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其数千年的实用价值和极为深厚的人文内涵,是值得我们民族引为自豪的。书法不单是写字,它是道,是我们历史的投影,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写照,所以熊秉明先生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笔书写的实用性虽渐已式微,但其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属性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使书法创作在当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是传统的恩赐,更是历史的机遇。
作为一名军旅女书家,我从小热爱书法,初习书作就得到大人们称许,这种激励使得我一直临池不辍。后得家乡名师指授,在楷书创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军时吉文老师引用傅山的话对我说“作字先作人”,对书家的起码要求就是做一个人品和书品都要好的人。军营的生活虽然紧张,但我并没有冷落书法,每有空余仍是临习名帖或即兴创作,其时书法已成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书写成为习惯时,才发现书法已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字、好诗、美文皆令我陶醉。起初的学习是摹写二王书法,后追欧阳询、文徵明,小楷法魏晋诸家,兼习魏碑《张黑女墓志》,行书多习米芾、王铎、苏轼。苏东坡的信札闲时便反复研读,时间较充裕时便反复临习,甚至在梦里还不断出现这些字迹,并且仍可清晰地展现这些名作每一字每一笔以及字间的关联和章法布局的推演,真是入迷了!无数次就在这样的状态下迷糊地睡了,也正是在这无数次的迷糊中让我获益匪浅!
书法开启了我的心智,陶冶了我的性情,宁静的学习过程也养成了我淡泊的心态,使我更能耐得住寂寞,这一点对做人做事都有裨益,这也算是人书双修吧。每每创作时,尤其是在书写楷书作品时,我都会感到心境格外平和宁静,书写的过程中几乎可以忘我,任其天性释放,任真情流淌,从而心手畅达,始得自然之美。在我的书写人生中,我觉得自己心中要时时守护一片净土,这是精神的家园,这是心灵的归宿。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尤其是深入基层时,官兵们的很多感人事迹时时激励着我。身为一名军人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感,也使我感到自己要有所担当,这使我更加热爱部队,热爱生活,也更勤于创作,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去回报这个时代。前几年,为了搞好人物画创作,我深入海岛写生。有次我到连队,几位女兵在训练爬网绳,她们个个年轻活跃,拼搏在练兵场上。我为她们在高高网绳上的攀爬时那矫捷健美的身姿所深深感动。颤动的网绳那线条的变化,令我联想到书法的布局和线条组合的韵律。当晚,我便即兴写了几幅行草,字中的线条既道劲沉厚又不乏灵动之气,找到了以往不曾有过的一种感觉,顿觉受益匪浅。其实,只要有心,类似情景也每有所见,如观看战机在长空腾跃翻飞,那撼人的气势令我联想到书法亦应有此挥洒自如、磅礴阔达的大境界。与其说这是一种开悟,不如说这正是生活给艺术的启迪。
敬畏传统,热爱生活是我作为女书画家常在心中萦绕的情结。当离家数年的我第一次重回家乡时,我汲取一瓶曾养育我长大的清溪之水,虔诚地带回北京。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用这如同母亲心泉的故乡溪水磨一砚墨,满怀深情地写了一套四条屏,作品完成时,我不禁热泪盈眶,感觉整个身心都充满了温暖,在感慨人生的同时,也深感书法给了我很多,很多……感谢书法,感谢绘画,是书画给了我如此美丽的人生!
当下书法创作、展览、收藏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崇尚与热爱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受文化风潮的影响,同时得益于信息时代给学习带来的方便,学书习字的人群不断扩大,高水平的作者和作品日益增多。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一大批女书法家的出现,她们当中更不乏才情横溢、成就卓著的名家大家。她们学有渊源,勤奋执着,在学习传统的同时注重自身修为,在长年的实践探索中使书法创作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面貌,在书坛艺苑中闪烁着熠熠光彩。如周慧珺得先师沈尹默先生真传,从二王书法入手,广涉博采,形成自己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书法风格,其后期更融篆隶于行草,写出更加奇崛朴茂的书体;林岫博学多才,诗词造诣堪称一流,且长期从事教学,因而她的书法文化底蕴深厚,融诗书于一炉,书风清隽遒雅,风神独具;张改琴则承接敦煌文化磅礴的大气,又具勇于蜕变敢于革新的个性,使得她的书法富有生命的张力,苍茫凝重而宽阔;孙晓云更是以《书法有法》一书震撼书坛,引发人们对书法艺术深层次的思考。去年我回家乡漳州办展得知,这几年在书坛上频频获奖、脱颖而出的林玉梅,不仅自身勤奋创作,更引领着家乡一批女性书法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书坛上许多优秀女书家,在现代纷繁的生活中,淡定潜心地深入千年传统,体味古贤心路历程,领悟名迹笔墨韵致,以书法艺术高古深湛的文化内涵来浸润自己,并且在与同道的相互学习、借鉴和激励中不断充实、改变和提升自己,所以优秀女书家的大批涌现和取得骄人成就决非偶然。
综观活跃在当代书坛的许多女书家,我由衷地为她们感到欣喜和骄傲,她们为继承、弘扬和发展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她们的不断努力,才使得古老的书法艺术焕发出别样的神采;正是由于她们在各类展事中频频精彩亮相,才使得我国书坛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想,日后,女书家一定也会到国外进行艺术交流、展览、讲学,在推进中国书法国际化的进程中,她们一定也会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发挥自己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我深信,女书家群体一定会不断壮大,女书家的创作水准一定会更臻佳境,女书家一定可以铸造当代经典!
