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范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对于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应实现全面的提升,因此对课文的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范读则正是进行朗读教学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结合课文内容,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范读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范读;教学方法
  朗读一直是小学语文课文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需要通过朗读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范读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语感
  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课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教师范读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比较少,在刚接触课文时,很容易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句子,对于字词的读音以及句子的断句等都不够明确,从而给课文阅读带来阻碍,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这时,教师范读的重要作用就显现了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阅读,了解文章大概内容与主旨,并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或者难以理解的句子找出来,之后由教师对课文进行范读,学生则需要带着问题进行仔细的倾听,在这一过程中找到生字、生词的正确读音,并结合前后语境、语调、语速和断句特点等多种因素来理解文章内容和句子的含义[1]。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对课文中的世界进行真实而深刻的体验,通过长期的教师范读,学生会在倾听与感受的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使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语文课文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朗读练习来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知识以及其他有利于课文学习的效果,可以说,朗读是学习课文的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范读来激发学生对朗读课文的兴趣,从而主动进行朗读练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朗读的理解只是将文字读出声来,这样的朗读会使课文在读出来后显得平白无力,学生感受不到朗读课文的意义,对于朗读自然也就缺乏动力,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为进行有感情、语速有节奏、语调抑扬顿挫的朗读示范,将自己带入到课文角色之中。例如在课文《军神》的学习中,教师在范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在朗读时的语气、语调以及节奏应该伴随描写情景、气氛的变化而适当变化。例如在读刘伯承的话时,语气应比较镇定、沉着,而语调和声音则应略低,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刘伯承的沉着冷静、坚毅勇敢,以及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并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朗读起来自然也就会更有动力。
  (三)幫助学生掌握朗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将知识运用起来,而课文的朗读就是学生“说”这项能力的体现。简单的“说”很简单,但想要说好,将情感与思想准确、清晰、恰当的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却并不简单,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还要通过范读向学生传授朗读方法,使其掌握“说”的技巧[2]。朗读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对于不同的表达符号,在朗读时要做出不同时间的停顿,而对于不同情感的表达,则需要对语速、语调以及朗读节奏进行调整,这些只是大体上的把握,在实际朗读中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把握,仅在语调这一点上,就有轻重、缓急、高低之分,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也能够起到不同的朗读表达效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范读方法
  (一)在范读中渗透美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感教育的渗透是教师范读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小学生对于缺乏亲身经历的课文内容无法产生共鸣,而教师在范读过程中的人物之一就是将文章的美感通过语言、体态、表情等形式传达给学生,使朗读更具感染力,从而感受到文章的美与魅力,继而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对于课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做好课前范读准备
  教师想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范读,并通过课文的范读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就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内的准备,保证对课文的内容、内涵、背景等具有足够的了解。例如在古诗《望天门山》的学习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就需要事先对这首诗进行仔细而充分的阅读,并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诗的背景与内容。在这首诗属于典型的七言律诗,韵脚为十一队,教师需要对平仄声进行明确,才能在课上进行正确的朗读,以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为例,其中“天门”、“东流”、“江”、“开”等字为平声,“碧水”、“断”、“楚”、“至此”等为仄声,而“中”字可平可仄,“回”字则为平韵。此外,此诗为作者李白从水路赶赴江东中途经过天门山时所作,全诗的风格充满了李白所特有的豪迈、奔放、自由洒脱之感,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而教师在范读时则需要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如果在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在范读时不仅有可能出现韵律上的错误,还会影响情感的表达。
  (三)准确把握范读时机
  范读是对学生朗读的引导和示范,在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住范读的时机,才能够将范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教师进行范读的时机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总体上需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标准,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因此教师范读也需要围绕学生来展开。例如在学生进行可问的初读时,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这是教师进行范读就能够起到读音示范的租用,使学生正确的朗读朗读练习。而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学生对文中某个人物的语言会产生困惑,教师就可以对文中角色进行身份代入,之后进行范读,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这些情况下进行范读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对范读时间加以控制,将多个问题通过范读一同解决。   (四)注重教学评价
  在教师进行范读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朗读结合起来,并在其中穿插一些评价,这样能够在教学中起到更好的效果[4]。在进行范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朗读,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可以找出学生的错误,并在评价时明确指出,这样学生找到自身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改正和自我提升。同时,其他同学也可以通过同学朗读与教师范读间的区别,明确朗读方法,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此外,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肯定学生的朗读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建立起对朗读课文的自信心,并在之后的课文学习中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范读应注意的问题
  (一)保证范读的正确性
  小学生正属于各项能力的发展阶段,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身边事物的模仿与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生活中对学生起到的榜样作用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必须保证自身范读在发音、断句等各方面的准确性,以免给学生传输错误的知识。一旦学生由于教师错误的范读对语文知识产生了错误的记忆,想要改正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在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词牌名的清平乐取自汉乐府中乐调的清乐与平乐,因此是乐曲的意思,应读为“yuè”。
  (二)注意对文章情感的表现
  感情表达是教师范读中最为重要且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只有在范读过程中准确的表达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范读在教学中的很多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在范读时必须注意对文章情感的表现。不同的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不同,所需要的表達方式也有很多差异,教师首先需要调整好自身的心态与情感状态,将身心投入到文章内容中,是自己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文章的抗毒才能够更具感染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教学辅助设备进行配合,例如在范读时进行配乐,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影像等,从而达到更好的范读效果。
  (三)充分考虑实际情况
  在小学语文课文教学中,教师范读的方式与方法多种多样,但具体的范读教学还需要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不同题材的课文在范读时的侧重点不同,如散文应重视情感的抒发与传递,而文言文的生僻字较多,语言结构也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因此在读音、断句上需要重点注意。另外,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自我提升较快,变化也会比较大,因此在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范读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范读虽然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想要实现高效的示范朗读,教师还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课文内容,采取正确教学策略与朗读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文研.小学语文朗读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教师范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01:23.
