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19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逐渐成为教学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推进生物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方法
  新时代的到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学习技能,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会生物知识。彻底颠覆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成为知识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何等重要。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密切联系社会实践的科学。生物科学的新信息、新成果大量涌现,很多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再结合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就很容易将僵化、呆板的课堂变为充满乐趣的学习乐园。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科研方面的事迹,生物学科的新信息、新成就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人类基因组密码的破译,纳米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和推广等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离自己并不遥远,科学发明创造与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学生知道,只要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方法,将来也有可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如在学习传染病时,介绍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从而把知识的获得转化为学生的迫切需要。
  提高教师的上课技巧,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使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可以巧设疑问,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努力寻求答案。如在学习“蝗虫的呼吸作用”前,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两只活的蝗虫,我们把一只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而把另一只蝗虫的腹部浸没在水中,这两只蝗虫哪只先死呢?学生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也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演示,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如从蝗虫的取食动作领悟咀嚼式口器的概念,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蝗虫口器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化小为大,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主探索学习的效果。
  预习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未授课时事先阅读相关课文。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要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做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下列预习提纲。1.什么叫胚?2.大豆种子的结构有哪些?3.种子萌发有哪些内部原因?4.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5.种子萌发有什么样的过程?阅读提纲要力求具有启发性、悬念性,以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指导学生在预习阅读中,先根据预习提纲纵览全文,了解梗概,然后再精读细读,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用笔圈点勾画,并运用批注法在课文空白处批注提纲要点和感想,做到重点落实。
  课中阅读是教师随教学进程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一个或几个重点的相关段落。为了使学生对所阅读的重点段落做到字斟句酌,教师要经常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
  三、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都是一种理性认识,没有实际的感性了解,特别是城市学生。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感知为教学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物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科,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除以一些图片、模型、标本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知识以外,还要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生长,进而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观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盲目性。例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对植物进行A组和B组划分,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状况,并写出观察结果。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主动性,更具有条理性。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能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探究、重点观察,进而得出结论。观察学习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生物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生物实验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教学活动,更好地提升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3(23):53.
  [2]吴海平.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2(07):133.
其他文献
【摘 要】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在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数量逐年增多,其中学生占网民比例的一大半。由于中学生的自我约束比較差,所以在多元的网络文化中,很容易被负面文化影响,误入歧途。本文根据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德育的影响,提出了几项改进网络文化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文化 思想首先教育 影
1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平素健康,因右膝关节疼痛,自行服吲哚美辛(消炎痛)50mg(25mg/片),服药后约数分钟,出现胸闷、心悸、烦躁,继之四肢麻木、震颤,送院途中,又出现颈项强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脐病(简称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窒息、缺氧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是围生期神经系统重要疾病之一,不仅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而且是导致儿童脑瘫、智力障碍、
【摘要】激励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这也是“爱的教育”直观的体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激励;爱的教育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前两种需求是人的生存需求,后三种是人的心理需求。在小学课堂学习中,学生更偏向于心理方面的需求。为了得到
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部分病人重视不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化脓,少数病人需要切开引流治疗,因此导致病程长,医疗费贵,痛苦增多.
为了解我市饮食从业人员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我们对确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员进一步做了乙肝五项指标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类课程,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读、写、听、说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读作为语言信息输入的一个关键途径和有效手段,应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特别重视。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朗读做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朗读 对策  朗读是学习语文知识和阅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需要强化朗读训练,全面提升小学生的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见上腹部不适,痞满、疼痛,口干口苦、腹胀纳少、大便不畅,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多数病人上腹部轻度压痛。胃镜下
1病例介绍 患儿,女,4个月,以厌食、烦躁半个月,加重伴呕吐、苍白7天就诊。半月前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发热4天后突然出现厌食、烦躁,临床按“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无效;症状渐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