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UnA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教育发展中的关键点,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能够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求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含学习创新能力。基于此,在本文中针对具体的教学课程,分析新课标理念下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并非能够在短期内养成,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出发,在课堂上创设出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课程活动。该种教学活动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活动启发之下学生开始独自进行问题的思考。此外,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总结学生学习问题,适当的时侯对学生进行解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上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采取强制性的课程内容灌输,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学习,导致学生总体上对于知识求雪欲望不高。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教师所安排好的,学生缺乏自我学生空间。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锻炼,并且实现自我思考,所以,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课堂形式,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其一,教学形态的改革,其二,教学思想的改革。在教学形态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多说、多做、多互动的机会以及平台,让学生能够意识在自我责任感的体现。如,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际课堂中来,讲台成为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积极的帮助学生,并且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从教学思想上进行改革,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实施作为教学大纲的落实方式,需要思考如何将教学大纲量化,并且引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能够举一反三[1]。
  2 求同存异,创设包容性课堂
  创新能力贵在思维新奇,独一无二,由于课堂上的学生众多,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学生有个人想法,并且与实际学习相互结合。多元化的思想下能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包容不同学生的想法,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实现不同教学结果相互融合。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4组进行教学,教师向学生提出同样问题“利用七巧板拼出正方形”,在不同的小组中学生都在为了该问题进行积极的探讨。而事实上,七巧板是一种奇妙的教学器材,其不同模块之间的组着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图形也不同,并且同一种图形的组成方式也各有不同。当学生整理好结果之后,教师引导各个小组进行问题讨论,此时不同小组的结果都不同,学生之间开始进行问题讨论,能够理解一中问题,多种解决方式所带来的乐趣[2]。
  3 教学引导,启发思维
  学生在个人探索的环节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成长,但是当问题常时间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学生也会有挫败感。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思维陷入“死胡同”的时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引导,使得学生豁然开朗。该种方式为思维启发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并且对待问题有着个人的见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启发的环节中,需要设法教会学生运用假设想象、补充想象、超前想象、比拟想象等方式,使得学生能产生创新思路。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象到两一个事物的能力,关注的是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辐射思维产生。如,通过仿生学的文章启发学生展开类比联想,从鱼鳃功能联想到制造类鱼鳃,从蝙蝠的夜间飞行所发出超声波,而联想到盲人如果具备超声波设备,在行动上将会便利等。在是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启发是随时随地,教师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时时思考习惯[3]。
  4 通过科技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创新
  随着如今社会上的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科技信息技术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的基础上,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创新。如,在基于互联网平台下的“微课”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学习途径,该种教学方式有效的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国际优秀教学资源,学生在该平台中能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反思,并且学习主动性提升,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同时将课本中的知识碎片化处理,便于学生记忆,为学生提供动手制作学习资料的机会,将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的同时,养成学生动手创新的习惯。此外,该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将学习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中找到学习的灵感,实现知识创造与应用的双向互动[4]。
  5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新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体制发展的重点内容,在本文中根据教育教学现状,提出了促进教学发展,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首先,从学生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创设包容性课堂,教师尊重学生多元化思想。再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课程设计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创新。最后,教师运用科技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形式,引导学生走入到生活中,将所学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军芳.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15):263.
  [2]乔小平.试论新课标理念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7,(6):50-51.
  [3]李瑛.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61-62.
  [4]胡开奇.新课标理念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7):38-39.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術服务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公路交通事业,大量的公路工程开工建设,带动了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贡献。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凝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材料,而沥青拌合站的管理水平,不仅决定了工程施工进度,也决定了工程施工质量,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保证材料供应能力。此外,鉴于我国现阶段建筑行业能耗极高的现状,我们也要从沥青拌合站着手,通过实行节能降耗措施的方式,不仅要
摘 要:加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应注意的事项,其次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对策  传统的技术与制度已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要求,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才能促进低碳经济向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进行了一番探
摘 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下,我们的电力产业也不断发展,装表接电工作在保证供电安全、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居住轻重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电的作用,它不仅能取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还给人们提供了方便。所以,装表接电的工作必须处理好,不仅是电力公司对顾客的责任,也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装表接电;安全;处理方法  电力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不但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还
摘 要:文章回溯科普事业的发展,认为在当下科学技术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科普将会从碎片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沿,科普产业化是未来科普发展的特点及趋势,文章还介绍了无锡市滨湖区马山街道科普产业化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科普;专业化;产业化;趋势  1 科普碎片化到专业化的变迁是当代科普发展的趋势  追溯科普历史,大概可以上溯至人类的起源,关键是我们对科普的定义,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