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关联,整体设计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花一鸟总关情”“万物有灵”这样的人文主题是令人期待的。花和鸟,是自然中的诗画,总让人想到美好的景象,给人带来美妙的情感体验。用这样的人文主题开启新学期的语文课程生活,大概学生也是充满期待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紧紧围绕着人文主题选编的,且四篇都是很经典的文章。除了郭沫若的《白鹭》,其他三篇(许地山《落花生》、琦君《桂花雨》、冯骥才《珍珠鸟》)也已多次入选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统编教材再次选入这些文章,足见编者对文本本身及其学习价值的高度认可。
  的确,这四篇文章,哪一篇都文质兼美,哪一篇都令人回味。《白鹭》开篇就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细细品读文字会发现,不仅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篇散文亦如一首精巧的诗。《落花生》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都氤氲着暖意,父亲告诉“我们”的做人道理,因为温暖的家庭氛围而显得更加真诚、深入人心。《桂花雨》里,那迷人的香气,那摇落花雨的欢乐,让读者也不知不觉陪着“我”和母亲一起思念家乡了。《珍珠鸟》里,作者的那份人替鸟着想的小心和用心,终于赢得了小鸟的信赖,创造出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令人赞叹,也引人深思。
  作者描写的是事物,抒发的是心中最真最切的情感,真情流露笔端,文字令人回味。用心读过这四篇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一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应该是很自然的。写白鹭,写落花生,写桂花雨,写珍珠鸟,不都是抒发了作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吗?当然,“很自然的收获”并非“自动”的收获,总得师生沉浸文字,细细品出个中滋味,读懂作者的心思,才能读懂文章借物抒情的表达秘密。
  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有很多,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明确提出在阅读中发现、领会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而进入高年级,从课文中领会、习得各种常用的表达方法,是阅读学习的重要目标。统编教材中关于如何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和了解文章如何抒发感情的阅读训练要素,有一条清晰的发展线索(见表1)。
  表面上看,学习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了解文章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属于两个不同指向的阅读训练要素——前者指向读的方法,后者指向写的方法。认真揣摩就会发现,对于学习者而言,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方法和能力上是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通过一定的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包括低年级借助“想象”,到中年级“边读边想”,以及抓关键语句,再到高年级注意“场景和细节”等,这些读与思的方法,对应的正是文章中隐含的表达方法。学生运用具体的方法策略学会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思考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如何抒发的,也就贯通了读与写,往长远看,以读促写,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本单元“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思考的路径,一定是以领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再进一步探究作者是如何表达具体情感的。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一阅读训练要素中,“初步”一词值得注意。所谓“初步”,是相对“深入”而言的,研读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后,“初步”到底是落实到哪一步,就比较清楚了。首先是要读懂课文围绕具体事物(如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写了什么内容,进而体会文章通过这些内容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到。至于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事物来写,语言风格与事物特点、情感表达有怎样的关系等,可以思考但不用深究。
  “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写了什么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落实到具体的文章学习,必然要进一步追问:围绕具体事物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读着这些内容就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循着追问,研读课文,会发现每篇课文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除了共性的一面,还各有特性。共性,首先当然是都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特定感情,深入字里行间,还会发现,四篇课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特性,因为事物不同,抒发的具体情感不同,每篇文章内容的聚焦点就各不相同。《白鹭》着力描写了白鹭外形和行动的画面,《落花生》抓住了花生与众不同的特点,《桂花雨》重在写与桂花有关的往事,《珍珠鸟》聚焦了鸟与人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经过上面的细致解读,可基本厘清表达训练要素中包含的方法、路径和学习目标要抵达的程度,再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的特点,就可以将方向性的、笼统的“要素”,细化为具有操作性、评价性的具体单元阅读学习目标。
  1.通過阅读单元文本,发现可以借助具体事物抒发特定的感情。
  2.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一般方法,如描写具体而有特点的画面,聚焦事物的某一特点,叙述与具体事物有关的事情等。
  3.通过品读最能表达感情的语句,体会不同描写方法(对比、抓特点等)的作用,丰富语言和语言经验积累。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四篇课文都告诉学生,作者写物,为的是抒发心中特定的情感,那么尝试“用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也就成为“以读促写,学以致用”的合理而自然的目标选择了。单元表达训练要素的定位,是与阅读训练要素的定位密切相关的。从文本阅读到习作训练,是很自然、很紧密的“读写结合”的编排,这是这个单元突出的特点。这一点,不仅从单元读写训练要素中可以看出,而且教材中习作内容和要求的呈现,开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就点明了,单元文本阅读与习作不仅在内容和情感上是关联的,都是写自己喜爱的事物,而且在表达方法上也是紧密关联的,都要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这种“读写结合”,几乎是全方位的。稍有不同的是,课文的写法可以概括为“借物抒情”,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可能并不只落在所写事物本身上,而是还有更深更广的立意;习作的要求是针对五年级的儿童提出的,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只提出能“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没有更深更广的立意要求。   从四年级开始,与“表达自己的感隋”有关的表达训练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自己喜欢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隋实感”等。这些习作内容和目标安排,都聚焦一个重点——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表达方法的学习运用一定要通过真实的表达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不能为了学习表达方法而学习表达方法。
