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拟电荷法的微间隙场增强因子研究

来源 :电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电极下的微间隙是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安全火花试验装置(IEC-STA)短路火花放电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装置短路放电特性、揭示短路放电机理的关键性难点.为研究其短路放电特性,运用扫描电镜对其电极进行了扫描分析,重构了最危险打火情形下的电极表面形貌模型.基于模拟电荷法建立了阴极表面场强的数学模型,并对传统模拟电荷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其参数设置、算法流程及病态矩阵处理方法,并对场增强因子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微凸起高度,场增强因子与微凸起密度并不成简单的单调关系,而是存在使场增强
其他文献
贯岭动植物检疫站位处福鼎市贯岭镇汾水关104国道上,是浙江省进入我省的重要陆路通道,经省农业厅申报、省政府批准于1985年恢复建立边境家畜家禽检疫站,1992年又批准为动植物
期刊
冬季由于气温低下,加之管理不善,极易造成仔猪死亡,从而影响饲养户的经济效益.要提高冬季仔猪的成活率,必须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医学界有识之士的极力倡导下,民国政府逐渐变革医疗卫生体制,施行公医制度,确立了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的疾病防治模式,疾病控制策略也开始由个体转向群体、由民间自发到政府组织转变。抗战时期,公医制度在抗战大后方得以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加速了中国医疗制度由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的过渡,但也存在公医制度设计理想未能很好满足当时社会现实医疗和防疫需求和民众观念契合程度不高等问题。  关
实行仔猪早期断奶(3~5周龄),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它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饲粮、环境、
9月7日15时许,林甸县花园乡某村村民王明(化名)家的奶牛顺利地产下一头小牛。
规模化猪场的特点是猪数量大,饲养密度高,运动范围小,应激因素多,给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旦发生疫情,其损失是惨重的.特别是近几年我省的饲养密度在成倍地增
规模化养猪场在做好常规消毒预防接种工作之后,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就是繁殖障碍,发生率为10%~15%.常见的猪繁殖障碍有子宫疾病性不孕、饲养性不孕、母猪假孕、传染病性繁殖障碍
奶牛繁殖障碍对奶牛来说是老问题。也是养好奶牛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特别目前在本地区规模化大牛场。由于日粮营养不平衡。而引发生殖激素分泌紊乱与繁殖疾病。极大地影响了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人畜共患并且严重危害的一种真菌毒素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目前已发现有20种,其中以B1、B2、G1、G2毒素毒力最强,尤其是B1更突出的强,所以目前的黄曲霉毒素均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