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TAPP术与TEP术在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入选在本基层医院实施治疗的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开展研究,根据给予治疗术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完全腹膜外修补法(TEP),40例]与实验组[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法(TAPP),40例]比较质量效果。结果: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P>0.05;两组疾病复发率与并发症率比较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上述两种术式都有较好疗效,而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疾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TAPP术;TEP术;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随着腹股沟疝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临床广泛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这种疾病,而TEP与TAPP是最常用到的手术治疗手段[1]。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TAPP术与TEP术在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手术方法
1.1资料
入选在本基层医院实施治疗的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开展研究,其中男性有51例,女性29例,最年长者为76岁,最低年龄者为23岁,平均年龄(58.63±2.36)岁,其中有40例是股疝,26例是单侧腹股沟疝,14例是双侧腹股沟疝。根据给予治疗术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比这两组入选者的资料发现P>0.05,这代表能够开展进一步研究。
1.2手术方法
1.2.1TEP手术
将患者摆放为头低脚高(10-15°)平卧位,进行气管插管沉睡麻醉,选择患者脐孔下大概1cm处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大约是1cm,充分暴露出患者的腹直肌肉之后进入患者腹直肌背侧与后鞘之间的间隙,将这个间隙范围有效扩大,将10mm的套管置入腹膜前间隙,以此作为手术的观察孔,之后医师在食指的引导置入5mm的套管(2个)至其两侧的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部位。在观察孔的帮助下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气腹(11mmHg左右),利用镜推法进一步分离扩大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将Retzius间隙分离,以此充分暴露出患者的耻骨梳韧带与联合等部位,推开腹横筋膜、腹直肌后鞘,暴露所有的Bogros间隙,剖离斜疝疝囊,将平铺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全部覆盖住耻骨肌孔,压住补片的下缘,最后将患者的二氧化碳气腹进行解放,注意要保证补片被腹膜完全覆盖,确保无卷曲。
1.2.2TAPP手术
患者的麻醉方式与手术体位与实验组相同,在患者的脐孔上实施穿刺,为其构建完善的CO2气腹(13~15mmHg)。一个观察孔在患者的脐部,将套管(10mm)置入其中,在患者患侧与对侧的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部位置入5mm的套管(2个),将这三个地方作为手术操作孔。切开患者的腹膜,对腹膜般(上、下缘)实施游离,分离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剖离疝囊后再分进行分离(向内侧),充分暴露出患者耻骨梳韧与的联合处,分离Bogros间隙(向外侧),分离腹膜前间隙,将补片进行平铺,以此完全覆盖住耻骨肌孔,利用疝固定器固定住补片,缝合患者的腹膜。
2结果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P>0.05;40例实施TAPP手术的都已经手术成功,术后1例发生复发,复发率时2.50%(1/40),出现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是2.50%(1/40);39例行TEP手术的患者都已经手术成功,其中有1例由于黏连严重需要中转实施TAPP手术来治疗,同时有1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率2.50%(1/40),有2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两组疾病复发率与并发症率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实践可知,对于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TEP与TAPP这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都需要解剖與游离患者的耻骨肌孔,临床实践可知,耻骨肌孔其边界结构组成结构主要是主要是合肌性结构、骨性结构,有较强的坚韧性,而位于耻骨肌孔深处的组织只有腹横筋膜、腹膜,这导致腹股沟疝产生部位主要在此处,因此,必须要对人体耻骨肌孔相关解剖结构全面把握,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分离,才能能够有效运用补片来覆盖腹膜,预防患者腹股沟疝的复发[2]。