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新常态”的特征,以郴州市“三合村”旅游景观规划为例,从旅游景观意象规划、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建设、景观空间的概念规划四个方面探讨乡村旅游景观如何传承历史文脉,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乡村景观 景观规划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129-02
  1 概念解读
  1.1 何谓“新常态”
  新常态的“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新常态的以下几种特征与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密切相关:
  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要求打造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的乡村旅游景观。
  2)“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提高新技术、创建新的乡村旅游产品、新的乡村旅游消费模式成为必需。
  3)“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建设差异化的乡村旅游景观、提高安全与卫生质量标准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
  4)“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生态性与景区承载量是保证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基础。
  李迪华教授说,新常态下景观设计学行业必须实施“反规划”,保证城乡建设项目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游憩功能。乡村旅游行业可持续发展唯有主动转型、继承传统并坚持创新,才能冲出传统发展方式的“重围”,实现提质增效的“新生”。
  2 郴州市“三合村”旅游景观规划实践
  2.1 规划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业部办公厅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最终确定了1100个乡村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郴州市北湖区三合村有幸入围“美丽乡村”创建试点。2014年,三合村又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中国生态文化村”。
  在国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在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的帮助下,三合村积极整治西河河堤,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合作社,建设绿色农庄等,村容村貌持续改善。目前,三合村正为创建4A级生态旅游名村做全面规划。
  2.2 三合村概况
  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位于郴州城西北面,距市城区21公里,盛产粮食、烤烟、林果、瓜菜、煤炭等,是生产农业重村。三合村建于明清年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风景秀丽,鸟语花香,西河两岸古木参天,古桥古戏台隐于青山绿水之间。近几年,他们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发设计出集乡村休闲、婚庆摄影、蔬菜观光、古文化欣赏等为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模式。建设标准化农家屋28家,完成了村内环境绿化美化、道路改造、供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及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但三合村离创建4A级生态旅游名村还有一定距离,留下了诸多问题使现在的评价标准大打折扣:
  1)村庄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景区中却感受不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村中原有一排古老的大青石板台阶反映了村庄的历史与沧桑,现已经被破坏殆尽,反映村庄文化的节点太少;
  2)村民住房被“穿衣戴帽”,丢失了原有的古香古色的韵味,也可用“古韵新风”自圆其说;但部分住房被整体推翻重建成安置房形式,“小洋房”代替了“炊烟袅袅”,缺少“乡土气息”;
  3)基础服务设施比较落后,加油站、诊所等公共建筑缺失,环境卫生不达标;
  4)旅游开发类型比较单一,仍然以观光为主,游客在村中的滞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目前为村民创收的途径仅有现在的蔬菜主题餐厅。
  以上所存问题直接影响了三合村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三合村必须把握好现有资源,做出相应的规划整改,打造新型乡村旅游景观。
  2.3 三合村旅游景观规划策略
  2.3.1 三合村旅游景观意象规划
  意象是由“每一个感官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形成的”,一个可加工的意象必须与周边事物有可区别性和它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识别性。这与“新常态”下追求差异化、多样化的特征相吻合。提起江西婺源的景观意象,就会想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以及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提起周庄便想到集驳岸、拱桥、水巷、古宅等水乡之美于一身的“中国第一水乡”。
  笔者认为,三合村的乡村意象应以本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村文化为核心,使人们头脑里形成整体感觉和印象,应从以下四点规划:
  (1)三合村村名的由来。三合村是由三条河汇聚在村前而得名,现今人们依然可以欣赏到汨汨的河流拍打撞击,不得不对三合村的历史产生漫无边际的联想。因此,可在村口立石注明三合村的由来,引导游客前去参观,并把三河交汇处设计成特色景点。
