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在江苏地区已经使用好几个年头了,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本人所处地区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科书里安排的历史活动课几乎完全沦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对这些历史活动课视而不见,更谈不上去实施教学抑或是自己去设计、组织其他一些活动了。经过笔者的了解,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学校安排非历史专业的教师任教历史,有的学校任意缩减上级部门规定的历史课时数,有的学校的历史课常常被其他学科挤占,有的历史教师只教一些中考要考的内容,等等。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广大历史教师对活动课还缺乏科学而深刻的认识,认为活动课“可有可无”,就连一些专业的一线历史教师也是如此。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出现上述教学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在新世纪,尤其是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以历史活动课为切入口,谈一谈对它的认识和思考,旨在与广大初中历史同行共勉,为实施高效的历史教育教学而探索出一些路子。
一、历史活动课的实施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在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说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中不作统一要求”,但另一方面又提倡“各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本校的情况,尽量完成”。然而,我地区的许多历史教师将这一指导思想置于脑后,更有甚者还根本不知道有这一规定!笔者认为,历史活动课的实施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二、历史活动课的地位
历史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遵循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切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实际,体现了学生主体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更是当前新教育教学形势下,历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宝地”。
三、历史活动课的作用
笔者长期担任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工作,而且较早使用了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笔者一直坚持尽可能地去实施活动课的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历史活动课拥有以下其他教学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一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二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三是能够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五是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六是能够提高历史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七是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总之一句话,上好历史活动课,无论是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四、历史活动课的具体形式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计的活动课的具体形式非常丰富,比如:编写历史小故事、编演历史剧(或历史小品)、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设计历史图片、模拟时事报道、模拟导游、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历史辩论会、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应该说,历史教科书中安排的每一节活动课不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不错的素材,遗憾的是,有许多教师并未发现它们的重要价值并加以利用。
五、要让历史活动课变成教与学的乐土
实施过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教师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虽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长远来看,它对教师的教特别是对学生的学是大有裨益的,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我们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活动课变成教与学的乐土。首先,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对历史活动课的认识方面,要由“无用论”、“无足轻重”向“大用论”、“举足轻重”转变;在教学观念方面,要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在信息传输方面,要由单向、单一信息交流向多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在对学生的态度方面,要由居高临下、唯我独尊向平等民主、和谐融洽转变;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由单纯地重结果、重分数向重过程、重能力转变。其次,历史教师要及时“充电”,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许多历史教师无法实施活动课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业务知识还达不到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师只有广泛涉猎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在活动课这片乐土中游刃有余,才能让活动课这块宝地长出丰硕的果实。再次,历史教师要善于施教。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组织者。对于活动主题、活动任务、活动流程等有关活动事宜,历史教师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从而促进活动课的有序开展。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指导者。在活动思路、活动目的、活动方法、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历史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保证活动课的顺利进行。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参与者。在活动课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彼此间的真心交流,从而促进活动课的民主实施。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赏识者。在活动课中,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假设和进行陈述,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虽不成熟但仍闪烁着创造光芒的见解,历史教师就要毫不吝啬地用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而不能排斥、指责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成功中享受喜悦,从失败中迈向成功,从而推动活动课的高效达成。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调剂者。在活动课中,历史教师不能只关注少部分学生的活动,而忽略了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参与,要尽最大可能创设人人都能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别要注意调动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活动课的全员参与。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勤练内功,才能在活动课这片乐土上与学生共享由高效教与学带来的愉悦。
六、历史活动课不应受到限制,而要善于开辟新的活动天地
历史活动课的时间、内容、方式和场所应当是开放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活动课。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安排的活动课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历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突破教科书和课堂的限制,灵活安排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和场所。笔者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历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历史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安排学生上网查询历史资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可以组织学生采访历史见证人;可以组织学生收集社会重大热点新闻等等。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集体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既可以在平时进行,也可以在寒暑假进行。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创新,才能让历史活动课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活”起来!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在新世纪,尤其是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如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以历史活动课为切入口,谈一谈对它的认识和思考,旨在与广大初中历史同行共勉,为实施高效的历史教育教学而探索出一些路子。
一、历史活动课的实施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在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说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中不作统一要求”,但另一方面又提倡“各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本校的情况,尽量完成”。然而,我地区的许多历史教师将这一指导思想置于脑后,更有甚者还根本不知道有这一规定!笔者认为,历史活动课的实施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的规定。
二、历史活动课的地位
历史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遵循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切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实际,体现了学生主体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更是当前新教育教学形势下,历史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宝地”。
三、历史活动课的作用
笔者长期担任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工作,而且较早使用了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在历史教学中,笔者一直坚持尽可能地去实施活动课的教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历史活动课拥有以下其他教学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一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二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三是能够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五是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六是能够提高历史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七是能够促使教师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总之一句话,上好历史活动课,无论是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是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四、历史活动课的具体形式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计的活动课的具体形式非常丰富,比如:编写历史小故事、编演历史剧(或历史小品)、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设计历史图片、模拟时事报道、模拟导游、开展社会调查、开展历史辩论会、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应该说,历史教科书中安排的每一节活动课不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是不错的素材,遗憾的是,有许多教师并未发现它们的重要价值并加以利用。
五、要让历史活动课变成教与学的乐土
实施过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教师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虽然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从长远来看,它对教师的教特别是对学生的学是大有裨益的,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我们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把活动课变成教与学的乐土。首先,历史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对历史活动课的认识方面,要由“无用论”、“无足轻重”向“大用论”、“举足轻重”转变;在教学观念方面,要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在信息传输方面,要由单向、单一信息交流向多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在对学生的态度方面,要由居高临下、唯我独尊向平等民主、和谐融洽转变;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要由单纯地重结果、重分数向重过程、重能力转变。其次,历史教师要及时“充电”,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许多历史教师无法实施活动课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业务知识还达不到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师只有广泛涉猎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在活动课这片乐土中游刃有余,才能让活动课这块宝地长出丰硕的果实。再次,历史教师要善于施教。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组织者。对于活动主题、活动任务、活动流程等有关活动事宜,历史教师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从而促进活动课的有序开展。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指导者。在活动思路、活动目的、活动方法、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历史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从而保证活动课的顺利进行。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参与者。在活动课中,历史教师要以学生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的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促进彼此间的真心交流,从而促进活动课的民主实施。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赏识者。在活动课中,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假设和进行陈述,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虽不成熟但仍闪烁着创造光芒的见解,历史教师就要毫不吝啬地用鼓励和赞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能,而不能排斥、指责学生的失败和错误,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成功中享受喜悦,从失败中迈向成功,从而推动活动课的高效达成。历史教师在活动课中要成为调剂者。在活动课中,历史教师不能只关注少部分学生的活动,而忽略了其他大部分学生的参与,要尽最大可能创设人人都能活动的机会。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别要注意调动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保证活动课的全员参与。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勤练内功,才能在活动课这片乐土上与学生共享由高效教与学带来的愉悦。
六、历史活动课不应受到限制,而要善于开辟新的活动天地
历史活动课的时间、内容、方式和场所应当是开放的,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活动课。新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安排的活动课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历史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突破教科书和课堂的限制,灵活安排活动的时间、内容、方式和场所。笔者认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历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汲取丰富的营养。例如,历史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安排学生上网查询历史资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物;可以组织学生采访历史见证人;可以组织学生收集社会重大热点新闻等等。这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集体进行,也可以单独进行;既可以在平时进行,也可以在寒暑假进行。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创新,才能让历史活动课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活”起来!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