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3)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考题解析
  考生首先必须正确理解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三个概念。“有字之书”,是指书本知识;“无字之书”,指“我”的社会与生活实践,是个体与世界的相遇;而“心灵之书”则指向人内心的省察,观照的是个体心灵和精神的成长。
  “有字之书”涉及间接经验,“无字之书”相关生活体验,而“心灵之书”却与经验内化、反思和升华后的精神追求有关。如何把三者统一起来思考是重点,就算是彰显其中一本“书”,也应该是在与其他两本“书”联系中展开阐述。“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是向“心灵之书”转化的根基和前提,而“有字之书”又很可能是对“无字之书”的总结,这种总结要落实到具体的人生实践(“无字之书”)中去才能化成个体真正的生命体验。这些关系有许多言说的空间,只要考生言之成理即可。
  写作时可以从当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重点阐述如何读好其中一本“书”;也可以就自身感触最深或最需要阅读的一种“书”进行阐述;还可以从人生发展特点出发,阐述不同阶段侧重于读好哪一种“书”。
  考场作文一
  请先读懂自己的心
  浙江一考生
  萨特曾说:“我是在书堆里开始我的生活的。”“书”总得伴随我们的一生。据一位作家所言,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一是“无字之书”,那是社会的历练;一是“心灵之书”,那是心灵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似乎缺了一个角。但我说,“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透最该读懂的书。
  “有字之书”象征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如今我们倡导“终身教育”,似乎我们的整个人生旅途都得带着这本书。卢梭说:“教育即生长。”毫无疑问,知识的获取对每个人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但是,这样一本“ 有字之书”就足以让人飘飘自喜、胡作非为了吗?前不久,“勒索病毒”席卷全球,激起一片恐慌。这不正是一帮捧着 “有字之书”,没有良知,被利益裹胁的人肆意妄为的结果吗?现实中又有多少律师玩弄法律条文,颠倒是非黑白?这不正是一群“倚高才而玩世”的人?
  除了这些视“有字之书 ”为玩世资本的人外,社会上同样存在一帮以“无字之书”为玩弄是非手段的人。这些人熟知社会规则,深谙人情世故,率性违反规则,甚至触犯法律。不少企业家依攀人际网络贿赂公行、牟取私利。这样的行为屡见不鲜,不正是因为其执迷于“无字之书”,抛下“心灵之书”吗?
  如今社会乱象丛生:违法与犯罪齐飞,低俗与颓废共色。究其原因,恰是其将“心灵之书”烧毁、丢弃。黑塞在《悉达多》中写到:每个人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即大彻大悟自己是谁,其余一切都是随波逐流,无意义。的确,发现自我、读懂自己弥足珍贵。如果连基本的自我认知也没有,又如何同自我和解、与群体交流、对社会融入呢?木心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学富五车,想必读懂了“有字之书”;见证了风雨如晦的文革,想必看彻了“无字之书”。但最为重要的是,他将“心灵之书”烂熟于心。他能在多遭凌辱的监狱里奋笔疾书,留下几十万字的文革手稿,不就证明了他读懂了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的价值吗?
