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林土地上展开新画卷

来源 :共产党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静流淌的小夹河,默默耸立的北大岭,无言地诉说着一个曾以盛产磙子而闻名的小山村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初,一声炮响打破了山村的宁静,随着一块又一块铁矿石在球团的碾压下变成了一沓沓钞票,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磙子沟村迎来了第一春。
   然而,当本溪日报社下派到磙子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邱成禹走进村子时,看到的却是破烂不堪的村路、乌漆麻黑的村部和无精打采的村干部。“现在咱们村可不比当初,矿石快采没了,老百姓的好日子也快过到头了。”在欢迎会上,村委会主任赵显民翻开小本本,指着一行行数字说,“这些年,村里的存款早就花光了,咱们账面上没别的,只有100多万元的饥荒”。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邱成禹在村里扎下了根,村里的468户1619名村民,也住进了他的心中。随着对村里的情况越来越了解,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也越来越成熟。
  种上“摇钱树”
   磙子沟村绵延十几公里,沿途沟沟岔岔分布着全村14个村民组。由于地处水库上游的独特地理位置,当地有着良好的气候条件。
   在邱成禹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到丹东等地考察之后,大家形成了共识:以前吃的是资源饭,资源枯竭了,饭碗就打破了。如今,咱们要在山里种上摇钱树、地里埋下聚宝盆,在山林土地上做文章。
   磙子沟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软枣子,山里也适合种植中药材。村委会主任赵显民从丹东引进第一棵软枣子树后,有30多户村民也跟着种上了。邱成禹把这些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绿磙软枣子农民种植合作社,又引导中药材种植户成立了红磙中药材农民种植合作社。
   “如果全村468户家家都种上软枣子,3年后磙子沟村就成了东北软枣子第一村。就算一家种20棵,全村就是近万棵,每棵树挂果平均1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20元钱,年产值就是2000万元。”无论是在会场上还是在果园里,邱成禹经常这样描述软枣子产业的前景,号召村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软枣子,形成规模效应。 
   2020年,磙子沟的软枣子熟了,中药材也喜获丰收。全村销售额超过300万元。
   今年60多岁的村民金淑清,老伴儿早些年干活时落下了残疾,艰难的生活使得这个女人更刚强,家里家外都说了算。对这个曾经全县都有名的上访户,村干部们提起她来都挠头。可自打加入软枣子种植合作社,金淑清像变了个人似的,每天都早出晚归地忙活着侍弄软枣子。为了帮助她发展好这个产业,邱成禹经常跑到她家的果园里,看看软枣子长得咋样,问问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这两年,邱成禹还发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帮助她给软枣子树涂刷防寒石灰浆,并为她解决了铁线等物资。2020年,她家的30亩软枣子喜获丰收,但随之而来的是销售难题。邱成禹请来电视台的记者帮助宣传,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和个人关系帮她销售。
   有了订单,还要解决物流问题。邱成禹开车10多公里带她到离村最近的快递点,帮助她与邮政快递协商合作,把软枣子用最短的时间发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在鲜果包装方面没有经验,发出去的软枣子出现了部分损坏,为了不让金淑清着急上火,邱成禹自掏腰包,默默地把这些客户的损失给补上了。
  修起“连心路”
   前些日子,碾盘沟村民组组长李万志和村民刘德祥等人把表扬信和锦旗送到了村部。锦旗上写着“不忘初心担使命,精心修路为人民”,表扬信里也把邱书记和村“两委”好一顿赞扬。
   “要想富,先修路。”駐村以来,邱成禹通过积极争取,一年给村里修一条路。村会计的小本本上给邱成禹记下了一笔笔账:2018年,他协调资金90万元,新修西沟水泥路1490延长米,方便了村民出行。2019年,协调资金80余万元,对破烂不堪的889延长米的门家堡子村路进行沥青摊铺;协调资金10万元,改造村文化广场地面,摊铺沥青1600平方米;协调县体育局为村里安装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结束了村里没有体育设施的历史。2020年,协调资金150余万元,对李家堡子、磙子沟、门家堡子等村民组的自来水进行改造,新建管线8246米、水井1座、集水井2座、蓄水池2座、泵房1座、检修井9座;协调资金90余万元,对碾盘沟村民组1040延长米村路进行改造,铺上了柏油路。
   2020年秋,碾盘沟村民组1040米柏油路开通,实现了磙子沟村硬化路组组通。作为最后一个通硬化路的村民组,碾盘沟的村民们发自内心地高兴。在修路的过程中,他们像过节一样,喜气洋洋地聚在路边,帮着干这干那。邱成禹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修水泥路和铺沥青的过程中坚守在工地上,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干部群众的全力配合下,全村最后一条烂泥路被平平展展的柏油路取代,碾盘沟的18户51名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
  带富“穷亲戚”