其次,这两种术式都要分离Retzius间隙与Bogros间隙,要准确辨认这两种间隙,这是因为在人体耻骨肌孔区域内的腹膜前间隙实际上属于一种潜在性腔隙,在其前方存在腹横筋膜,在其后方存在壁层腹膜,这两个膜之间填充物质都是脂肪组织与结缔组织,这些组织具备较高的疏松性,而在这个区域腹膜前间隙就是Retzius间隙与Bogros间隙,因Retzius间隙与Bogros间隙的相互联通的,而在这两个间隙的中间则是实腹壁下动脉,而Retzius间隙是实施TAPP手术的重要操作空间与游离平面[3]。此外,两种术式存在一定差异性:(1)到达腹膜方式;TAPP术式对腹膜前间隙处理方法首先是要通过人体腹腔逐一打开才能到达患者的腹膜,而TEP手术主要是从患者腹壁直接变到达患者的腹膜前间隙;(2)手术操作:TEP手术操作必须要建立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才行,手术操作难度更大,如果医师操作技术不足,将有可能使操作空间变得狭小;(3)补片覆盖:TAPP术式主要采取疝固定器来对补片进行固定,TEP术式则主要对补片进行压住,一般释放患者机体中的CO2气体才采取腹膜将补片覆盖住;(4)腹膜处理:TAPP术式首先是将补片固定了才将腹膜缝合并关闭,TEP术式主要进行常规的缝合,操作较为简单[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P>0.05;两组疾病复发率与并发症率比较P>0.05。可见两组术式治疗获得的疗效差异不大。其中有1例行TEP手术的患者由于黏连严重中转实施TAPP手术治疗,大多数是因为手术治疗时因操作困难或者手术失败需要中转进行TAPP手术。对于疾病复发,主要是在手术早期,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没有裁剪恰当的补片规格,导致未全部覆盖住耻骨肌孔引起复发。
综上,在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TEP与TAPP这两种术式都有较好疗效,而这两种术式各自具备自身特征,均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需要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蔡楚东,陈锦鸿,方喜.TEP与TAPP对腹股沟疝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6):23-24.
[2]彭延春,赵司卫,刘祥尧.TAPP,TEP及IPOM3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6):950-953.
[3]齐良刚.腹股沟疝手术应用TEP术式与TAPP术式的手术时间比较[J].医药前沿,2020,10(23):122-123.
[4]钱文龙,杨春辉,李云云,等.比较TAPP和TEP对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4):133-135.
关键词:TAPP术;TEP术;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随着腹股沟疝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临床广泛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这种疾病,而TEP与TAPP是最常用到的手术治疗手段[1]。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TAPP术与TEP术在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手术方法
1.1资料
入选在本基层医院实施治疗的8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开展研究,其中男性有51例,女性29例,最年长者为76岁,最低年龄者为23岁,平均年龄(58.63±2.36)岁,其中有40例是股疝,26例是单侧腹股沟疝,14例是双侧腹股沟疝。根据给予治疗术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40例)与实验组(40例),对比这两组入选者的资料发现P>0.05,这代表能够开展进一步研究。
1.2手术方法
1.2.1TEP手术
将患者摆放为头低脚高(10-15°)平卧位,进行气管插管沉睡麻醉,选择患者脐孔下大概1cm处做手术切口,切口长度大约是1cm,充分暴露出患者的腹直肌肉之后进入患者腹直肌背侧与后鞘之间的间隙,将这个间隙范围有效扩大,将10mm的套管置入腹膜前间隙,以此作为手术的观察孔,之后医师在食指的引导置入5mm的套管(2个)至其两侧的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部位。在观察孔的帮助下为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气腹(11mmHg左右),利用镜推法进一步分离扩大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将Retzius间隙分离,以此充分暴露出患者的耻骨梳韧带与联合等部位,推开腹横筋膜、腹直肌后鞘,暴露所有的Bogros间隙,剖离斜疝疝囊,将平铺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全部覆盖住耻骨肌孔,压住补片的下缘,最后将患者的二氧化碳气腹进行解放,注意要保证补片被腹膜完全覆盖,确保无卷曲。
