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生及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K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苏北稻麦连作区小麦条纹病毒病的发病症状及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条纹病毒病;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苏北稻麦连作区
  中图分类号S435.121.4 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156-01
  
  淮安市楚州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是江苏省主要粮食产区,一年两熟制,农作物以稻麦连作为主。近几年来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暴发流行,灰飞虱越冬残留量大、带毒率高,小麦条纹病毒病与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同一病毒所致,2种病害相互影响,导致小麦条纹病毒病的流行发生。楚州区小麦条纹病毒病发生面积达8 000hm2,占小麦种植面积20%左右,田间一般病株率1.7%~16.4%,重病田病株率高达53.9%,田间发病率和发生面积有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小麦生产。
  
  1发病症状
  
  病害症状表现为整株性,主茎与分蘖同时发病。病株矮化不明显,分蘖减少,心叶淡黄白色,伸长不展开,严重时卷曲干枯。麦苗黄绿色似缺肥状,叶片沿叶脉处出现黄白色条纹。麦苗返青期开始表现症状,拔节期为发病高峰。重病株不能抽穗,提早枯死;轻病株能抽穗,结实率、千粒重下降,后期提早成熟。
  
  2发生特点
  
  2.1稻套麦田重于耕翻田
  由于引起小麦条纹病毒病与水稻条纹叶枯病为同一病毒,传播媒介同为灰飞虱,稻套麦田在稻麦共生期,随着稻株的成熟枯黄,灰飞虱直接转移至麦株取食,增加传毒机会。
  2.2近渠边、田埂及杂草丛生田发病较重
  杂草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沟渠、田埂是灰飞虱的越冬栖息场所。因此,近虫源(毒源)及田边四周发病较重。
  2.3冬性小麦品种重于春性小麦品种
  调查表明,冬性小麦品种的小麦条纹病毒病明顯重于春性小麦品种。冬性小麦品种中淮麦20、郑麦9023、温麦8号等发病较重,春性小麦品种扬麦中158、扬麦11等发病偏轻。
  2.4稀播田块发病率高
  播种密度较稀田块发病重,是因为麦苗密度稀的田块易吸收阳光增加地温,冬季地表温度偏高,有利灰飞虱的活动和取食。
  
  3发生原因
  
  3.1灰飞虱越冬基数大
  自1999年以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暴发流行,病害危害逐年加重,灰飞虱越冬基数逐年增加。田间调查表明,灰飞虱越冬基数翻倍增长,2004年冬前灰飞虱残留虫口密度达27.0~124.5万头/hm2,平均61.5万头/hm2。小麦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寄主,稻田残留灰飞虱直接转移为害小麦。
  3.2带毒率高
  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发生,灰飞虱的带毒率也逐年提高,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2002~2005年依次为15.4%、20.8%、28.3%、33.0%。带毒率远远地高于病害的流行指标。
  3.3气候因素
  近几年冬春气温偏高,降雨量偏少,冬季麦田无积雪,这种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存活与繁殖。气象学家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导致灰飞虱发育进度提前,使灰飞虱发育进度与作物生长发育进度相吻合,诱发病害的流行。
  3.4耕作制度的影响
  楚州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较为单一,以稻麦连作为主,且水稻、小麦以感病品种为主。麦田耕作方式主要是免耕套作,全区稻套麦面积占三麦种植面积的60%以上,近两年来又示范推广麦田寄种水稻种植技术。这些新的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益,同时也引发了农作物病虫害新的变化。
  3.5菊酯类农药的使用
  近几年由于控制水稻螟虫危害的需要,大量、多次使用有机磷及菊酯类杀虫剂,一般水稻大田使用杀虫剂均在7~8次以上,田间天敌(尤其是蜘蛛)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科学研究表明,菊酯类杀虫剂会刺激稻飞虱的生殖系统发育,引起稻飞虱种群的再猖獗。传毒媒介昆虫种群数量的剧增,带毒率的提高,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及有利发病的环境条件,导致了小麦条纹病毒病的流行发生。
  
  4防治对策
  
  治虫控病,重视稻麦两季防治,小麦苗期灰飞虱的防治不可忽视。生产实践证明,减少麦田灰飞虱虫量基数,既能控制小麦条纹病毒病,也能控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4.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适当调整冬性小麦与春性小麦品种的种植比例。在耕作制度上,有规律地安排稻茬耕翻轮作,避开虫源、减少灰飞虱传毒几率。在栽培技术上,提倡健壮栽培,增强农作物自身抗病能力。还要注意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保护田间天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4.2化学防治
  防治麦田越冬代灰飞虱是关键,在冬前和早春,用吡虫啉有效成分30~45g/hm2进行喷雾,防治灰飞虱,控制病毒传播。可加病毒钝化剂一并使用,对小麦条纹病毒病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药剂防治灰飞虱时要注意越冬栖息场所的防治,以保证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并总结了汽车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为根本,提出了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为项目依托,将方程式汽车的制造过程中发动机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主要表现有嗅觉减退、鼻塞和流脓涕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治疗主要采用鼻息肉根治术,效果欠佳。我院在全麻下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鼻
介绍涤纶长丝及后加工的应用现状,探讨涤纶工业长丝现有产品的主要用途及应用领域的发展,只有不断开拓后加工的应用领域,开发适应市场的具特殊性能的差别化涤纶工业长丝,才能立于
摘要 阐述了春大白菜露地覆膜直播技术,指出选用合适品种、正确安排播期是优质丰产的关键。  关键词 春大白菜;品种;播期;露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42-01    随着我国大白菜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适合周年种植的大白菜品种越来越多,在很多地区已经实现了周年生产供应。尤其是春季种植大白菜,时间短,效益高,丰富了初夏时节蔬菜供
简述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症状及传播途径,并从加强栓疫、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抗病品种、推广脱毒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轮作倒茬制度、大田栽植时药剂处理、清洁处理好病薯
甘薯茎腐病是近几年在我国新发现的一种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该病害危害极性极大,可侵染甘薯叶片,茎蔓和块根。该病害典型症状是甘薯茎基部发黑并腐烂变软,被侵染叶片发黄,被侵染茎部和块根维管束呈黑褐色,块根灰褐色腐烂发臭。本文主要对甘薯茎腐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有抑制作用的杀菌剂及其防治方法,并在室内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