  (2)三合村的“五古”元素。三合村的“五古”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其一,古名人。据说历史上这个小村庄曾出7位省部级干部,可以通过村中老人的叙述将名人故事记下,起到教育感化作用。其二,有三百年历史的古戏台(目前正在修葺)。可将古戏台作背景,在不影响古戏台功能的情况下表演当地的昆曲,作为招牌节目。其三,树龄达几百年的古树群,古树多以侧柏、枫杨居多,树龄高的已达460年。古树群的规划已经较成熟,目前划分出了爱之林、爱之路,并将两树相依的婆娑姿态定为“情投意合”、“珠联璧合”、“百年好合”,成为恋人喜爱的婚纱摄影基地。其四,流淌在村头的古西河。人们都有亲水性,但目前的西河还属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姿态。沿着西河设一条健康步行小道是非常有可取的,适当点缀一些亲水平台。其五,建于清代的古花桥(如图1)。古花桥用石木建造,桥亭相间,不仅可以过河通人,还可避风挡雨。桥身中躯设有观音送子的神座。桥身由七个大石墩支撑着,在每个石墩上均雕刻有雅致的龙头,其寓意为龙在风浪中追波逐浪的雄风壮态。走在古桥上可以感受到三合村前辈石艺家高深的文化和艺术水平,体会祖辈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3)三合村的村落建筑。乡村建筑反映出乡村居民生活的某一侧面,是乡村历史发展的见证。三合村村落建筑因山就势,建造随意,不同于北方乡村规划整齐的布局形式。建筑青瓦屋顶,青砖砌墙白泥灰勾缝,马头墙顶上点缀着白色线条。部分建筑已被粉刷装饰,暂且可当作是古村新貌。而被推倒重建的“小洋房”若布置成城里的小旅店,便会“农味不浓”,使得体验乡俗民情的成分降低,必将成为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之一。三合村不是浙江的诸葛村、不是皖南的宏村、西递,新常态下必须塑造出典型的湘南民居特色,才能给游客留下鲜明印象。
  (4)三合村的景点设计。三合村应该把反映传统农耕文化、农村生产的典型景象提纯、集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再现于景区中。在民居建筑与道路之外的空间上,布置一些“软组织”景物,如井台、石碾、篱笆、菜园、水塘等,以过渡和缓解民居和道路之间的生硬冲突。景点的夜景照明宜突出明月的清辉、星光闪烁的夜幕掩映,正是时时处于光污染包围中的城市游客所追求的新奇体验。景区停车场的建设可对车位进行隐性处理:可设计成“稻谷堆”,使停车场呈现“稻谷场文化”;可设计成拱顶绿坡,使乡野大地呈现起伏之美;也可荫蔽于豆棚瓜架之下。
  另外,三合村的产品体验性设计也是形成乡村意象的重要方法(将在下一节讲述)。
  2.3.2 三合村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
  经济“新常态”下,要想在激烈的乡村旅游市场中获胜就必须创新,营造新奇的、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背景的产品,形成主题明确、个性突出的风格。三合村的旅游产品设计应给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性。例如,做豆腐是常见的农家活,但湖南南岳开办“农家乐”的农民却吸引游客参与豆腐的加工制作过程,让游客一边学习做豆腐,一边品尝鲜豆浆,引起游客的浓厚兴趣。笔者认为三合村的旅游产品创新设计应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仍然以观光性、体验性较强的采摘柑橘、草莓、蛇瓜等蔬果活动为主;其次,依托烤烟生产基地,创造供游客参与熏烤农家烤烟的全过程,并让吸烟人士品尝乡土气息的香烟。也可以依托湖南传统陶瓷产业的优势,再现陶瓷制作活动。如收取合理费用让游客动手制作自己想要的坯体形状,并在坯体上绘制图案,并参与烧制的过程,不仅可以体验到无穷的乐趣,并能了解传统陶瓷的生产工艺;最后,景区中再现村民制作本土特色清明糍粑的农家活动:古朴的农具,农家的稻米,充满乡野气息的野菜,穿着整洁朴素的村民用精湛的手艺将这一活动不断演示,将大大提高游客参与的积极性。总之,村落中天人合一的环境,健康、朴素、简单的生活,可以读到的历史,可以看见的美德,正是其独有的魅力所在,形成了乡村与现代化城市间的巨大差异,从而大大提高了乡村的旅游吸引力。
  2.3.3 三合村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发展分为介入、探索、发展、稳定、滞长和衰弱(或复兴)等六个不同的时期。三合村旅游还属于探索、发展的起步阶段,基础设施由于经济不发达,建设也比较落后。三合村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加油站、医疗所、商店等公共场所,外观形象上维护和突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路灯、垃圾桶、公厕的数量应适度增加,卫生情况需要定时检查并设专门的监管室。
  (2)村落内建设垃圾转运场、集体沼气池,进行环卫处理、污水处理。
  (3)三合村旅游景观的食宿设施建设虽然不能追求“原汁原味”,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档次,应与当地的民情风俗、乡土特色相吻合,在保证安全、舒适、卫生的前提下,在“奇、野、土、特”等方面别具一格。提供给旅游者一种“完全的乡村的生活”。
  2.3.4 三合村景观空间概念规划
  三合村拟规划面积5520亩,总体规划沿着西河布置成折线形状(如图2),三合村的主题定位为打造“唯美三合·森林湿地生态村”,“爱尚三合.婚纱摄影艺术村”,“和美三合·绿色发展特色村”。
  总体结构为“一心两区三园”六个功能区,“一心”即综合服务中心,“两区”即民俗风情区和水上娱乐区,“三园”即赏花养生园、湿地文化园和生态农业园(如图3)。
  综合服务中心拟建设入口大门、综合服务楼(内设商店)、停车场和加油站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民俗风情区当以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为主(前文已论述),设观光油菜花田,体现农耕文化的活动如烤烟、做糍粑等,并以农家特色民居建筑为依托。水上娱乐区设乡土特色的游泳池,再现童年河边洗澡的场景。赏花养生区以老年人为主体目标,设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垂钓平台及各类花海苗圃等,是休闲养生的圣地。湿地文化区以宣传展示生态湿地为主,目标定为婚纱摄影基地,设爱情殿堂、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等主题景点,并沿西河打造20公里的慢行景观步道。生态农业区设蔬果示范生产基地生产脐橙、黄金梨、板栗等,设蔬菜加工厂。蔬菜主题餐厅已经较成熟,提供天然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游客可以亲自采摘,亲手下厨,体会农家活的乐趣,同时也是村民创收的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  竹材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天然材料源,在我国资源充足、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的当代社会,作为一种应用历史非常悠久的环保制作材料,竹材的开发利用应当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客观分析竹材的材料、结构、工艺,并以生态材料开发设计的角度,对竹材用于产品设计的可行性、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探索竹材在生态产品中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竹材 生态材料 竹结构
