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空间是现实空间的“折射”,是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交织的特殊场域,网络空间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体现为政治凝聚力、精神凝聚力和发展凝聚力.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需要树立符号性、交互性、价值性和主体性四种思维,把握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理论生产与实践生产、个体自由与价值共识、集体主体与个体主体四个方面的统一关系.
其他文献
提振“四个自信”的价值要求,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表现,是在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维度上对大学生教育提出的更高标准,也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尺度.从实践来看,必须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制度认同教育以及新时代文化教育等具体环节,在深刻、生动的教育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树立“四个自信”,确保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初心不改、使命在肩.
参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使命任务.如何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赢得青年,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力军作用,是摆在高校共青团面前的时代课题.当前,我国青年亚文化的多元化、网络化、主流化、时代化、商业化等发展特点相互交织,给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鉴于此,高校共青团要从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和服务育人等方面创设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