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之间的悖离与调和——《婴宁》形象新解

来源 :蒲松龄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婴宁》具体情节与整体框架存在着不少的疏离。婴宁的婚姻缘于爱情,遗花留笑等细节方面却又透露其为有意的安排;婴宁处处憨笑,细节方面却透露着此笑非憨,只是一种身处陌生人世间对他人疑忌、骇异的应对;抛除鬼母狐女的志怪因素,婴宁亦是一传奇女子,以“无时不笑”“矢不复笑”应对“笑须有时”的世俗,又以感人至深的恸哭完成庶养女子助嫡母合厝于亡父的壮举。某些细节方面对整体框架的悖离,实是塑造婴宁这一复杂人物形象的必需,《婴宁》一文并因此在人物刻画、人性阐释方面远超同类爱情题材小说。
其他文献
同志们:在今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粮食和农业再获丰收之际,在筹备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明年农业农村政策之时,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会议,谋划
凯蒂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儿,在北卡罗来纳州一所小学上三年级。凯蒂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约翰。约翰有一个非常漂亮的萨克斯管,他会吹好多优美的曲调,约翰还是学校萨克斯管乐队成员。每次约翰吹萨克斯管时,他都在一旁听得如痴如醉,还在心里默默地模仿着。  有一次,约翰将自己的萨克斯管递给凯蒂,让他也吹一下。凯蒂激动地拿起萨克斯管,轻轻地摩挲着流光溢彩的萨克斯管,他看到了萨克斯管那金色的外壳上映出了自己的影子,他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