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并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愈加紧密,特别是大宗商品贸易,这也促使我国步入国际大宗商品进口与消费大国行列。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如何有效防控大宗商品贸易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已成为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关键工作之一。本文从对大宗商品贸易的现状分析出发,进而引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处理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助力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大宗商品贸易;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38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其中,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贸易企业,为我国的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贸易企业在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风险,特别是在大宗商品贸易方面。在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这些风险之前,清晰地认识我国大宗商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风险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
1大宗商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风险
1.1大宗商品贸易现状
在对我国的大宗商品贸易现状进行了解之前,需先了解什么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是指能够进入流通领域而并非是零售环节的,具有商品的属性,并且是用于农业或工业生产与消费领域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也就是说,大宗商品主要是在农业或工业领域流通的大批量买卖的商品,主要作用是发现供需的不平衡,并通过时空和形式的转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增值。其主要包括大宗原材料、大宗能源和大宗农产品三个类别。交易量巨大、价格波动明显、全球流通是其主要特点,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愈发多样化,贸易流程中的交易环节、交易工具等也愈加复杂。与此同时,其资金占用大,交易品类繁多,行业跨度大,地域覆盖广,管理复杂,使得交易中的潜在风险点逐渐增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上国内外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的贸易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其发展态势相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当我们仔细分析近几年的贸易企业发展,特别是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发展时,不难发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的大宗贸易企业盲目追求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营业收入,缺少对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的关注,甚至有的企业很少关注所做贸易的商品本身,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缺少了应有的敏锐性。例如,缺乏对国际市场中的供需情况进行细致的调研了解,对商品自身的种类、品质以及升级换代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难以打开市场,进而经营困难。又如对商品的供货方及购货方的了解不足,包括供货方的供应能力,购货方的资金情况,银行的资信状况等。另外,有些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对相关成本费用的预算缺少周密性与准确性,人员安排不到位,对于在货物运输、票据以及资金交接方面的风险了解不多,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在经营中所获利润难以达到预期甚至产生损失。
1.2存在的主要贸易风险
在大宗商品貿易中,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贸易操作风险、贸易市场风险、贸易流动性风险、贸易信用风险以及贸易税务风险五类。
1.2.1贸易操作风险
贸易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大宗商品贸易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内控管理不规范产生的风险、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交易资金产生的风险以及货权转移产生的风险。
(1)企业内控管理不规范产生的风险。企业内控管理不规范产生的风险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由于对企业自身运营的管控,尤其是对贸易整个过程的管理控制缺少规范性而存在的一些风险。例如,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员工在开展大宗商品贸易的工作时缺少相应的制度依据,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问题,风险管控上难以得到保障。
(2)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人员因素产生的影响主要指,在企业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等对业务运营质量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人是第一要素,企业的运营规划需要人的有效、有力执行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近几年来,企业在从事贸易业务时发生的风险多与人员有关。有的企业在安排工作时,因为工作人员安排不当或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贸易业务某个环节开展出现问题或者在不同环节之间的对接方面出现失误,从而影响贸易业务的进行。另外,部分企业因为一些工作人员缺少责任心与服务意识,以致所负责的工作存在瑕疵有待完善,从而影响了大宗商品贸易的进行。
(3)交易资金产生的风险。交易资金产生的风险主要是指,在大宗商品贸易中,支付货款或收取货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向供货方支付了货款而供货方在发货方面出现了问题,延迟发货、不予或难以发货;二是向购货方发出了货物而购货方延迟支付货款、不予或难以支付货款;三是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存在的风险,尤其是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尤其是资金链方面产生影响时,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经营也容易出现风险。
(4)货权转移产生的风险。货权转移产生的风险是指在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企业对货物本身的控制和所有权以及在权利的转让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随着大宗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由此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利用大宗商品进行质押融资,在这一过程中,大宗商品所有者可能会进行多重质押,而接受质押的一方也可能会再进行质押,由此导致贸易企业对大宗商品的控制减弱,甚至大宗商品的所有权产生混乱。此外,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货物管理的环节比较多,在诸如海漂在途、靠泊卸货、仓库保管,流通加工等的环节,在保管与货权转移时,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使货权混乱,有时还可能因为保管时间过长或者保管方式不到位等使货物失效,从而产生损失。 1.2.2贸易市场风险