期刊
摘要:  度假酒店建筑区别于城市中的其他建筑,它不仅仅作为一个功能性场所,更与其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此乃度假酒店和其他类型酒店的不同之处,也是其独特魅力之所在。本文从度假酒店本身的性质特点入手,分析其正确的设计要素和手法,并结合江南文化环境的特色来对课题从建筑环境和客房环境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  度假酒店 设计手法 江南文化 客房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  
期刊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长兴县顾渚村为例,以贡茶非遗文化传承活态保护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概念,以乡村生态环境为依托,结合农业资源、文化遗产、生产生活等层面,进行村庄滨河生态景观、商业休闲景观、民居人文景观三条线路的景观建构设计研究,为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及景观规划设计实践提供积极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乡村景观 非遗传承 活态保护 概念设计  中国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期刊
摘要: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努力地在景观设计、导向设计及包装设计等领域尝试融入盲文元素,体现人文关怀。本文从盲文的起源出发,探讨盲文这一特殊语种的元素在视觉表达上的应用和拓展,并尝试将中国现行盲文与汉字进行视觉一体化设计,以此达到汉字的“无障碍”识别。  关键词:触觉 视觉 文字 无障碍  中图分类号:H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19-03
期刊
摘要:德国工业设计教育主要是延续和发展包豪斯与乌尔姆学院的模式,他们的设计教育一直把设计实践教育放在核心位置,与此同时提升学生的设计素养。德国设计院校与企业联系密切,学生在导师的协调下以团队的形式参与企业的设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比国内几所设计院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育理念,发现不同并学习德国先进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设计实践 设计素养 德国教育模式  中国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辅助图形作为Vl视觉系统中两大要素之一,不仅可以增强基础系统中标志、标准字以及标准色等要素的适应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形象的渗透力,辅助树立品牌形象。本文通过对辅助图形的造型表现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例对理论进行论证,希望对辅助图形的造型表达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并把辅助图形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最大化地发挥其表现力。  关键词:  VI系统 辅助图形 造型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4
期刊
摘要:如何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黑陶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沁阳黑陶产业为例,经实地调研,分析了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从设计艺术学的角度提出了黑陶文化产业的创新策略,并以实例佐证。  关键词:黑陶 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 产传 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94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屏风发展演变的相关因素分析,总结出相关的设计风格在屏风发展中的体现。又运用传统文化中的要素,和屏风发展的结构与纹样相结合,提出利用好传统文化的装饰作用,使未来屏风的实用价值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屏风造型更轻便、精美,组合方式更自由,并不断出现新的样式和装饰效果。  关键词:现代屏风 传统屏风 隔断 装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
期刊
摘要:掌握合理的思维方法,具备独具创新的能力。是每个设计者都需要终生探究的课题。本文以此思路为出发点,分析与研究设计过程中的思维与方法,探讨设计构思获取的途径和产生的过程。并对设计思维形成的规律加以总结和概括。希望可以给初级设计工作者提供一点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发现 借鉴 创造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86-02  在当代社会高
期刊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源自个人或团体的创意、知识、才华与技术,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其发展呈良好势态。展示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在国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展示策划与设计的研究基本是分离的,缺乏总体系统性研究。为探索改善文化创意产业与展示设计的分离状态的道路,本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