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林永贵之死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8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年前的情人节,父亲乘风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于死者,魂魄已虚无缥缈;对生者,怅惘却未有尽头。
  无论是少年求学,还是青年从政,父亲都可算人中翘楚。他是浙江航务学校第一届优秀毕业生,年刚而立,就当上地区某直属部门负责人。在那个讲究成分的年代,他是根正苗红、业务拔尖的代表。他又是非常热心的人,因为在交通部门工作,一年为人代买上海的船票就数以百计。在母亲眼中,他是恋家的好男人;在我们童年记忆里,他是很有学问的人,几乎无所不知。他身上有那个时代很深的印记,他能背誦所有的毛泽东诗词和许多毛选的经典段落。
  然而,父亲的形象并不总是高大的。80年代以后,改革渐入佳境,人们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腰包鼓了,房子大了,家电新了,打扮时尚了,说话的声音也渐渐响了。而我们家还是死水微澜,父亲还是言必称毛主席。他好像一个巨人,还来不及调整新的脚步,就被绊倒了。他的目光渐渐暗淡了,他在现实面前退缩了,他不再谈笑风生了,他慢慢成了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活在自己的思想体系里面。刚刚40岁,他的头上已花果飘零了。
  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对置身于这浪潮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洗礼和融合。大浪淘沙,为什么很多人都顺利走过了这一关,而父亲这么优秀的人却始终无法完成他的跨越,这是一个难解之谜。最令父亲尴尬的一幕发生了。母亲在市中心地段开了一家百货店,生意马马虎虎。老街的店面,关门开门都是一件力气活,家里只有父亲能够胜任。父亲也一直在默默地做着,每天起早贪黑,不辞辛劳。尽管赚得不多,可他们都很满意,每天晚上八九点钟关上店门以后,两个人都是说说笑笑回家,也带给我们一屋子的温暖。有一天,母亲左等右等,等不到父亲的踪影,一直到11点才见父亲回来。原来,已到店门口的父亲,碰到了一个熟人,那人随意说笑了几句,父亲支吾以对,红着脸绕回了家。到了深夜,不放心的父亲又折了回来。母亲数落了他几句,父亲先还能够应付,到了最后顶不过,便仰起头,说:我是国家干部,怎么能做违法的事情。到此地步,母亲也只能摇头叹息了。从此以后,父亲再也没有迈到店门半步,百货店很快关门大吉。
  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很民主,我和大哥经常在饭桌上发表与他不同的见解,甚至为了逗他,故意唱反调。他却非常宽容,从未喝斥过我们。我们今天能够拥有平等的心态和别人交流,父亲是有功劳的。然而,民主很快失衡了。在当时中国的思想体系里,改革是争论的主题。温州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它的发展又是我们议论的焦点。有一次,我们触犯了父亲的底线。在争论毛公和邓公的历史功绩究竟谁更大时,我们各执一辞。我顶撞父亲:你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有本事你到五马街(市中心最热闹的一条街)去叫,看看谁听你的。父亲的眼睛暗淡了下来,接着大哥大概又说了一句对毛不敬的话。父亲气得全身发抖,腾地站起身来,打了大哥一个嘴巴。我们都傻了。
林永贵(1940-1996),曾任温州航运管理处工程师、工会主席、职工技协主任

  其实,这种事情是迟早要发生的。父亲的这一巴掌,打出了威风,但他明白,他的最后一个阵地也失守了。
  自那次家庭风波以后,父亲更加沉沦了。他学会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到最后,他一天要喝6次酒,甚至在上班的时候,关上办公室,用牛肉干和花生米也能凑合着来一顿。每到星期天,他把大大小小的毛主席纪念章拿出来,一边欣赏,一边赞叹,眼中发出柔和的光芒。他真的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春秋”了,那一年他才47岁。以至于后来家庭卷入抬会风波,他身患绝症时,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很强了。康有为先生死后,他的弟子顾颉刚先生说自己是“淡然置之”,因为康有为的学术生命,早在36岁就死了。而父亲在我们的眼中,他的生命仿佛也就定格在47岁,以后的挣扎,主要偏向物质,而非精神上的徘徊了。
  1927年,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陈寅恪先生认定他的死是“文化殉情”。凡被一种文化或价值观所化的人,在文化或者价值观裂变的时代,他是非常痛苦的。他受这种影响越深,他的痛苦就越烈。在我看来,父亲亦如是。
  中年退缩的父亲曾经有过惊人之举。“文革”中,父亲和他的同事们在当时温州最高最繁华的建筑温州大酒家上垂下一条十几米长的用草席制成的条幅,向伟大领袖表决心。血沸腾。他还花了6个月的工资,买了一个毛主席像章,送给母亲,作为礼物。一向清醒、沉稳的父亲,为何会有这种宗教式的虔诚,这也是一个谜。
  为文化或价值观所影响的人,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他要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否会因太讲适应而失之圆滑,抑或会因太讲坚持而无法跨越?这是父亲给我们留下的迷惘,也是大变革时代每个人都应面对的一项挑战。