贸易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由于市场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因为商品价格变动、汇率变动而对大宗商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1)商品价格风险。大宗商品贸易具有价格波动明显的特点,而且大宗商品的价格本身就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同时它还容易受到市场供需情况、生产成本、运输管理成本甚至是季节时间的影响,容易产生波动。当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开展自营业务时,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市场价格波动不利时,企业容易亏损;当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开展背对背业务时,即使签订了合约,但当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对合约签订的另一方不利时,另一方也有可能会不履约,从而产生的风险也可能会由企业自身来承担。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大宗商品的国际交易时,使用外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由于利率的波动而造成交易货物价值的涨跌风险,尤其是当利率波动明显时,对企业在出口业务方面应收的外汇或者在进口业务方面应付的外汇都易受到利率波动影响而产生风险。
1.2.3贸易流动性风险
贸易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运营资本以及变现方面会面临的风险。一方面,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受银行贷款以及利率方面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当银行收紧贷款业务、利息费用提高时,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融资会受到影响,而且在收货款时供货方的资金也可能受影响,进而影响到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资金运营。另一方面,当市场环境不利时,商品的流动性减弱,相关保管等方面的成本會上升,进而影响到货物的变现,可能带来市值损失的风险。
1.2.4贸易信用风险
在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由于交易量巨大,整个交易过程时间比较长,合同的期限也比较长,这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便是一个考验。也就是说,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贸易合作方的资信状况直接影响交易业务的正常进行。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进行交易业务时,可能会受到供货方与购货方的联合串通而形成的合同诈骗,也可能会因为企业自身在合作之前对合作方的调查流于形式而缺乏真实性,或者因为合作方提供信息不准确而使调查结果缺乏真实性,从而为双方的合作留有隐患和风险。
1.2.5贸易税务风险
贸易税务风险主要是指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开具发票和报税方面不遵守相关税收政策而产生的风险。在近几年中,一些企业为一己私利违反税收政策,虚开发票,虚假报税,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开具发票,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受到处罚。处罚一方面影响企业运营,同时也在警示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纳税才能取得长久健康地发展。
此外,由于近年来大宗商品贸易迅速发展,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是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大宗商品贸易还可能因此而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尤其是互联网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带来的法律风险。对于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而言,其影响因素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必然会存在诸多风险。
2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的管理方式建议
面对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风险,我们可以从管理机制与原则、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操作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合规风险管理工具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2.1管理机制与原则
确立并完善管理机制与原则主要是指在整个大宗商品贸易的流程中,对每一环节操作确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原则,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对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切实有效地应对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原则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变通,并在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原则。同时在交易进行前还要进行事前的防范,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整个大宗商品贸易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完整的管理机制与原则,遇到突发情况能够进行灵活变通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2.2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市场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对市场风险的处理可以从商品价格风险管理和外汇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2.2.1商品价格风险管理
在市场风险的管控中,商品价格风险管理是指,针对不同的商品价格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工具,也就是说,根据价格风险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目前所表现出的商品价格风险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价格风险;另一类是基差风险。基础价格风险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现货的价格往往与相应品种的衍生品价格是相同的。基差风险则主要包括细分了品种和品牌的升贴水,期货的报价与市场现货的报价不同、时间上的隔月差等部分。
而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商品价格风险,也有相对不同的管理措施与工具。对于基础价格风险的管理,大部分大宗商品贸易商主要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来处理,也就是说,占据商品价格风险的大部分的基础价格风险都是通过这种处理方式进行管理的。而对于占据商品价格风险的一小部分的基差风险的处理,多数大宗商品贸易商则主要采用敞口管理的方法。通过敞口管理的方法,设定一定的风险边界,通过远期价格曲线,监控交易的价值。
总之,在面对商品价格风险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动,并根据价格的变动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2.2.2外汇风险管理
当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以外汇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便很容易受到汇率的影响。而在处理大宗商品因为外汇变化而产生价格波动从而产生的风险时,我们也需要设定一定的外汇风险边界,并在交易情况接近边界时及时与银行开展远期结售汇交易,另外,大宗商品贸易商也可以与合作方协商好汇率,以此来避免因为汇率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
2.3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
