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空间转型研究综述

来源 :农村经济与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acky_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梳理近年来有关村庄空间转型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学者对村庄空间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型内涵、测度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于如何将村庄空间转型和落实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相结合等问题研究尚不多见,尤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下,村庄空间转型的内涵尚不明晰、村庄空间转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尚不明确.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村庄空间转型的内涵有更清晰的认知,加村庄空间转型与乡村振兴关系整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和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需要,经济发展开始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成为了十三五规划的一项发展重点,而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引擎的区域城市集群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和推动起着至非常关键的作用,城市群以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人才聚集能力和较为高的技术发展水平,能够为整个地区经济绿色发展贡献其成功的经验,且城市群自身的绿色发展又能为经济整体的绿色发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汉江上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汉江上游城市群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由三个一级指标、八个二级指标和二十个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的这段非常时期,苏维埃政权因严重的粮食危机变得岌岌可危.为解决严峻的粮食危机,列宁针锋相对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对策,如余粮收集制、赋予粮食人民委员部绝对权力调配粮食、严厉打击粮食投机分子、注重征粮队伍纪律建设等.这些对策在当时的非常时期,有效缓解了苏俄国内的粮食危机,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过程中遭遇的突发事件和危机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介绍了农业人口市民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实际应用,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分析当前农业人口市民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农村人口市民化水平质量的对策建议.
人类在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由资本主义开启的,然而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生态环境恶化,我国通过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并结合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中国方案,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现代化.新型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模式,丰富了现代化的内涵,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远景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涉及面广、管理层次多、内容复杂,研究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发挥财政预算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中的撬动作用.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从财务、内部流程、学习发展、顾客四个维度构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对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中加强白色污染治理部分进行解读,介绍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阐述了农膜污染治理、农药包装废弃物治理的相关政策,说明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所需条件.
选取了雄安新区1996年、2006年及2016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同时估算雄安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进行了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雄安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为明显,林地、水域及建设用地的面积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耕地及湿地的面积在整体上减少;雄安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且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整体影响最大.整体来看,雄安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影响较小.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就如何提高雄安新区的
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理论规模巨大,但实践中,因受到退出机制缺乏、资金投入压力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差异等约束条件的制约,理论潜力与实际成效差距较大.为此,在保障农户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应通过探索建立农村居民点退出机制、多元化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释放.
随着脱贫攻坚战略与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和有机融合,村级干部领导力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显著.但已有文献大多关注内外部客观因素,忽略了村级干部的个体异质性.基于调研数据,以村集体(包括村合作社)收入来衡量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以村干部文化水平、性别结构、社会关系、健康状况等为领导力的衡量指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一方面在政策驱动下村级干部综合水平显著改善,受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且具有较强的社会关系处理能力,成为村级干部领导力显著提升的重要基础.调查数据显示,村干部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所调查样
绿色金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从绿色金融与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着手,分析绿色金融对我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