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目前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仍妨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精神动力去参与学习,并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1.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1.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人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重视实验,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历史上意大利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伽利略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从而提出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等,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许多臆断,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这充分说明了实验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易操作、有趣、的能充分说明问题的实验,并尽量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教师要在准备实验方面多下些功夫,提高实验成功的机率、增强不易观察到的实验效果,尽量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使学生容易信服。还可在一些基本实验基础上修改实验,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加强学生印象和亲切感,并鼓励学生在课后也要进行了实验。
  三、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
  近几年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探究式习题更是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的透彻。如近两年的青岛与黄岗探究习题,就是最好的说明。为此,在教学中,不时的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地体验物理学家的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网络上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电脑的普及,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门槛也基本不存在了。但在具体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电子课件满堂灌、堂堂多媒体、简单替代板书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这种错误的应用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不如不用。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应运用在物理课程入门阶段引起学生兴趣、对实验中难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演示、在需要列举大量事实时进行展示、在实验条件不具备时进行模拟等这些方面,事实也证明是有效地。如一些微观的、抽象的、不可见的,教师用板书和语言难以讲清楚的东西,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模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小结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还不止以上这些,实际上以上介绍的艺术表现也包括了其他艺术形成和手段,如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等。一节课成功的教学,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06)
  [2]孙楠.发现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05)
  [3]陈佑清.略论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J].教育研究.2000(05)
  [4]张亚娟.初中物理“问题性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9,8
  [5]廖泊琴主编.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浪潮的又一波来袭,素质教育逐渐的成为了中国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在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了,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了教室们探索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本文首先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构建措施。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问题;构建措施  G633
近年来,煤炭企业的发展缓慢,企业竞争力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其它行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战略得不到有效的执行,而绩效管理落后是战略执行不到位的一个关键因素.从分析煤炭企
作为对传统从属性担保制度的颠覆,独立担保是担保人向主债权人承诺,当被保证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向主债务人无条件地偿付所担保的债务,且不能享有传统担保中担保人的抗
通过对UML(标准建模语言)的深入研究,提出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结合学生体检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实例,对UML的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UML的相关知识作了阐述.解决了该
根据矿井通风安全基础理论、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借助Visual C++和MSSql2000开发工具,在Windows环境开发设计了基于网络条件下的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丘逢甲与康有为都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者、教育家和诗人.两位世纪伟人并世生存了49年,可历史只给他们在香港和新加坡两次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但是,他们的知识结构、思想感情、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使我国的地方高校不得不面对来自国际、国内的双重挤压与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创”,在提出挑战的同时,也赋予了地方高校难得的
煤矸石是当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大量侵占土地,严重污染环境.而煤矸石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只有对其进行综合利用,才能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一稿多投的屡禁不止,有来自各方面的复杂的成因,要杜绝此现象,须着重处理好两层关系:在改善编辑工作的同时提高作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在做好防范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一稿多投的惩
讨论两个有向圈Cn与Cm的卡氏积图Cn×Cm的Hamilton性,给出并证明了:Cn×Cm存在有向Hamilton路,但未必存在有向Hamilton圈;当n|m时,Cn×Cm必存在有向Hamilton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