在大宗商品贸易中,无论是进行交易的商品还是企业运营中必不可少的资金,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而在流动性的背后,也蕴含着因为流动性而引发的风险。而对于商品流动性蕴含的风险和资金流动性所蕴含的风险,我们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2.3.1商品流动
对于因为商品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流动性比较好的,也就是周转比较快的货物作为交易的主要商品,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商品在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可以选择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货物,在能够保证商品价格的稳定的同时也能够以较快的流转运行周期来实现货物的最大程度的增值,进而推动企业的良性运转。
2.3.2资金流动
对于因为资金流动而产生的风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保证资金在大宗商品交易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充足性。从资金的来源来看,我们可以拓宽融资的渠道,不仅仅关注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也可以适当地丰富融资的方式。对资金使用来说,在使用过程中,要重视预留充足的预备资金,同时也要定期测试企业的资金压力,实时关注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尤其是资金缺口,有针对性地调整企业资金的分布与运用。在回收资金时,可以合理地加快货款的回收,在为企业运营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的同时,减轻对银行的依赖,增强企业自身资金链运行的独立性,也增强企业自身防控风险的能力。
2.4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对于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控。
2.4.1内控制度流程
在具体的交易流程中,尤其是在对合作方的调查研究、合作意向达成与合作合同的签订落实等主要环节,贸易企业都需要相应的管控制度,同时还需要详细且周全的实施细则,从而能够为企业在具体的贸易流程中提供开展各项工作并顺利进行的依据与标准,同时还能够让企业及时有效地处理所面临的风险。当然,贸易企业所制定的内控制度以及实施细则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的,需要企业在制定之前进行严密调研借鉴,同时在制定时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完善。
2.4.2授权管理
在贸易企业的具体管理中,对于因人员因素而存在的风险,需要企业对员工的职责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员工明確自身的职责权限,也就是要企业做好岗位职责的授权管理,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达到责任到人,无责任死角的目的。在职责划分清晰后,也需要相应的审核制度,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水平进行标准客观地评价,进而推动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在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员工的素质修养,提升员工对工作、对企业的责任心,从而在分派工作时能够更加合理,发挥员工的优势进而减少因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提升贸易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
2.4.3合同管理
除了通过对大宗商品贸易中涉及的具体贸易流程、业务人员的管理来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对贸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等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规避在贸易业务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从合同签订之前、签订以及合同的执行三个维度来防范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前,前期准备工作以及相关文书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制定合同时,对合同内容进行规范化,不仅是格式的规范化,也包括合同具体内容条款的规范化,同时还需要复核,而在合同的执行中,也需要定期检查合同进展,并定期报告,通过文书的标准化与自动化推动贸易的顺利进行。
2.4.4风险报告与应急机制
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实时监控是必不可少的,而针对具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风险报告与应急机制,以便企业在进行贸易时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在对风险有具体了解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此外,在风险解除后也需要企业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机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2.4.5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
而对于企业所制定的各种制度、所涉及的各种流程,都需要定期的审查与评估,尤其要重视制度和流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同时在对制度和流程进行评估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增强企业自身对市场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实力。
2.5合规风险管理工具
合规风险管理主要是将贸易业务所涉及的管理框架、具体流程以及行动指引更加具体化详细化。也就是说,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对业务所涉及的内容规定合理的管理框架,对不同类别的事物制定具体流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指导手册,从而达到对整个贸易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
此外,对于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可以从客户准入的审核入手,详细了解合作方的信息,尤其是资信状况,不仅针对新的合作伙伴,还要关注已经建立贸易关系的合作方,实时了解合作方的资信信息,及时调整发展规划,从而促进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形成更加良性的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会愈加紧密,这在为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而做好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的管控工作对于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来说也愈加重要。因此,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需要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不断调整自身来适应变化。这样的危机意识,也值得各行各业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士媛.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管理浅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03):92-96.
[2]大宗商品贸易及风险[EB/OL].https://www.doc88.com/p-6925051128053.html?s=rel&id=4.
[3]孟艳平.大宗商品贸易的风险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7):11-12.
[4]陆新玲.浅谈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贸易风险防控[J].环球市场,2019,(03):6-7.
[5]张静.大宗商品贸易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储运,2019,(08):110.
