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尧都區位于临汾盆地中央,全區国土面积137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下辖16个乡镇,1个农村办事处,372个行政村,总人口8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3万人。近年来,我區分别实施了新农村、国债投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沼气建设项目,先后建设户用沼气近6000户,辐射全區14个乡镇150多个村,辐射率达到40%。正在实施和现将实施的大型沼气工程两座,可新增沼气用户600户。沼气事业的建设,对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一、靠制度办事,用效益说话,全面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一)尧都區农村沼气建设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体系化管理模式,并以區政府办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体系化建设总体要求是: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由區农委法人总负责,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所有沼气灶具及管件,建池使用的水泥,均采用招投标制,推进专业施工,严格资质条件,推进施工时与施工方签定合同,竣工验收合格后付给工资,严格实行验收报账制。依据“班子团结,群众积极性高,条件适宜”的原则,我们通过艰辛努力、扎实工作,完成2007年新农村沼气项目1682户,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沼气建设项目245户,中央扩大内需2200户,使用率达到75%以上;2010年国债项目800户,新农村建设项目1000户。经计算全區农村户用沼气每年可节省能源折合标准煤900t,减少CO2排放2250t,减少SO2排放7.6t,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6.7t。
(二)为解决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造福周边村民,我们申报了两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一是临汾市中德养殖有限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目已确定由青岛天人环境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另一项目是临汾市彦畅春养殖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目已确定由哈尔滨良大实业有限公司设计施工。两项工程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二、装备先行,目标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一)沼气项目“三分建,七分管”,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要。今年以来,上级批复我區综合服务站项目已于9月16日挂牌营运。建设地点位于尧都區政府东1公里处,有沼气技T80名,其中高级技21120名。服务站下设有办公室、应急服务部、配件供应部、器械室、办公面积约380余平米,现已配备应急服务车一辆,摩托车2辆,配有应急服务所用的防护服、防毒面具、工具箱、靴子、气泵、检测仪等维修服务工具,将全面承担全區各村级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根据上级安排我區筹建村级沼气服务站13处,现已通过人员、场所审核,13台奔马抽渣车已到位,检测仪、部分配件、维修工具已发放到各服务网点,各村级服务站统一制作版面、牌子、柜台、货架、集中购置办公桌椅等。
(二)沼气大回访活动。为巩固近年来沼气建设成果,依据上级安排,我區进行了沼气大回访活动,对产气不高、利用率低的问题现场提供具体技术服务和指导,更换了部分脱硫剂、针对集水管等部位漏气现象、灶具的风门不适等给予调节和更换。通过这次回访排除故障100余起,获得了广大沼气使用农户的好评和赞誉。通过沼气大回访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沼气质量和建设水平。今年我區组织培训高级技工20名,初级技工40名,结合“阳光工程”深入乡村举办沼气技术培训5次,受训群众300余人,发放资料、光盘300份。在大回访过程中,我们还以技工简报形成开展技工经验大交流。
三、深度挖据,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沼气综合效益
为进一步挖掘沼气资源潜力,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结合我區实际圆满完成了两项“三沼”综合利用试验。一是在贺家庄乡贺家庄村利用沼渣在土窑洞中栽培双孢菇,试验表明:采用沼渣、牛粪各半的培养料,可增产9.6%,每洞增产94公斤,增收658元。二是在大阳镇上阳村利用沼液喷施苹果。试验表明:百叶鲜重增加14.19%,叶片厚度增加25.66%,新梢长度增加29.5%,着色度提高15.6%,果形指数提高5.95%,含糖量提高了16.4%,硬度提高24.3%,平均单果重提高了16.8%,平均亩产量提高17.2%,亩增效益1500元。同时,沼液具有杀虫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10%,每亩减少农药投资15元。这两项实验流动都由农林局干涉,专业科室承担。确保了实验效果,目前,实验报告已上报,正在准备接受市环保站验收。试验的成功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區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推进沼气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尧都區成立了由區委副书记、區长陈怀生任组长,副區长王闫根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沼气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區农委,办公室主任由农委闫垣生主任兼任,具体负责沼气建设等日常工作。
