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研究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性。

方法

获取长度约3 cm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颈外静脉36段和颈内动脉6段。静脉随机分为6组,分别在血管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0、1、2、3、4、5 min。上述所有血管片段行生物力学测试和病理学检测。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分为交联组(12例)和未交联组(12例)。模型饲养4周后获取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行病理学检测,评估其血管内膜增生情况。

结果

交联后静脉外膜胶原纤维的纤维密度显著增加。延长交联时间逐渐增加静脉旁路移植血管的硬度,且在高应变区(应变率1.4~1.8),交联3 min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力学曲线与颈动脉相似。4周后,所有模型兔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均通畅。与未交联组比较,交联3 min组的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显著降低[(78.83 ± 9.02)μm对(140.19 ± 19.90)μm,(43.75 ± 5.05)μm对(58.35 ± 8.61)μm,P<0.01]。

结论

血管外膜戊二醛交联增强了兔颈静脉的机械强度,抑制了兔颈静脉旁路移植血管内膜增生。

其他文献
期刊
肺动脉瓣反流是儿童法洛四联症患儿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肺动脉瓣反流长期存在会导致右心负荷增加,进而增加心律失常,右心衰竭,运动受限甚至猝死的风险。本综述从法洛四联症患儿根治术后的中远期肺动脉瓣反流情况、右心功能、重建效果等方面进行汇总分析,籍以阐明术后远期肺动脉瓣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就手术时机和指征进行简要探讨。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脊索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1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5±15.4)岁(范围5~70岁)。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术前病程、病灶位置、累及节段、术前Frankel分
目的调查社区体检老年人群衰弱状态的转换情况,并分析衰弱程度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6年9—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833名≥60岁体检居民为研究对象,使用Fried衰弱表型等调查其基线健康状况和衰弱状态。2020年6—7月,随访研究对象的衰弱状态,对比分析其衰弱状态转换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衰弱程度进展相关的
目的探讨成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治疗策略和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6例成人TAPVC行手术矫治,Darling分型心上型4例,心内型1例,混合型1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28.6±4.8)岁,体质量(47.3±3.7)kg。术前经皮氧饱和度0.91±0.05。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体外循环(122.0±35.9)min,主动脉阻断
目的对比分析经剑突下与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治疗的308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术前均经影像学临床诊断为胸腺上皮性肿瘤,临床分期MasaokaⅠ-Ⅱ期,不合并肌无力症状。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剑突组)和肋间单孔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组(肋间组),其中剑突组7
期刊
为探讨采用Castor分支型支架在累及左锁骨下动脉(LSA)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BAD)中的疗效,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于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astor分支型支架治疗累及LSA的TBAD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为急性TBAD,6例为慢性TBAD。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发生Ⅰa型内漏,1例发生Ⅰb型内漏,内漏发生率6.5%(2/31);术后2例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