作者简介:李艳红(1985-),女,汉族,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货物贸易业务货权管控、流程风险管控。
关键词:大宗商品贸易;信用风险;市场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38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其中,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贸易企业,为我国的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贸易企业在其发展中也面临诸多风险,特别是在大宗商品贸易方面。在面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这些风险之前,清晰地认识我国大宗商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风险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
1大宗商品贸易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风险
1.1大宗商品贸易现状
在对我国的大宗商品贸易现状进行了解之前,需先了解什么是大宗商品。大宗商品是指能够进入流通领域而并非是零售环节的,具有商品的属性,并且是用于农业或工业生产与消费领域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也就是说,大宗商品主要是在农业或工业领域流通的大批量买卖的商品,主要作用是发现供需的不平衡,并通过时空和形式的转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增值。其主要包括大宗原材料、大宗能源和大宗农产品三个类别。交易量巨大、价格波动明显、全球流通是其主要特点,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趋势愈发多样化,贸易流程中的交易环节、交易工具等也愈加复杂。与此同时,其资金占用大,交易品类繁多,行业跨度大,地域覆盖广,管理复杂,使得交易中的潜在风险点逐渐增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上国内外较为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的贸易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其发展态势相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当我们仔细分析近几年的贸易企业发展,特别是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发展时,不难发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的大宗贸易企业盲目追求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营业收入,缺少对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变化的关注,甚至有的企业很少关注所做贸易的商品本身,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缺少了应有的敏锐性。例如,缺乏对国际市场中的供需情况进行细致的调研了解,对商品自身的种类、品质以及升级换代等情况了解不够,导致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难以打开市场,进而经营困难。又如对商品的供货方及购货方的了解不足,包括供货方的供应能力,购货方的资金情况,银行的资信状况等。另外,有些企业在贸易过程中,对相关成本费用的预算缺少周密性与准确性,人员安排不到位,对于在货物运输、票据以及资金交接方面的风险了解不多,没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在经营中所获利润难以达到预期甚至产生损失。
1.2存在的主要贸易风险
在大宗商品貿易中,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交易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贸易操作风险、贸易市场风险、贸易流动性风险、贸易信用风险以及贸易税务风险五类。
1.2.1贸易操作风险
贸易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在大宗商品贸易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内控管理不规范产生的风险、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交易资金产生的风险以及货权转移产生的风险。
(1)企业内控管理不规范产生的风险。企业内控管理不规范产生的风险是指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由于对企业自身运营的管控,尤其是对贸易整个过程的管理控制缺少规范性而存在的一些风险。例如,在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员工在开展大宗商品贸易的工作时缺少相应的制度依据,在交易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问题,风险管控上难以得到保障。
(2)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人员因素产生的影响主要指,在企业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业务人员的能力、素质等对业务运营质量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人是第一要素,企业的运营规划需要人的有效、有力执行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近几年来,企业在从事贸易业务时发生的风险多与人员有关。有的企业在安排工作时,因为工作人员安排不当或工作人员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贸易业务某个环节开展出现问题或者在不同环节之间的对接方面出现失误,从而影响贸易业务的进行。另外,部分企业因为一些工作人员缺少责任心与服务意识,以致所负责的工作存在瑕疵有待完善,从而影响了大宗商品贸易的进行。
(3)交易资金产生的风险。交易资金产生的风险主要是指,在大宗商品贸易中,支付货款或收取货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向供货方支付了货款而供货方在发货方面出现了问题,延迟发货、不予或难以发货;二是向购货方发出了货物而购货方延迟支付货款、不予或难以支付货款;三是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存在的风险,尤其是为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尤其是资金链方面产生影响时,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经营也容易出现风险。
(4)货权转移产生的风险。货权转移产生的风险是指在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企业对货物本身的控制和所有权以及在权利的转让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随着大宗商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由此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利用大宗商品进行质押融资,在这一过程中,大宗商品所有者可能会进行多重质押,而接受质押的一方也可能会再进行质押,由此导致贸易企业对大宗商品的控制减弱,甚至大宗商品的所有权产生混乱。此外,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货物管理的环节比较多,在诸如海漂在途、靠泊卸货、仓库保管,流通加工等的环节,在保管与货权转移时,一旦出现问题,就容易使货权混乱,有时还可能因为保管时间过长或者保管方式不到位等使货物失效,从而产生损失。 1.2.2贸易市场风险