2、明确责任,协同作战,为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建立责任机制。一是區农委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负责培训骨干、派遣技工、提供信息、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发放物资、调度资金、统计报表、工程决算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建档等工作。全區编制下发了《尧都區农村沼气项目体系化建设实施方案》、《尧都區农村沼气工程项目检查办法》。设计出台了《农村户用沼气建池标准》《沼气项目户领取材料表》《领取配套资金补助表》《项目户档案卡》《竣工验收单》《管道安装图》《项目建设进度表》等相关资料报表,订制了安全挂图、安全警示牌和安全使用知识标牌,并全部下发至沼气户手中,同时与乡镇及建池农户签订了《沼气安全使用承诺书》。二是乡镇积极发动,全力实施,乡镇长为沼气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乡镇成立机构,抽调2-3名干部专职从事沼气建设的工程管理,选派2名以上技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有足够技工满足本乡镇建池所需,沼气项目村有1名村干部负责沼气建设、管理、协调工作。同时區财政局全面负责沼气建设项目资金落实和监督管理工作。
3、体系化操作,目标化管理,为不断完善沼气建设搜索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项目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人专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把物资采购关,采取物资统一招标采购,对省统一采购的物资,实行专人管理。根据《山西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建设所需水泥进行统一招标,并负责运送村项目实施村庄。
二是加强督查、严格考评。我们坚持到村、到户现场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面对面向群众解释与宣传国家政策,及时全面掌握區工程进展速度,不定时进行进展排队通报,表扬先进、鞭策进度慢的乡镇。區委、區政府也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全區10件大事之一及各乡镇年终考评内容,对任务落实、建池进度、建池质量等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年终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
五、存在问题分析
1、规划不科学,施工不规范
部分沼气池规划选址时未能将输气距离控制在25米的范围内,浪费了输气管,增加了阻力,导致灶前压力不足;开挖土方时,未按标准施工,以致开口过大,造成建材的浪费,建池成本的增加;有的提高补助标准。
5、宣传力度不够,建池积极性不高。在近几年的户用沼气建设过程中,我们利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等措施来推进沼气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民被动接受,虽然通过乡村干部、沼气技工、新闻媒体等形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教育,但从农户“要我建”变为“我要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六、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工跟踪服务及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沼气工程质量关。
2、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发挥捆绑作用,沼气池选址在阴面,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发酵温度低,造成沼气池产气量底;有的管道安装不规范,造成管道积水、堵塞,输气不畅,影响沼气正常使用。
2、沼气综合利用率不高
大部分农户沼气用途单一,主要用于生活用能(做饭、照明),由于技术、生活习惯、认识等原因,沼气综合利用比较低,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
3、安全建设与使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施工人员和沼气用户还存在思想麻痹、安全意识不强等思想,对安全发酵、安全管理与使用知识掌握不够,不能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存在一定隐患。
4、资金不平衡,尤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沼气项目上级每户补助只有1200元,实施范围又多在山區,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收入偏低,自筹能力较差,望上级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多渠道、全方位大力宣传、普及沼气管理及安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區发展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通过大力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三沼”综合利用,建立不同地區、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使沼气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得到充分体现,让更多的农户放心大胆地建沼气、用沼气,从而推动沼气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规范沼气服务体系,实现有效运营。目前我區服务体系尚处在建设初期,没有成熟经验。缺乏规范操作依据,比如收费标准、资产管理、人员聘用等。建议统一制定合理的依据,明确服务内容,细化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完善管理措施。