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笔书写的实用性虽渐已式微,但其蕴含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属性却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使书法创作在当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这是传统的恩赐,更是历史的机遇。
作为一名军旅女书家,我从小热爱书法,初习书作就得到大人们称许,这种激励使得我一直临池不辍。后得家乡名师指授,在楷书创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军时吉文老师引用傅山的话对我说“作字先作人”,对书家的起码要求就是做一个人品和书品都要好的人。军营的生活虽然紧张,但我并没有冷落书法,每有空余仍是临习名帖或即兴创作,其时书法已成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当书写成为习惯时,才发现书法已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字、好诗、美文皆令我陶醉。起初的学习是摹写二王书法,后追欧阳询、文徵明,小楷法魏晋诸家,兼习魏碑《张黑女墓志》,行书多习米芾、王铎、苏轼。苏东坡的信札闲时便反复研读,时间较充裕时便反复临习,甚至在梦里还不断出现这些字迹,并且仍可清晰地展现这些名作每一字每一笔以及字间的关联和章法布局的推演,真是入迷了!无数次就在这样的状态下迷糊地睡了,也正是在这无数次的迷糊中让我获益匪浅!
书法开启了我的心智,陶冶了我的性情,宁静的学习过程也养成了我淡泊的心态,使我更能耐得住寂寞,这一点对做人做事都有裨益,这也算是人书双修吧。每每创作时,尤其是在书写楷书作品时,我都会感到心境格外平和宁静,书写的过程中几乎可以忘我,任其天性释放,任真情流淌,从而心手畅达,始得自然之美。在我的书写人生中,我觉得自己心中要时时守护一片净土,这是精神的家园,这是心灵的归宿。
在我的军旅生涯中,尤其是深入基层时,官兵们的很多感人事迹时时激励着我。身为一名军人所肩负的时代责任感,也使我感到自己要有所担当,这使我更加热爱部队,热爱生活,也更勤于创作,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去回报这个时代。前几年,为了搞好人物画创作,我深入海岛写生。有次我到连队,几位女兵在训练爬网绳,她们个个年轻活跃,拼搏在练兵场上。我为她们在高高网绳上的攀爬时那矫捷健美的身姿所深深感动。颤动的网绳那线条的变化,令我联想到书法的布局和线条组合的韵律。当晚,我便即兴写了几幅行草,字中的线条既道劲沉厚又不乏灵动之气,找到了以往不曾有过的一种感觉,顿觉受益匪浅。其实,只要有心,类似情景也每有所见,如观看战机在长空腾跃翻飞,那撼人的气势令我联想到书法亦应有此挥洒自如、磅礴阔达的大境界。与其说这是一种开悟,不如说这正是生活给艺术的启迪。
敬畏传统,热爱生活是我作为女书画家常在心中萦绕的情结。当离家数年的我第一次重回家乡时,我汲取一瓶曾养育我长大的清溪之水,虔诚地带回北京。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用这如同母亲心泉的故乡溪水磨一砚墨,满怀深情地写了一套四条屏,作品完成时,我不禁热泪盈眶,感觉整个身心都充满了温暖,在感慨人生的同时,也深感书法给了我很多,很多……感谢书法,感谢绘画,是书画给了我如此美丽的人生!
当下书法创作、展览、收藏已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崇尚与热爱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受文化风潮的影响,同时得益于信息时代给学习带来的方便,学书习字的人群不断扩大,高水平的作者和作品日益增多。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一大批女书法家的出现,她们当中更不乏才情横溢、成就卓著的名家大家。她们学有渊源,勤奋执着,在学习传统的同时注重自身修为,在长年的实践探索中使书法创作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面貌,在书坛艺苑中闪烁着熠熠光彩。如周慧珺得先师沈尹默先生真传,从二王书法入手,广涉博采,形成自己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书法风格,其后期更融篆隶于行草,写出更加奇崛朴茂的书体;林岫博学多才,诗词造诣堪称一流,且长期从事教学,因而她的书法文化底蕴深厚,融诗书于一炉,书风清隽遒雅,风神独具;张改琴则承接敦煌文化磅礴的大气,又具勇于蜕变敢于革新的个性,使得她的书法富有生命的张力,苍茫凝重而宽阔;孙晓云更是以《书法有法》一书震撼书坛,引发人们对书法艺术深层次的思考。去年我回家乡漳州办展得知,这几年在书坛上频频获奖、脱颖而出的林玉梅,不仅自身勤奋创作,更引领着家乡一批女性书法爱好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书坛上许多优秀女书家,在现代纷繁的生活中,淡定潜心地深入千年传统,体味古贤心路历程,领悟名迹笔墨韵致,以书法艺术高古深湛的文化内涵来浸润自己,并且在与同道的相互学习、借鉴和激励中不断充实、改变和提升自己,所以优秀女书家的大批涌现和取得骄人成就决非偶然。
综观活跃在当代书坛的许多女书家,我由衷地为她们感到欣喜和骄傲,她们为继承、弘扬和发展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她们的不断努力,才使得古老的书法艺术焕发出别样的神采;正是由于她们在各类展事中频频精彩亮相,才使得我国书坛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我想,日后,女书家一定也会到国外进行艺术交流、展览、讲学,在推进中国书法国际化的进程中,她们一定也会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发挥自己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我深信,女书家群体一定会不断壮大,女书家的创作水准一定会更臻佳境,女书家一定可以铸造当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