1.2.2TAPP手术
患者的麻醉方式与手术体位与实验组相同,在患者的脐孔上实施穿刺,为其构建完善的CO2气腹(13~15mmHg)。一个观察孔在患者的脐部,将套管(10mm)置入其中,在患者患侧与对侧的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部位置入5mm的套管(2个),将这三个地方作为手术操作孔。切开患者的腹膜,对腹膜般(上、下缘)实施游离,分离患者的腹膜前间隙;剖离疝囊后再分进行分离(向内侧),充分暴露出患者耻骨梳韧与的联合处,分离Bogros间隙(向外侧),分离腹膜前间隙,将补片进行平铺,以此完全覆盖住耻骨肌孔,利用疝固定器固定住补片,缝合患者的腹膜。
2结果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P>0.05;40例实施TAPP手术的都已经手术成功,术后1例发生复发,复发率时2.50%(1/40),出现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是2.50%(1/40);39例行TEP手术的患者都已经手术成功,其中有1例由于黏连严重需要中转实施TAPP手术来治疗,同时有1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率2.50%(1/40),有2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两组疾病复发率与并发症率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实践可知,对于成人腹股沟疝的治疗,TEP与TAPP这两种手术方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首先都需要解剖與游离患者的耻骨肌孔,临床实践可知,耻骨肌孔其边界结构组成结构主要是主要是合肌性结构、骨性结构,有较强的坚韧性,而位于耻骨肌孔深处的组织只有腹横筋膜、腹膜,这导致腹股沟疝产生部位主要在此处,因此,必须要对人体耻骨肌孔相关解剖结构全面把握,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分离,才能能够有效运用补片来覆盖腹膜,预防患者腹股沟疝的复发[2]。其次,这两种术式都要分离Retzius间隙与Bogros间隙,要准确辨认这两种间隙,这是因为在人体耻骨肌孔区域内的腹膜前间隙实际上属于一种潜在性腔隙,在其前方存在腹横筋膜,在其后方存在壁层腹膜,这两个膜之间填充物质都是脂肪组织与结缔组织,这些组织具备较高的疏松性,而在这个区域腹膜前间隙就是Retzius间隙与Bogros间隙,因Retzius间隙与Bogros间隙的相互联通的,而在这两个间隙的中间则是实腹壁下动脉,而Retzius间隙是实施TAPP手术的重要操作空间与游离平面[3]。此外,两种术式存在一定差异性:(1)到达腹膜方式;TAPP术式对腹膜前间隙处理方法首先是要通过人体腹腔逐一打开才能到达患者的腹膜,而TEP手术主要是从患者腹壁直接变到达患者的腹膜前间隙;(2)手术操作:TEP手术操作必须要建立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才行,手术操作难度更大,如果医师操作技术不足,将有可能使操作空间变得狭小;(3)补片覆盖:TAPP术式主要采取疝固定器来对补片进行固定,TEP术式则主要对补片进行压住,一般释放患者机体中的CO2气体才采取腹膜将补片覆盖住;(4)腹膜处理:TAPP术式首先是将补片固定了才将腹膜缝合并关闭,TEP术式主要进行常规的缝合,操作较为简单[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比较P>0.05;两组疾病复发率与并发症率比较P>0.05。可见两组术式治疗获得的疗效差异不大。其中有1例行TEP手术的患者由于黏连严重中转实施TAPP手术治疗,大多数是因为手术治疗时因操作困难或者手术失败需要中转进行TAPP手术。对于疾病复发,主要是在手术早期,笔者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没有裁剪恰当的补片规格,导致未全部覆盖住耻骨肌孔引起复发。
综上,在基层医院成人腹股沟疝手术中,TEP与TAPP这两种术式都有较好疗效,而这两种术式各自具备自身特征,均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需要根据具体疾病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蔡楚东,陈锦鸿,方喜.TEP与TAPP对腹股沟疝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6):23-24.
[2]彭延春,赵司卫,刘祥尧.TAPP,TEP及IPOM3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对比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6):950-953.
[3]齐良刚.腹股沟疝手术应用TEP术式与TAPP术式的手术时间比较[J].医药前沿,2020,10(23):122-123.
[4]钱文龙,杨春辉,李云云,等.比较TAPP和TEP对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34):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