5、切实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由于沼气建设分散于农户家中,尤以山區、丘陵地带条件较适宜,导致工作点多面广,管理人员下乡指导十分辛苦,同时也应考虑到乡镇和村级一线组织、管理人员付出的艰辛劳动,建议确定工作补助机制,以调动其积极性,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一、靠制度办事,用效益说话,全面推进农村沼气建设
(一)尧都區农村沼气建设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形成体系化管理模式,并以區政府办文件形式下发各乡镇,体系化建设总体要求是:户用沼气建设项目由區农委法人总负责,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所有沼气灶具及管件,建池使用的水泥,均采用招投标制,推进专业施工,严格资质条件,推进施工时与施工方签定合同,竣工验收合格后付给工资,严格实行验收报账制。依据“班子团结,群众积极性高,条件适宜”的原则,我们通过艰辛努力、扎实工作,完成2007年新农村沼气项目1682户,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沼气建设项目245户,中央扩大内需2200户,使用率达到75%以上;2010年国债项目800户,新农村建设项目1000户。经计算全區农村户用沼气每年可节省能源折合标准煤900t,减少CO2排放2250t,减少SO2排放7.6t,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6.7t。
(二)为解决规模化养殖企业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造福周边村民,我们申报了两个大型沼气工程项目。一是临汾市中德养殖有限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目已确定由青岛天人环境有限公司设计施工。另一项目是临汾市彦畅春养殖公司5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该项目已确定由哈尔滨良大实业有限公司设计施工。两项工程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二、装备先行,目标管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一)沼气项目“三分建,七分管”,服务体系建设十分重要。今年以来,上级批复我區综合服务站项目已于9月16日挂牌营运。建设地点位于尧都區政府东1公里处,有沼气技T80名,其中高级技21120名。服务站下设有办公室、应急服务部、配件供应部、器械室、办公面积约380余平米,现已配备应急服务车一辆,摩托车2辆,配有应急服务所用的防护服、防毒面具、工具箱、靴子、气泵、检测仪等维修服务工具,将全面承担全區各村级服务网点实施管理,开展技术轮训、巡回检查、配件供应、大修服务、试点示范、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根据上级安排我區筹建村级沼气服务站13处,现已通过人员、场所审核,13台奔马抽渣车已到位,检测仪、部分配件、维修工具已发放到各服务网点,各村级服务站统一制作版面、牌子、柜台、货架、集中购置办公桌椅等。
(二)沼气大回访活动。为巩固近年来沼气建设成果,依据上级安排,我區进行了沼气大回访活动,对产气不高、利用率低的问题现场提供具体技术服务和指导,更换了部分脱硫剂、针对集水管等部位漏气现象、灶具的风门不适等给予调节和更换。通过这次回访排除故障100余起,获得了广大沼气使用农户的好评和赞誉。通过沼气大回访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沼气质量和建设水平。今年我區组织培训高级技工20名,初级技工40名,结合“阳光工程”深入乡村举办沼气技术培训5次,受训群众300余人,发放资料、光盘300份。在大回访过程中,我们还以技工简报形成开展技工经验大交流。
三、深度挖据,综合利用,进一步延伸沼气综合效益
为进一步挖掘沼气资源潜力,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结合我區实际圆满完成了两项“三沼”综合利用试验。一是在贺家庄乡贺家庄村利用沼渣在土窑洞中栽培双孢菇,试验表明:采用沼渣、牛粪各半的培养料,可增产9.6%,每洞增产94公斤,增收658元。二是在大阳镇上阳村利用沼液喷施苹果。试验表明:百叶鲜重增加14.19%,叶片厚度增加25.66%,新梢长度增加29.5%,着色度提高15.6%,果形指数提高5.95%,含糖量提高了16.4%,硬度提高24.3%,平均单果重提高了16.8%,平均亩产量提高17.2%,亩增效益1500元。同时,沼液具有杀虫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10%,每亩减少农药投资15元。这两项实验流动都由农林局干涉,专业科室承担。确保了实验效果,目前,实验报告已上报,正在准备接受市环保站验收。试验的成功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促进了我區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做法和经验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为推进沼气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尧都區成立了由區委副书记、區长陈怀生任组长,副區长王闫根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沼气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區农委,办公室主任由农委闫垣生主任兼任,具体负责沼气建设等日常工作。
