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对于丰子恺先生而言,这次送考就像一根针刺痛了他的心,他所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正像丰子恺的散文《给我的孩子们》中写的那样:“我每天不止一次的憧憬着你们的生活,可是我又很想让你们自己知道。可惜,当你们懂得这些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再是让我憧憬的人了,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考试的那群孩子不也正是那样吗?孩子们的天性被考试泯灭了,心灵被扭曲了,人生与价值取向也发生了错位。
  再看文本,我们会发现丰子恺先生一直以悲天悯人之心去看待考试,让人的心情顿感沉重,这不是十来岁小孩的考试,更像是让人心惊肉跳的经历。教育不能抹杀掉孩子的童真,不能让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里感受竞争的残酷,更不能让他们过早地接受生活的压力被功名利禄占据美好的心灵。作者对此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地付之一笑。因此,《送考》的主旨似乎并非反映儿童的“天真烂漫”与“纯真”被扼杀,而是表现那个扭曲社会下的“病态的孩子”。就好像文中写牵牛花那样:据说我所手植的牵牛花到今尚未开花,因为天时奇旱的缘故。我姊给我的信上说:“你去后我们又加了几排竹钉。现在爬是爬得很高,几乎爬上墙顶了。但是旱得厉害,枝叶都憔悴,爬得高也没有用,看来今年不会开花结子的。”
  综上,《送考》是丰子恺先生描绘的三十年代的学生考试的一篇散文,一直延续朴实细腻生动的文笔进行叙述。他用悲天悯人的眼光见证了30年代考试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摧残。也是以佛教慈悲之心来谛视孩子们的苦难与命运,谛视生命在运行过程中的种种遭际与变故。
其他文献
八月的江淮大地,骄阳似火。  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安徽考察调研,并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  此次考察,两大重点:一是防汛救灾和治河治江治湖,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入汛以来,长江、淮河、巢湖等一度处于超警戒水位。安徽南北三线作战,防汛救灾任务艰巨。如何加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加强淮河和巢湖治理,加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习近平十分关心,尤其惦念灾区群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基于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把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习主席推进强国强军的战略决心和深远筹谋。我们要深入领会贯彻《建议》部署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不断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一、深刻理解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时代
2020年新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主席强调,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3月2日,习主席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如何加强国防工程建设?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国防效益的双赢?日前,记者采访了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陆军工程大学教授钱七虎。  盾要随着矛的发展而发展,国防建设亦如此  记者:作为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您如何理解国防工程?  钱七虎:在战争和战争准备中要学会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工程就是为了更好保存自己。有人认为
客观说来,网红带货对疫情期间的市场活跃与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助推作用。但个别失信网红见利忘义、利欲熏心,不惜为了一夜暴富而故意作虚假广告、误导宣传,甚至兜售“三無”产品与变质的不安全产品。网红的失信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与安全保障权等一系列权利,愧对粉丝们的信任,破坏了公平交易秩序与自由竞争秩序,滋生了“劣币驱逐良币、好人受气、坏人神气”的逆淘汰效应,污染了电子商务市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为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战胜疫情,彰显更加緊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经中国、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南非、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塞内加尔共同倡议,中非领导人于2020年6月17日通过视频连线召开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  出席峰会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阁下、南非共和国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阁下、塞内加尔共和国总统马基
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千万年的风吹过亿万年的沙,吹散远去的阵阵驼铃声。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心的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在宁静的时光里默默用最素朴、最原始的样貌绽放,一群曾被视为“野人”“遗民”的神秘克里雅人,百年来隐居在这“死亡之海”的“海心”。沙海往事  从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城出发,向北,再向北,沿着克里雅河岸,穿过饱经沧桑的胡杨、红柳,翻过高大连绵的沙丘,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
新冠疫情是“二战”以来最重大的国际事件之一,改变了国际关系的互动方向和规则。东南亚作为经济发展十分抢眼、区域合作特色鲜明的地区,基本经受住了考验,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在疫情面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和东盟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不仅化“危”为“机”,逆势而上,而且有望為新型全球化的发展提供范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疫情对东盟发展方向的影响,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持续发展?本组文章中,几位学者对此加以探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潜心审读,对记叙文写作会有很多启迪。以此文为例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上课时就围绕它的事细情深展开。这篇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真挚感情,文章虽然选材角度很小,但写得委婉动人、清新质朴。这对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写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况且情感缺失与情感虚假是目前学生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可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脱贫地区乡村治理能力、壮大脱贫地区乡村人才队伍、构建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帮扶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