  有人担忧,被时代浪潮冲刷、席卷,但当他读懂 “心灵之书”时,又有何可愁?“人即是物,物即是人 ”,古色古香的乌镇成为贴有“现代科技”标签的互联网大会的永久选址,却能丝毫不流失其韵味、品格,不正是它明白自己的灵魂所在,读懂了自己的内心吗?唯有读“心灵之书”,方能屹立于时代潮头。
  人生如梦,如壮阔之山河,唯有“心灵之书”这一明珠照破山河万水,才能时有月洒清辉、水漾徐徐的美景。
  评点
  全文围绕“三本大书”立论,但没有对作家的理念一味说好话,他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他理解的三本书的含义,与作家的有所不同,他更看到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可能的负面的影响,从而更推崇心灵之书的宝贵。这样的认识,不但显得立意深刻,更表现出考生不人云亦云、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的一面。
  考场作文二
  借有字之书品人生
  浙江一考生
  人生必读书目中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而我却言人生只需“有字之书”。
  歌德曾有言:“有读书经验的人用两只眼睛看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东西,一只眼睛看到纸背后的东西。”对待读书问题,先贤早有预见。“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早已刻在“有字之书”的背后,只待有经验有智慧之人前去寻觅。
  在我的理解之中,读三本大书的观点似乎显得刻意与褊狭。其余两本书早已融入“有字之书”的骨血,又为何要生生将其剥离以显示专业与高深。
  “因为我读过书,油墨早已融入我的风骨。”“一身才气是一个人最好的修饰。”这些隽永之句早已阐释了“有字之書”对人的风骨的涵养与熏陶,又何须那看似高深实则无用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究其原因,作家似乎过分强调了“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而忽略了“有字之书”背后的深刻意蕴。进一步讨论,则更是民族性格与社会环境“作祟”。中国人骨子里的精明让我们忽略了“大智若愚”,更强迫症般地一定要将概念完全厘清。掩藏在各种“定义”“概念”之下的其实是一种谬误,其以反理性、反逻辑、反秩序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而社会环境更是其有力帮凶。各类“心灵鸡汤”“成功的十大秘诀”“一百个生活智慧”等层出不穷。盲目地屈从人们的喜爱而不加以辩证思考的社会环境会将我们的国家带领到何处?
  韩少功在《另一片天空》中写道:“我们的观光旅游不过是将电视媒体、他人口中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印证与残渣式的咀嚼。”书莫不如此,人生的智慧早有镌刻于“有字”的经典之中。何以要舍弃有价值的“有字之书”而去追求无形的荒谬的“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当然,我并非否认“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重要性。只是他早已融化在“有字之书”中。那么何以要舍弃我们易于亲近的文化母体,反而盲目追求他们的咀嚼残渣。
  范雨素的命运的确将她装订得极为拙劣,可是若非她幼时的读“有字之书”的经历,她也许早已沦为平庸中的一员,一生平庸。反观周有光先生,他对学问的孜孜以求也使得他一生有光。
  《乌合之众》中曾有言,“群众的意识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却被愚蠢的洪流淹没了。”当众人一味沉浸“三本大书论”,我们更应擦亮双眼,借有字之书品味人生百态。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有字之书”绝非放在玻璃橱窗里供人观赏的文物,而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命脉。
  且慢虚无之书成生活,借以有字之书品人生。
  评点
  面对材料中的“三本大书”,考生并不是去同意作家的观点,将三本大书并列而提,而是独辟蹊径,别出心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人生只需‘有字之书’”,这个观点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表现出考生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
  (编辑:李跃)
其他文献
素材A 被骂选手微博乐观回应  3月31日,网上曝出一段《超级女声》四川唱区海选的视频,一选手作自我介绍称有点小感冒,评委柯以敏就打断道:“不要唱啦,滚吧!”严厉的语气加上毒舌字眼让选手面露尴尬。当晚,该选手微博回应被骂一事,她感谢大家道:“要是有事我十天前就狗带(Go die)了,所以放心吧!莎士比亚说乐观的人活得比较久。最后,不忘初心。”芒果TV于4月1日回应此事,表示不支持任何评委对任何选手