  正如统编教材对语文园地内容和目标的定位,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也是围绕单元读写训练要素编排的:前者进一步明确课文借物抒情的写法,后者聚焦突出事物特点时的对比写法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的不同意思。“日积月累”是虞世南的《蝉》,通过写蝉,诗人展现了对高洁清远品行的追求。
  这个单元唯有一项学习内容与人文主题和读写训练要素似乎在任何维度上都没有直接联系,那就是“口语交际”。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制定班级公约”,重点训练目标指向两点:一是“发言时要控制时间”,二是“讨论后做小结,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的意见”。因为口语交际的内容目标与单元读写内容目标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就可以独立安排设计学习活动。由于“制定班级公约”与学生的教室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将口语交际学习活动前置,或与第一周的班会课融合,这样学习活动就有了真实的“境遇”和需求。
  鉴于以上的解读,这一单元的学习活动设计,其整体性主要体现在课文阅读、习作和语文园地三项内容的关联上。
  高年级的单元学习,学生能带着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和期待展开学习活动,是最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意义和价值的。本单元的教学,不妨从最理性的目标任务理解入手——
  第一板块,师生一起阅读单元导语页,初步理解单元学习内容和目标,再浏览单元学习内容(四篇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师生一起确定单元学习具体目标,讨论学习路径和进度。
  第二板块,课文阅读,先通读,读通,自主扫清字词障碍,初步了解每篇课文描写了什么事物,借助具体事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第三板块,细读品味《白鹭》《落花生》《桂花树》,一定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充分运用好课后的思考题,设计语言体验鲜明的学习活动。学生自读《珍珠鸟》后,由学生主导分享交流。“日积月累”在晨读中完成。
  第四板塊,学习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梳理回顾,顺势过渡到习作,进行习作实践。在习作讲评之前,插入“词句段运用”的学习,迁移到习作的修改提升。
其他文献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它承担着语文核心素养建构的具体功能,在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小学生而言,以儿童文学为主体的文学教育能激活儿童潜在的认知结构,唤醒儿童的语言灵性。然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高质量的文学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难题。比如,如何形成课外文学作品与课内作品的有机补充?如何有效地对课外文学作品进行施教,以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内
从广义上说,文化可以涵盖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科学、艺术、教育等众多方面。不同民族和国家表现出鲜明的特性,并在人民的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问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常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黄雯琴编著的《英美文化导读》一书,便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一部英美文化普及性著作。该书结构严谨,分析透彻
在当下,发扬与推广自身文化势在必行。汉语作为中华文化开枝散叶的载体,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不仅关乎汉语言教育教学的完善与创新,更关乎时代的需要、中国文化的推广。由姜丽萍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对外汉语教学论》一书,吸收了应用语言学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特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首卷语  上了师范类大学之后忽然改变了阅读的风格,以
文学是一种具有丰富阐释性的特殊话语体系,既是传递文化信息的表意符号,又是一种具有文化、政治和性别诉求等蕴含的话语。因此,在探析华裔美国文学作品时不应只关注内容而忽视其形式,只关注其文学性而忽视其社会功能,要将华裔美国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放在其所处的现实语境中去分析。换言之,要以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为视野探析华裔美国文学。笔者在进行“华裔美国文学中作者的文化诉求研究”课题研究时,参考了寇才军的《突围异托
摘要:对现行的广告审查流程的弊端进行了分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广告审查系统来辅助大众媒体单位的广告审查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广告监审,提高了广告审查的质量,降低了违法违规广告的发布率。  关键词:广告审查;B/S;ASP.NET2.0;存储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628-01  Design and Implement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基于嵌入式Linux在S3C2410开发板上的移值过程所需要的三个重要文件:BootLoader引导程序uboot、Linux内核的映像文件zImage、根文件系统rootfs的制作过程,以及怎样将这三个文件移植到自己开发板上所涉及到的一些关键环节作了详细的介绍说明。  关键词:BootLoader引导;内核的映像;根文件系统;下载;烧写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问题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陆续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的成果。由夏家发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一书便是作者基于自身十余年的新课改的教学成果,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研究热点、疑难问题,并结合众多一线教师
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与密切,具备对外汉语教学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因此,社会越来越重视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陈昌来教授主编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一直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性质、特点、地位和相关的基础理论、教学过程等内容。书中吸收了应用语言学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多项成果,并针对对外汉语教
摘要:该文对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3的安全机制作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对如何利用这些安全机制,提高Windows 2003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做了归纳,这对更好的使用该操作系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764-01  Analysis of the Secur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