贸易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由于市场的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因为商品价格变动、汇率变动而对大宗商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1)商品价格风险。大宗商品贸易具有价格波动明显的特点,而且大宗商品的价格本身就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同时它还容易受到市场供需情况、生产成本、运输管理成本甚至是季节时间的影响,容易产生波动。当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开展自营业务时,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市场价格波动不利时,企业容易亏损;当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开展背对背业务时,即使签订了合约,但当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对合约签订的另一方不利时,另一方也有可能会不履约,从而产生的风险也可能会由企业自身来承担。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大宗商品的国际交易时,使用外币作为支付手段时,由于利率的波动而造成交易货物价值的涨跌风险,尤其是当利率波动明显时,对企业在出口业务方面应收的外汇或者在进口业务方面应付的外汇都易受到利率波动影响而产生风险。
1.2.3贸易流动性风险
贸易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运营资本以及变现方面会面临的风险。一方面,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受银行贷款以及利率方面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当银行收紧贷款业务、利息费用提高时,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融资会受到影响,而且在收货款时供货方的资金也可能受影响,进而影响到大宗商品贸易企业的资金运营。另一方面,当市场环境不利时,商品的流动性减弱,相关保管等方面的成本會上升,进而影响到货物的变现,可能带来市值损失的风险。
1.2.4贸易信用风险
在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由于交易量巨大,整个交易过程时间比较长,合同的期限也比较长,这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状况便是一个考验。也就是说,在大宗商品贸易中,贸易合作方的资信状况直接影响交易业务的正常进行。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进行交易业务时,可能会受到供货方与购货方的联合串通而形成的合同诈骗,也可能会因为企业自身在合作之前对合作方的调查流于形式而缺乏真实性,或者因为合作方提供信息不准确而使调查结果缺乏真实性,从而为双方的合作留有隐患和风险。
1.2.5贸易税务风险
贸易税务风险主要是指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开具发票和报税方面不遵守相关税收政策而产生的风险。在近几年中,一些企业为一己私利违反税收政策,虚开发票,虚假报税,不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开具发票,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受到处罚。处罚一方面影响企业运营,同时也在警示企业合法经营、诚信纳税才能取得长久健康地发展。
此外,由于近年来大宗商品贸易迅速发展,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是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大宗商品贸易还可能因此而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尤其是互联网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带来的法律风险。对于大宗商品贸易的发展而言,其影响因素众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必然会存在诸多风险。
2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的管理方式建议
面对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风险,我们可以从管理机制与原则、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操作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合规风险管理工具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2.1管理机制与原则
确立并完善管理机制与原则主要是指在整个大宗商品贸易的流程中,对每一环节操作确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原则,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对不同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切实有效地应对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原则地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变通,并在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原则。同时在交易进行前还要进行事前的防范,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整个大宗商品贸易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完整的管理机制与原则,遇到突发情况能够进行灵活变通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2.2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在大宗商品贸易中,市场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对市场风险的处理可以从商品价格风险管理和外汇风险管理两个方面进行。
2.2.1商品价格风险管理
在市场风险的管控中,商品价格风险管理是指,针对不同的商品价格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工具,也就是说,根据价格风险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在目前所表现出的商品价格风险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价格风险;另一类是基差风险。基础价格风险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现货的价格往往与相应品种的衍生品价格是相同的。基差风险则主要包括细分了品种和品牌的升贴水,期货的报价与市场现货的报价不同、时间上的隔月差等部分。
而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商品价格风险,也有相对不同的管理措施与工具。对于基础价格风险的管理,大部分大宗商品贸易商主要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来处理,也就是说,占据商品价格风险的大部分的基础价格风险都是通过这种处理方式进行管理的。而对于占据商品价格风险的一小部分的基差风险的处理,多数大宗商品贸易商则主要采用敞口管理的方法。通过敞口管理的方法,设定一定的风险边界,通过远期价格曲线,监控交易的价值。
总之,在面对商品价格风险时,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动,并根据价格的变动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2.2.2外汇风险管理
当在大宗商品贸易中以外汇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便很容易受到汇率的影响。而在处理大宗商品因为外汇变化而产生价格波动从而产生的风险时,我们也需要设定一定的外汇风险边界,并在交易情况接近边界时及时与银行开展远期结售汇交易,另外,大宗商品贸易商也可以与合作方协商好汇率,以此来避免因为汇率变动而产生的价格风险。
2.3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
在大宗商品贸易中,无论是进行交易的商品还是企业运营中必不可少的资金,都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而在流动性的背后,也蕴含着因为流动性而引发的风险。而对于商品流动性蕴含的风险和资金流动性所蕴含的风险,我们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2.3.1商品流动
