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给中国人造成了苦难和悲痛,也触发了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人生死同心休戚与共的民族情感和爱心。同一个国家、同一种命运把大家凝成一体。
这次大地震,中国政府一开始就抱持开放的态度,接受各国的援助,并让人道救援组织到现场参加救灾,同时,打开大门让外国媒体深入自由采访。温总理5月24日站在重灾区山坡上,向上百名中外记者坦诚介绍灾情。这次讲话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对严重挑战敢于面向世界开诚布公,并有战胜灾难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媒体工作者深入现场,以最快的速度,真实透明地记录和反映了这场拼搏。过去,对这种重大事件的报道,少不了事前定调子、划框框,报什么不报什么,强调什么,用哪些套话等;而这一次,中国的媒体人终于有了独立负责、自由发挥的机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中国这种开放的态度,使世界目睹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负责、人道主义和民主精神,以及指挥若定的能力和迅速反应的效率;目睹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军警战士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以及中国媒体深入采访和放手报道所体现的忠于事实和积极开放的新面貌。许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刮目相看。他们中有人原以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不讲人道主义的政治动物,现在他们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
很久没有看到像这次地震灾难中,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上下一心共赴国难的局面了。在这种非常时期,大家的感情是相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广大群众公民意识的提高相结合,中国的软实力与日俱增,正在改变着国家的面貌。
最具深远意义的,是这次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正在深入的关键时刻。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硬实力,但中国的软实力还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尤其是政治改革还处在准备阶段。这次大地震,逼上梁山,不仅显示了中国应对危机的硬实力,而且无意中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潜力不小,这令人欣慰。
中国的软实力往往是在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或外国侵略的情况下逼出来的。例如,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硬实力大大不如日本,最后取得胜利主要是靠民族觉醒。但要使这种软实力变成全民族自觉的公民意识,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比如,30年的改革开放,前一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下一阶段的政治改革要一部分人分权让利,这就遇到既得利益的权贵集团和贪污腐化分子公开的和暗藏的阻力。他们害怕反映国家和人民软实力的普世价值,如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尤其害怕新闻开放、言论自由。如何在政治改革中培育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新闻报道实事求是和言论出版开放,表明政府尊重和相信人民,至少让人说话。它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走向民主的试金石。如果在这方面行动迟缓,中国难免会受到世界的误解。这次中国媒体对地震报道的开放,国内外反应热烈,但愿这是长远方针,不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
《芝加哥论坛报》5月1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必定已经看到,信息自由流通并不会导致混乱,它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一位德国记者也指出:“中国必须让人相信它的经济,相信它的政治,相信它的媒体,相信它的文化的世界性质。”
地震强烈震撼了世界,也惊醒了中国。中国人没有屈服。“中国,加油!”的呐喊响遍神州大地。危机也是契机,这正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地震灾难,继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充满信心地开放舆论,并因势利导推进政治改革的良好时机。
果能如此,这一代领导人将作为建国以来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载入中国和世界史册。而这次造成中国苦难的地震,可能成为改变中国面貌和影响国际格局的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彭迪系原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钱行系原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
这次大地震,中国政府一开始就抱持开放的态度,接受各国的援助,并让人道救援组织到现场参加救灾,同时,打开大门让外国媒体深入自由采访。温总理5月24日站在重灾区山坡上,向上百名中外记者坦诚介绍灾情。这次讲话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对严重挑战敢于面向世界开诚布公,并有战胜灾难的信心与决心。
中国媒体工作者深入现场,以最快的速度,真实透明地记录和反映了这场拼搏。过去,对这种重大事件的报道,少不了事前定调子、划框框,报什么不报什么,强调什么,用哪些套话等;而这一次,中国的媒体人终于有了独立负责、自由发挥的机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中国这种开放的态度,使世界目睹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负责、人道主义和民主精神,以及指挥若定的能力和迅速反应的效率;目睹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军警战士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以及中国媒体深入采访和放手报道所体现的忠于事实和积极开放的新面貌。许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刮目相看。他们中有人原以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不讲人道主义的政治动物,现在他们觉得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
很久没有看到像这次地震灾难中,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上下一心共赴国难的局面了。在这种非常时期,大家的感情是相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广大群众公民意识的提高相结合,中国的软实力与日俱增,正在改变着国家的面貌。
最具深远意义的,是这次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正在深入的关键时刻。30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硬实力,但中国的软实力还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尤其是政治改革还处在准备阶段。这次大地震,逼上梁山,不仅显示了中国应对危机的硬实力,而且无意中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潜力不小,这令人欣慰。
中国的软实力往往是在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或外国侵略的情况下逼出来的。例如,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硬实力大大不如日本,最后取得胜利主要是靠民族觉醒。但要使这种软实力变成全民族自觉的公民意识,还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比如,30年的改革开放,前一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下一阶段的政治改革要一部分人分权让利,这就遇到既得利益的权贵集团和贪污腐化分子公开的和暗藏的阻力。他们害怕反映国家和人民软实力的普世价值,如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尤其害怕新闻开放、言论自由。如何在政治改革中培育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新闻报道实事求是和言论出版开放,表明政府尊重和相信人民,至少让人说话。它是衡量一个政府是否走向民主的试金石。如果在这方面行动迟缓,中国难免会受到世界的误解。这次中国媒体对地震报道的开放,国内外反应热烈,但愿这是长远方针,不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
《芝加哥论坛报》5月18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国政府必定已经看到,信息自由流通并不会导致混乱,它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一位德国记者也指出:“中国必须让人相信它的经济,相信它的政治,相信它的媒体,相信它的文化的世界性质。”
地震强烈震撼了世界,也惊醒了中国。中国人没有屈服。“中国,加油!”的呐喊响遍神州大地。危机也是契机,这正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地震灾难,继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充满信心地开放舆论,并因势利导推进政治改革的良好时机。
果能如此,这一代领导人将作为建国以来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载入中国和世界史册。而这次造成中国苦难的地震,可能成为改变中国面貌和影响国际格局的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彭迪系原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钱行系原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