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调研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步步逼近,以书本知识为中介,以师生授受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把目光聚焦于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但对课堂管理行为关注不足。我们认为,要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就必须关注教師的课堂管理行为。
  教师课堂有效管理行为研究旨在剖析当前课堂管理中不符合新课程实施要求的管理行为,建设人文化的现代课堂,建构课堂管理策略,从而使学生在新课堂中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
  
  1、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途径,了解当前教师课堂管理的现状,寻找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与现代课堂管理行为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2、调查方式:
  ①样本选取:本校所有专任教师105名,发放问卷105份,回收98份;各班抽样调查学号尾号为5的学生共205名,回收问卷205份。
  ②调查工具:
  课堂管理行为教师问卷表:问卷包括秩序建立、秩序维持、秩序恢复三个内容。
  课堂管理行为学生问卷表:问卷包括对教师的总体感受、对学科的喜爱程度、课堂气氛、学生的课堂感受等内容。
  表1:课堂管理行为教师问卷统计
  
  三、调查结果的回归分析
  
  目前,我校教师普遍开始重视课堂管理行为的运用与改进。但在课堂管理的实践中,很多教师的课堂管理仍然属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即过于注重课堂控制和通过奖惩制度达到纠正学生消极行为的目的,忽略了对学生积极行为的引导和激发,这就难以促进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传统的课堂管理模式刚性太强且缺乏创造力与活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问卷与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存在一些误区:
  1、课堂管理等于约束学生的行为。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益和秩序,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思维与情感等各种因素的有效手段。课堂管理包括课堂行为管理、课堂思想管理、课堂情感管理等内容。显然,行为管理不等于行为约束。
  2、课堂行为管理就是明确学生不能做什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习惯于从负面影响考虑,想的是它对我的课堂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去制止这种行为。如果从正面影响考虑,教师想的就会是这种违规行为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利用它为教学服务,这样的管理才是生态的管理。
  目前教师常用的课堂管理行为以课堂纪律、批评否定为主,学生不喜欢的恰恰就是这两种方式。教师运用这两种典型的管理行为直接制约着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结论与建议
  
  课堂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坚强而有力的互动情境,是一个有多种结构的功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管理应从控制与维持走向引导与激励,从学生服从走向学生参与。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管理过程。有效课堂管理过程包括四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是确定课堂愿景目标和具体的行为目标;二是建立适于更新和发展的良好课堂环境;三是通过有效交流与真诚对话促进课堂沟通;四是对学生予以持续性激励。建设生态课堂应坚持以下原则:
  1、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常规。教师们总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学生们不是循规蹈矩、表现良好,就会爬到你头上去。因此,大多数教师认为常规是一种处罚的行动,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就可用常规来加以制止。课堂常规背后的理念应是: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完全了解选择什么行为将会跟随什么结果,即课堂意味着“给学生设定限制,直到他们自己能设定限制为止”。
  2、创立良好的课堂环境。除了学生和教师两个因素以外,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也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外在控制向内在控制转化,为学生形成自律心理机制和促进“他人标准”与“自我标准”的统一创造条件。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充满秩序,而且充满活力。它是富于激励和充满生机的学习资源,是通向和谐发展的绿色通道。
  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有效课堂管理的保障。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最重要因素,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所有学生的动机、成绩和行为的一个主要因素。学生是人,他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希望,教师应认同学生的需要、情感和期望,提供给学生自治的机会、体验独立的机会,让学生觉得自己能够参与课堂决定,他们可以决定如何进行行动,能生活在自己所设定的标准中。
  4、制定合理的责任计划方案。责任计划方案就是在学生犯了错以后,让学生写出替代行为、发展恰当行为的计划,从而实现行为的改进。责任计划方案可根据学生的消极行为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即时修正”,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评判后。即时修正自己的行为。第二层即“口头计划”,让学生给出合理的替代做法。第三层是让学生填写书面的行为计划,要学生写出行为的必然后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5、确立理想的纪律规范。一个良好的课堂的典型标志是有好的学习气氛、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能生动活泼地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有适当的纪律作为保障。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纪律的认识与按照纪律行为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堂的发展水平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达到课堂管理的基本目的——自控。
  6、加强课堂的时间管理。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里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要增加学生的课堂投入时间。投入时间是指学生实际上积极投入学习或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它取决于学生对功课的注意力和意愿。增加学生的投入时间方法有:一、增加参与。增加学生的投入时间的最好途径就是教师提供非常有趣、有参与性、与学生兴趣有关的课程,使学生愿意倾注注意力。二、保持动量。即我们所说的紧凑。保持动量是学生高度参与的关键。三、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植物需要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才能枝繁叶茂。如果忽视了它们的任何一种需要——土壤、水或阳光,它们就会很快地死去。学生同样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他们有身心两方面的基本需求。理解学生是满足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要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去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感受。这样的课堂管理将会带给学生一种生命的激情,一曲生命的欢歌!
其他文献
农村小学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信息交流相对闭塞,规模小、教师少,特别是骨干教师少、优质资源少,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样样事情也要有人做、有人去管。如果中心校不加强管理,村小就有可能成为管理的盲区;相对于中心校而言,村小教师的观念旧一点、学生的视野窄一点、学校的设备传统一点,因此推进新课程改革是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重点,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辅导区下辖桥头、中山两所公办农村小学和一所民办外地民工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沥青再生剂的性能、特点、使用范围及施工工艺,探讨了沥青再生剂的相关技术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沥青再生剂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经过综合比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毕业生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高职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就要求高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其中就包括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学
分析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指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建设投资者努力和追求的目标,加强建设项目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
【摘 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而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却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职责不清;人员配备不齐,结构不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队伍不稳定;管理机制不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这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面对这种情况,本文通过从西方最新的需求理论入手,研究个人发展的基本需求,以此为基础探讨如
【摘 要】中职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特殊群体,现代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成了我们共同关注和探讨的教育主题。从我国中职生的德育现状来看,我们明显感觉到中职生的道德素质实为堪忧,他们是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苍白无力的说教不能改变中职生的德育现状,本文对中职生德育教育实效性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中职生 德育教育 实效性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
【摘 要】霍耐特通过对黑格尔早期承认学说和米德社会心理学的论述,提出了自己关于承认理论的论点,并把承认关系在主体间体现出的不同形式分为三种,即爱、法律和团结。这三种承认形式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共通性,解读霍耐特关于承认理论之形式部分的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指导作用。  【关键词】霍耐特 承认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德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现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
介绍了CFG桩在福州一厦门客运专线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施工工艺,并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要点,得出了通过CFG桩处理过的复合地基承载办提高、沉降变形小、变形稳定快、承
通过对沥青路面施工作业质量分析的研究,要发挥良好的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还必须对原料、材料的加热,压实工艺等工序进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