对于因为商品流动性而产生的风险,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流动性比较好的,也就是周转比较快的货物作为交易的主要商品,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商品在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可以选择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货物,在能够保证商品价格的稳定的同时也能够以较快的流转运行周期来实现货物的最大程度的增值,进而推动企业的良性运转。
2.3.2资金流动
对于因为资金流动而产生的风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保证资金在大宗商品交易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充足性。从资金的来源来看,我们可以拓宽融资的渠道,不仅仅关注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也可以适当地丰富融资的方式。对资金使用来说,在使用过程中,要重视预留充足的预备资金,同时也要定期测试企业的资金压力,实时关注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尤其是资金缺口,有针对性地调整企业资金的分布与运用。在回收资金时,可以合理地加快货款的回收,在为企业运营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的同时,减轻对银行的依赖,增强企业自身资金链运行的独立性,也增强企业自身防控风险的能力。
2.4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对于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控。
2.4.1内控制度流程
在具体的交易流程中,尤其是在对合作方的调查研究、合作意向达成与合作合同的签订落实等主要环节,贸易企业都需要相应的管控制度,同时还需要详细且周全的实施细则,从而能够为企业在具体的贸易流程中提供开展各项工作并顺利进行的依据与标准,同时还能够让企业及时有效地处理所面临的风险。当然,贸易企业所制定的内控制度以及实施细则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美的,需要企业在制定之前进行严密调研借鉴,同时在制定时也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完善。
2.4.2授权管理
在贸易企业的具体管理中,对于因人员因素而存在的风险,需要企业对员工的职责进行详细的划分,使员工明確自身的职责权限,也就是要企业做好岗位职责的授权管理,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内容,达到责任到人,无责任死角的目的。在职责划分清晰后,也需要相应的审核制度,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水平进行标准客观地评价,进而推动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与归属感,在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员工的素质修养,提升员工对工作、对企业的责任心,从而在分派工作时能够更加合理,发挥员工的优势进而减少因人员因素产生的风险,提升贸易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
2.4.3合同管理
除了通过对大宗商品贸易中涉及的具体贸易流程、业务人员的管理来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也可以通过对贸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合同等文件进行规范化管理,规避在贸易业务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从合同签订之前、签订以及合同的执行三个维度来防范风险。在合同签订之前,前期准备工作以及相关文书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制定合同时,对合同内容进行规范化,不仅是格式的规范化,也包括合同具体内容条款的规范化,同时还需要复核,而在合同的执行中,也需要定期检查合同进展,并定期报告,通过文书的标准化与自动化推动贸易的顺利进行。
2.4.4风险报告与应急机制
在具体的贸易过程中,实时监控是必不可少的,而针对具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风险报告与应急机制,以便企业在进行贸易时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在对风险有具体了解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此外,在风险解除后也需要企业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机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2.4.5审计与内部控制评价
而对于企业所制定的各种制度、所涉及的各种流程,都需要定期的审查与评估,尤其要重视制度和流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同时在对制度和流程进行评估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增强企业自身对市场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实力。
2.5合规风险管理工具
合规风险管理主要是将贸易业务所涉及的管理框架、具体流程以及行动指引更加具体化详细化。也就是说,在进行大宗商品贸易时,对业务所涉及的内容规定合理的管理框架,对不同类别的事物制定具体流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指导手册,从而达到对整个贸易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
此外,对于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可以从客户准入的审核入手,详细了解合作方的信息,尤其是资信状况,不仅针对新的合作伙伴,还要关注已经建立贸易关系的合作方,实时了解合作方的资信信息,及时调整发展规划,从而促进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形成更加良性的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会愈加紧密,这在为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而做好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的管控工作对于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来说也愈加重要。因此,进行大宗商品贸易的企业需要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及时预警,不断调整自身来适应变化。这样的危机意识,也值得各行各业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士媛.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管理浅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03):92-96.
[2]大宗商品贸易及风险[EB/OL].https://www.doc88.com/p-6925051128053.html?s=rel&id=4.
[3]孟艳平.大宗商品贸易的风险管理[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7):11-12.
[4]陆新玲.浅谈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贸易风险防控[J].环球市场,2019,(03):6-7.
[5]张静.大宗商品贸易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储运,2019,(08):110.
作者简介:李艳红(1985-),女,汉族,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货物贸易业务货权管控、流程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