2、明确责任,协同作战,为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建立责任机制。一是區农委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负责培训骨干、派遣技工、提供信息、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发放物资、调度资金、统计报表、工程决算以及资料收集整理建档等工作。全區编制下发了《尧都區农村沼气项目体系化建设实施方案》、《尧都區农村沼气工程项目检查办法》。设计出台了《农村户用沼气建池标准》《沼气项目户领取材料表》《领取配套资金补助表》《项目户档案卡》《竣工验收单》《管道安装图》《项目建设进度表》等相关资料报表,订制了安全挂图、安全警示牌和安全使用知识标牌,并全部下发至沼气户手中,同时与乡镇及建池农户签订了《沼气安全使用承诺书》。二是乡镇积极发动,全力实施,乡镇长为沼气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乡镇成立机构,抽调2-3名干部专职从事沼气建设的工程管理,选派2名以上技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有足够技工满足本乡镇建池所需,沼气项目村有1名村干部负责沼气建设、管理、协调工作。同时區财政局全面负责沼气建设项目资金落实和监督管理工作。
3、体系化操作,目标化管理,为不断完善沼气建设搜索长效机制。 一是强化项目财务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相关规定,制定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设立专人专账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把物资采购关,采取物资统一招标采购,对省统一采购的物资,实行专人管理。根据《山西省农村沼气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建设所需水泥进行统一招标,并负责运送村项目实施村庄。
二是加强督查、严格考评。我们坚持到村、到户现场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面对面向群众解释与宣传国家政策,及时全面掌握區工程进展速度,不定时进行进展排队通报,表扬先进、鞭策进度慢的乡镇。區委、區政府也将农村沼气建设列入全區10件大事之一及各乡镇年终考评内容,对任务落实、建池进度、建池质量等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年终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完成。
五、存在问题分析
1、规划不科学,施工不规范
部分沼气池规划选址时未能将输气距离控制在25米的范围内,浪费了输气管,增加了阻力,导致灶前压力不足;开挖土方时,未按标准施工,以致开口过大,造成建材的浪费,建池成本的增加;有的提高补助标准。
5、宣传力度不够,建池积极性不高。在近几年的户用沼气建设过程中,我们利用行政推动、示范带动、政策驱动等措施来推进沼气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民被动接受,虽然通过乡村干部、沼气技工、新闻媒体等形式对农户进行培训教育,但从农户“要我建”变为“我要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六、加强和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技术培训,建立技工跟踪服务及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沼气工程质量关。
2、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发挥捆绑作用,沼气池选址在阴面,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发酵温度低,造成沼气池产气量底;有的管道安装不规范,造成管道积水、堵塞,输气不畅,影响沼气正常使用。
2、沼气综合利用率不高
大部分农户沼气用途单一,主要用于生活用能(做饭、照明),由于技术、生活习惯、认识等原因,沼气综合利用比较低,综合效益未能完全体现。
3、安全建设与使用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部分施工人员和沼气用户还存在思想麻痹、安全意识不强等思想,对安全发酵、安全管理与使用知识掌握不够,不能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存在一定隐患。
4、资金不平衡,尤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沼气项目上级每户补助只有1200元,实施范围又多在山區,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收入偏低,自筹能力较差,望上级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多渠道、全方位大力宣传、普及沼气管理及安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區发展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通过大力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三沼”综合利用,建立不同地區、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延长沼气产业链条,使沼气的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得到充分体现,让更多的农户放心大胆地建沼气、用沼气,从而推动沼气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规范沼气服务体系,实现有效运营。目前我區服务体系尚处在建设初期,没有成熟经验。缺乏规范操作依据,比如收费标准、资产管理、人员聘用等。建议统一制定合理的依据,明确服务内容,细化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完善管理措施。
5、切实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由于沼气建设分散于农户家中,尤以山區、丘陵地带条件较适宜,导致工作点多面广,管理人员下乡指导十分辛苦,同时也应考虑到乡镇和村级一线组织、管理人员付出的艰辛劳动,建议确定工作补助机制,以调动其积极性,推动农村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