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成人高质量胰岛分离的关键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en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胰岛分离过程中影响胰岛分离数量和活性的关键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胰岛移植效果.方法通过分组观察以下因素对胰岛分离效果的影响:(1)胰腺重量和所用酶的量的比例;(2)胰腺消化过程中的震荡频率和幅度;(3)DNaseI对胰岛分离的影响;(4)胰腺消化后的残余组织量与进行纯化的次数的关系;(5)消化下来的组织在UW液中放置的时间.结果当胰腺重量<70 g,给予分散酶0.25 g;胰腺重量70~120 g,给予分散酶0.5g;胰腺重量>120 g,给予分散酶0.75g;消化10 min后震荡频率为100次/min,垂直幅度2~3 cm;向稀释液中加入DNaseI;一次纯化过程加入消化胰腺组织最大量不超过20 g;将纯化前的胰岛在UW液中放置30 min,获得纯化后胰岛数在(4459.28±704.51)~(5018.46±952.36)IEQ/g胰腺组织,胰岛收获率在(79.06±12.53)%~(86.03±16.12)%,胰岛素刺激指数在(5.21±1.55)~(6.91±2.03),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消除上述关键影响因素的负面影响,可以明显提高胰岛分离数量和活性。

其他文献
胰管结石较少见,在正常人群发病率不超过1%.胆管扩张症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文献报道该病几乎全部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不伴PBM的胆管扩张症少见.近来我院收治了一例胰管结石不伴PBM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有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期刊
背景 虽然腹腔镜下肝脏切除的技术进展缓慢,但是仍有证据表明在选择性病例中运用腹腔镜技术进行一些较小型的肝切除,特别是肝左外叶切除术是安全的.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肝左外叶切除的操作技术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2005年间接受完全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的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围手术期数据、病理结果、随访数据等.结果 6例病人均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无需中转开腹,无术中死
肝腺瘤和肝腺瘤病临床上并不多见,后者尤为罕见,诊治较复杂.肝腺瘤的年发病率为3/100万[1],年发病率在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人群中比较高,约3~4/10万[2]。
期刊
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 varices,EV)是指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以外的静脉曲张,属于门体循环间开放的侧支,最常见于十二指肠。
期刊
本文报告应用胆道化学性栓塞方法治疗左外叶下段肝胆管结石1例,随访15个月,无并发症.应当说,获得了成功.现对其合理性和可能的弊病作一分析。
期刊
胆道探查术后均放置T管引流,术后2周左右拔除T管已列入诊疗常规[1].但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也偶有发生,严重时导致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如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我院自1992年6月至2003年5月,共施行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2286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35例,占1.53%,与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相近.我们通过对4例典型胆漏病例的分析,对其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予以讨论,以便吸取教训,提高医疗质量。
期刊
期刊
目的 提高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诊断水平和手术处理技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1年5月至2005年11月8例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除1例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手术后并发肝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均无并发症.结论 胆肠Roux-en-Y内引流术后桥袢结石临床少见,易于误诊,只掌握其临床特征才能正确诊断和处理。
病人,女,57岁,因B超发现右肝囊肿1年余,于入院前1年行常规B超发现右肝囊肿,大小约4.8 cm×5 cm.因无明显症状且囊肿较小,故未行治疗.入院前1个月,病人出现腹胀,饭后尤甚,伴吞咽困难.同时出现牙龈出血,但无畏寒、发热及黄疸,无恶心、呕吐、呕血及黑便,无腹痛、腹泻.B超示左肝可见约85 mm× 91 mm类圆形稍增强回声,界清,内部呈蜂窝状.右肝可见约166 mm×138 mm囊性包块,
期刊
病人,男43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腹胀2个月余,加重1个月余于2006年11月6日入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