  [2]王秀敏.谈谈小学教师范读课文的必要性[J].才智,2010,23:71-72.
  [3]林丹丹.小学教师范读在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J].考试周刊,2017,32:3.
  [4]黄润嫦.浅谈教师范读课文的重要性[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C].2005:2.
  作者简介:
  王荣霞(1967—),女,汉族,安徽金寨人,大专,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本文从提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有效性提问的概念及内涵,有效性提问的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若干策略这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高职毕业生就业或者继续教育选择越来越多元化,直接就业和继续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使其真正意义上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据此,本文主要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培养;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服装设计  一、导致高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一)学时安排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取学时分配法,即学校教务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该注重素质及拓展课程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大学体育教育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提升措施。  关键词:大学体育;素质拓展;措施  一、引言  体育教学是高等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培养体育技能,然而对于学生来说而是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样的培训往往处于空缺阶段。所以,
期刊
摘 要:随着“全民皆记者”这一新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冲击、压力和挑战。结合多年来在基层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经历,笔者试图从新闻摄影的定义出发,围绕摄影技术、可视形象、新闻事实、瞬间形象、文字形式等五个方面,浅谈新时代下如何做好新闻摄影报道。  关键词:新时代;新闻摄影报道;五个关键  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当“记者”,注册一个微信就是一家“媒体”,一台热水器接上WiFi就能与你互动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已入而立之年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年轻中学教师,面对我日益熟悉、学生学了两年多时间却仍懵懵懂懂的高中语文知识,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讲解得越来越熟练、自如,知识点也很完备,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学生被动听课,机械记忆知识点,丧失思考的能力。考查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美国伯格曼和萨姆的翻转课堂模式,我感受到课堂改革的力量。真正好的
期刊
摘 要:在高职教育中,英语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日后学习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影响了英语教学質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认为应该将CBI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之中,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CBI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CBI;高职英语教学;应用  就高职教育而言,其不仅要遵循教学改革要求,而且要实现人才培养需
期刊
摘 要:利用VBA可以快速地实现将多个工作簿内容汇总,EXCEL教学中经常需要对学生信息进行汇总,利用这个功能可以避免重复的复制和粘贴操作,大大节省了操作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本文利用VBA对学生信息进行初步汇总,并提出身份证号汇总出错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VBA;合并工作簿;EXCEL教学;课堂效率  在EXCEL教学中,第一次上课教师一般会收集学生的信息作为今后教学的素材,这样做的好处是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实践运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阶段,学生积累的词汇量非常有限,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大量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以提高学习效率。笔者打算通过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来阐述肢体语言在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肢体语言;教学;中学英
期刊
摘 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是顺应当前形势的产物,同时也是运动教育篮球发展符合时代需求的表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增强篮球课程的教学质量。该作笔者主要针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基本概述、此方法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的重要性、此方法在高校篮球课程中的应用措施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篮球课程;多元化教学;应用研究  现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其他一些领域的发展和变革,特
期刊
摘 要:就中职阶段制图类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学生学习常见认识误区。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提出以识图为重点的立体化教学设想,对教学改进提出措施。  关键词:工程图学;中职教育;试图能力  1引言  《现代工程图学》是工程技术类中职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其作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先行于其他专业课。根据中职学生的培养特性,正确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相比于表达绘制工程图的能力是更加重要的。但是,由于中职学生年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