   磙子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23户49人,如今都脱贫了。这几年来,邱成禹吃住在村里,一周回家一趟,有时候忙起来几十天都不回家,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村里的这些“穷亲戚”身上。
   六道沟的鲍振余老人今年76岁,无儿无女。得知老人会编杏条筐,邱成禹就给老人下订单,让他编筐织篓,编织好的成品由邱成禹卖到县里、市里,给老人增加了不少收入。
   在村里的帮助下,毕振元和毕振飞兄弟俩饲养的牛存栏数已达到18头,从一穷二白到年收入十多万元,给全村老百姓带了个好头。邱成禹和村“两委”在老毕家牛圈边开了个现场会,当场决定组织全村10余名养殖户外出考察养牛的市场行情,筹备成立养牛合作社。经过认真考察,2020年5月,磙子沟村富磙养殖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在养殖户们的精心饲养下,养牛和养羊产业越来越成气候,全村肉食牛和山羊存栏量近千头,成为村民们一条重要的致富门路。
   “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邱书记的任期就要满了,我们都不愿意让他走。我们还想着和他一起办厂子、一起跑市场呢!”村委会主任赵显民说。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与本刊编辑部合作,2021年每期推出辽宁地方党史专稿,帮助广大读者重温辽宁记忆,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开拓前进的力量,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途上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第一个布尔什维克、苏俄红军“中国红鹰团”团长任辅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  唐开元年间,杂有西域音乐特色的凉州(在今甘肃武威)曲谱进入宫廷后,迅即流行开来,有的诗人依谱作《凉州词(曲)》,以抒写边塞风情。王翰此诗即属此类。  全诗表现手法高明,诗句清通易懂,朗朗上口。诗人先是通过描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行至山顶,一处较为平坦的山坡地映入眼帘。地处锦州北镇市闾阳镇闾四村的这处果园,令外来者耳目一新。   “这是村干部和党员带领我们一锹锹干出来的。”正在果园里干活的村民向我们介绍。几年前,村党总支书记郭绍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经过多次商讨,决定根据当地果业生产现状,采取“村集体投资”的模式,在合同已到期的老果园实施精品果园项目。   闾阳镇党委政府对这一项目大力支持,协调
镜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通過照镜子来梳妆打扮,整理仪容。仪容是否端正,折射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照镜子正衣冠,既展现了个人的整洁、端庄的形象,彰显个人的自律意识,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古人就从镜子中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墨子·非攻》中云:“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其实,许多具有参照功能的事物,都可以用镜子来比喻。唐太宗李世民提出著名的“三镜说”
该文从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入手,配置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开展前沿领域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与设施,支撑生物及医学学科快速发展。生命学科发展实践证明,一流学科建设与技术支撑体
由化石能源消耗所引发的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成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可见光催化技术利用太阳光为能源,通过光解水制氢、CO2还原、污染物降解等
高熵合金由于其独特的多主元元素组成,具有很多超越传统合金的性能,包括良好的低温强韧性和高温强度、结构稳定性等,是未来合金研发的重要方向。总结了近10年来在高熵合金强
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是一部家族史。在这部书中,葛亮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恬淡平静的笔触,细细描画了卢、冯两大家族在风雨飘摇时代里的兴衰沉浮。在诡谲的历史风云中,有残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许多显著优势,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历史的車轮滚滚向前,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对人才的作用,曾创造过辉煌历史的辽宁有着格外深刻的体会。而对人才的渴求,作为老工业基地,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治理是基层治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几年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在广大农村进行了一些有关村民自治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