其他文献
1976年,撒切尔夫人  格林尼治時间4月8日清晨,由于长期身患多种疾病,前英国首相、 “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去世,享年87岁。  恐怕没有任何一位当代英国女性,能像撒切尔夫人那样,集万千爱恨、是非、荣耀和耻辱于一身:  2002年,BBC投票选举“百名最伟大的英国人”,撒切尔夫人在总排名中列第16,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政名人中列第7,在当时健在的英国人中更高居第1。与之相比,开创
看呼格吉勒图冤案的报道,提到小伙子的口供里说,自己受审的时候不允许解手,非画了押才让去,又有他的工友在录口供的时候无意中从门缝瞥见小伙子蹲在房间的一角,戴着个头盔。  想起了我的朋友托尼。  托尼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干美容美发的。他是朋友的朋友,刚认识就说托尼,也没什么机会问他的真名。他的普通话很标准,不南方不东北,也不带山东腔。不徐不疾,字正腔圆。我有次夸他:老托,你这口普通话真不赖哈。他精神一振
1999年7月,我第一次见到沈野。那时我去香港亚洲电视出任新闻总监,总裁封小平约我见几位高层,沈野当时是总顾问。他人高马大,仪态不凡,嗓音响亮而苍老。听说他是台湾《独家报道》周刊的创办人,我就找到了和他应酬的话题。《独家报道》是当时台湾新闻杂志的大哥大,销量达到40万册,而且远销北美的华人社区。在美国读书时,我就常被它的精彩报道所吸引。  听台湾的朋友介绍:沈野生于潮州,1959年偷渡到香港,次年
“我并不感觉自己穷。真正的穷人是那些只为了维持奢华的生活而不停卖命工作、总是想要更多的人。”  如果一辆随时有可能报废的天蓝色甲壳虫小轿车,市场估价一千多美元,有人出价100万美元拿下,你相信吗?如果它的主人还不愿意卖呢?  即将退休的何塞·穆希卡便是这么做的。除了甲壳虫车主,他有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乌拉圭总统,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穷的总统”。  “家产约1800美元,加上妻子的地产、房屋、拖拉机,
美国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1948年发表过一部作品,号称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短到只有一句话——“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突然传来了敲门声……”2007年,独立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用1万美元拍出了一个活了14000年、永远停留在35岁的不死男人的一生,他认识哥伦布和梵高,甚至自称就是被钉上了十字架的耶稣。  ABC秋季新剧《永恒法医》,承继了这一类探讨永恒与消失的科幻题材之精髓,讲述了纽约
救助管理站门口,问:“学校在这面吗?”看门人按开门钮,指一下大院底部右手那座小白楼,“二楼,几个孩子在的地方。”那是周日下午,久牵的教室正在上课。老师是个在投行工作的志愿者,江南女子,纤瘦,柔声细气,学生是8个七八岁大小的孩子,都有着红彤彤的脸蛋,他们的父母分别来自安徽、河南和江苏。  那是一节班会,被称为“成长课”,上课的方式是讨论,本次讨论的主题是“我的家乡”。  老师循循善诱,“大家来说家乡
有天早上我和一宝外婆散步,见到一位小哥哥,手里拿着一个苹果、一支酸奶,外婆同情地说,就吃这个?小哥答道,这是妈妈为我配好的营养早餐。小哥走后外婆哀叹:娃太可怜了,遇上的是什么妈嘛。  我后來发现,每一个外婆都希望自己的外孙从小过大口吃肉大碗喝奶的糜烂生活,因为显然大家都认为在儿童的世界里,能吃能睡者才是人生赢家。但外孙们各有各的主意,有多少视菠菜如仇的朋友,就有多少不爱吃肉的蔬菜战士。  每一个负
1月7日,任建宇在微博上看到改革劳教制度的消息,有些过于激动了。他呆坐了一个小时后,才缓过神来,打电话给浦志强,称赞几位律师“居功至伟”。浦只是冷静地说,这对你的案件没有意义,我们该做的还要继续。  任建宇记起第一次庭审时,紧张得直发抖,浦就一直握着他的手。身边这位辩护律师,高大挺拔,声音洪亮,给人一种毋庸置疑的正义感。当他铿锵有力地总结——“对坏的制度,我们不会忍太久”,庭上掌声一片。  7日这
这学期桑德尔没开《公正》课,而是和哈佛干细胞研究所创始人之一道格拉斯·梅尔顿合讲另一门本科生课程:《伦理、生物科学和人性的未来》(Ethics, Biotechnology,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Nature)。据说哈佛本科生每6人就有一人上过公正课,这门新课选修的人也不少,三百人左右的讲堂座无虚席,后排还要加椅子。(顺便说一句,这学期另一门受欢迎的大课是《科学与烹饪》
慧靈农场是一座独特的农庄,位于广州远郊的钟落潭镇茅岗村龟岭,占地17亩,由8名特殊的“大孩子”与菜农共同管理。现任场长张慧霞称,2008年,慧灵农场在全国率先引入“农场疗法”这个概念,新鲜的空气,轻松的气氛,开放的环境,以此帮助智障人士掌握生活和工作技能,重新投入社会。  2008年4月,慧灵机构租下了广州远郊钟落潭的一块地,定位为智障人士的职业培训场所。同年7月,在学员和老师的努力下,农场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