马拉克生活在埃及南部明亚省的一个小村庄里,一直是家人引以为傲的优等生,过去两年的平均成绩达到97分,她本人的梦想是报考医科大学。然而令她吃惊的是,她在今年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总分为零。  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我看到所谓的答卷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马拉克说。她明明在每页卷子上都写得密密麻麻,可是如今这叠答卷上只有稀稀拉拉几行字。  于是,马拉克向艾西尤特市教育局递交投诉,声称她的答卷被人掉包
“你是蒋医师不啦?”“哎,对的。”近日,一段视频刷爆网络。一位老人询问相同问题足有17次,而医师每次都耐心回答。  相关链接  1.蒋医师究竟是何许人也?据《宜兴日报》报道,视频中的蒋医师名叫蒋益君,是宜兴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共产党员,1994年他中专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此工作。  2.老人名叫路强大,今年已有八十多岁,与蒋益君已相识18年,每逢身体不适,便会来找他治疗。三四年前,老人患
秉持着“动次一定要打次,玩心一定要套路”的原则,学习、娱乐两不误。她可以是捧着厚厚原著低头啃读的“学霸陈”,也可以是被尊称为“师傅”的游戏大神。课间,她的桌前“门庭若市”,来往请教问题的同学络绎不绝,她以堪比熔浆的热情,穿梭在题海中,耐心地为每一位同学解答。课外,她矫健的身姿常活跃在羽毛球场上——发球,跑位,扣杀,一气呵成,引来我等小迷妹的阵阵惊呼。综上所述,陈泽颖是“男神”!  凌晨四点,洛杉矶
信仰五句话  1.有段子说,中国人从食品中完成了化学的扫盲。比如,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敌敌畏,从鸡蛋中认识了苏丹红,从牛奶中认识了三聚氰胺。这种无道德是无信仰的体现,因为道德的源头是信仰。正因此,信仰的重建在今天比物质的构建要重要百倍。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天反复强调我们党一定要重新找回初心的重大意义所在。  ——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刘亚洲《关于信仰》  2.有时,信仰只是信仰,它不
2018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本来有很多事是徒劳无功的,但是我们依然要经历。  请根据这句话,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我们”,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是作为考生的学生,也可以是其他社会成员,甚至一个民族。不同的对象,“徒劳无功”就会有不同的内容,而 “徒劳无功”所指越明確,越具体,越独特,写
严肃的政治构架、庄严的司法程序,在权力的与利益的勾兑中沦为一场滑稽戏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本是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可谁曾料想,这种生存之道竟成了今天一些贪腐者的明规则。4月13日河南通报的鹿邑县一起“链条式造假”事件,就将这种靠着公权力为个人谋私利的“智慧”用到了极致,令人叹服。  其中,鹿邑县公安局原黨委委员、政治处主任邱海山为女儿篡改档案年龄,先后为女儿办理了6个虚假户口和身份信
說到文身,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时下年青人突显个性、展示自我、美化自己的一种方式。事实上,这股潮流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古代埃及人、古代欧洲人、非洲部落和印第安人等等都有文身的传统。在本期中,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充满宗教色彩、优雅而拥有永恒美丽设计感的凯尔特结文身的起源,喜欢文身的小伙伴们,长知识的时间到了~   Ari Shapiro (Host): This is the sound of a
“纸上文章贵,毫端血泪多”,这是赵焕亭的诗句。1922年,他将武术改称了武功。原本帝王开疆平乱,方是武功。大家沿用他的概念,却忘了他。  他1922年写武侠小说,第一部小说叫《奇侠精忠传》,乾隆、嘉庆年间的事,開篇写个大雨天,两名四品武官躲在民宅门檐下,不敲门入户――扰民失身份;写一人考得了秀才,要承担公益,要损失许多“不声不响”的钱――办事的路费杂费都自己掏。文人有地位,到乡里耍蛮犯浑的小吏,见
温暖的午后,树影摇曳生姿,一杯香茗得和一本好书共同品尝。  《水问》即是我的选择。一位象牙塔里的公主——简媜,以温暖的笔触,叙写那似水流年。她是那样孤独,以至于她常常一个人在大学校园里行走,要和绿树红花打招呼,而她又是那么爱幻想,以至于一棵树都被描写得可爱。我疑心,她眼中的世界是否和大多数人不同?  最喜欢她写天空,她说:“读有字天书需要一等的智慧,读无字天书,则需要一等的心情。”而她自己正有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