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行为习惯,树立责任意识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21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应对全班所有学生负责,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虽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但随着时代的不同,所带班级的不同,采用的教育方法也要随之变化。下面是我在农村初级中学工作的一个案例。具体从案例描述、案例分析、解决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优化习惯;强化责任;明确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描述:
  2007年度与2010年度 ,我分别接受了学校分配给我的初C类及B类毕业班级的管理工作。刚开始接手这类班时,就发现此类班级存在不少的问题:学生思想差,成绩差,纪律差,自由散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开学的第一周内,值日生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和职责(尽管值日表已经在分班后就已经张贴在墙上且开学第一天也在班会课当众宣读过),对于这些初中的学生,我感觉有点哭笑不得。大多数同学卫生意识差,吃过的零食和包装袋,以及透明胶带等到处乱扔。上课时,经常要停下来强调纪律,课堂教学被多次打断,影响了教学效果。下课后,有几个学生总喜欢下去溜达一圈,从厕所逛到小店,往往是在上课铃响后或是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才陆续地走进教室,嘴里虽然喊着报告,但还不等老师同意就直接冲进来。有时我偷偷观察任课老师的表情,在任课教师的脸上从未看到过满意的笑容。同时我也发现了有3—5位同学,学习态度端正,行为表现优良,工作能力较强。虽然在接受此类班级之前我已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深深感觉到要带好这类班,压力还是很大的。
  案例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了解和分析,发现这个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行为规范的养成,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卫生习惯、上课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自由散漫,有些不良行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他们根本认识、感觉不到。二是班级缺乏凝聚力,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正气不足。一些班干部、团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后进生较多,优秀生很少。我认识到要带好这样的班级,必须从常规抓起,矫正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用真诚和爱心来打动他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
  解决方法:
  一、明确奋斗目标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有了目标就有明确的方向,有了目标就有了压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干劲,有了目标就有了创新意识。(因为谁都想用最科学、最省力的方法去实行目标)同样,我们要树立好这类班级良好的班风也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那么怎样制订呢?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不断实践,我认为最好的目标应该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而不能是那种大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目标。而且目标要分阶段逐步实施,不要想一锹挖成一口井,这样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性。那么我和同学们共同制定了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是学《规范》、抓习惯、重仪容仪表;第二阶段是树立班级正气,培养班级“模范”;第三阶段是搭建平台,通过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转化后进生,以循序渐进的达到“班级学风转好,学习成绩提高”的管理教学目标。
  二、强化责任意识
  过去我们曾认为:一个班集体,班主任是最高统帅,一切事情都是班主任说了算。因为初中学生只是一群孩子,他们缺乏分辨和约束能力,不可能做好班级管理方面的事情。这种片面的认识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已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从而使我们班级管理陷入烦琐的事务当中,把真正的班风建设给忽略了。后来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我们认识到:只有真正地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才能把班风建设搞好。具体是这样做的:一是提倡“班级兴衰,人人有责”。在近几年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把班级的每一项工作,都分别委托给学生负责,如班级纪律、宣传、卫生、体育等,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管理才能。老师对同学充分信任,既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密切学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他们为集体而努力工作,为集体的成就而欢欣,为集体的失败而羞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二是每位学生既是“官”又是“兵”。为了使每位学生都有尽义务和锻炼的机会,我们吸收全班的同学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让每位同学都轮流担任班长,并写出班风工作汇报小结。三是开展多种活动,激发主人翁意识。我们平时开展了一些主题活动,如“假如我是班主任”演讲比赛、“我为班级献一策”写作竞赛等。采用各种形式,促使每位学生争做班集体的主人,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三、常抓纪律教育
  纪律教育是班风建设的关键,它在良好班集体的创建中起着很大的作用。首先它能保证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其次,保证了每个成员与集体的步调一致。还有纪律促使了学生的自制力、独立性、自觉性等良好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学生只有不断经过纪律的教育和纪律生活的锻炼,才能逐步适应社会,促使学生成熟。在这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第一,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具体从四个方面去做:一是要求学生学习《规范》的内容,并对《规范》内容加以分析,找出执行方面的重点。二是要求学生根据《规范》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以便更好地贯彻。三是对一些违反《规范》的人,要经常帮助他,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意志。四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要把学习《规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每过一段时间,请同学们对自己执行情况作个小结。第二,进行班级制度教育。作为一个班集体都要根据学校要求制订一些常规:如作息时间、课堂常规、值日制度、实验室纪律等。对这些常规我们着重抓平时落实,并且坚持不懈,不能使它变成一纸空文。第三,开展评比。具体做法是我们实行了每周一小评,每学期两大评的制度,即利用每周的班会请班长先对本周班级工作作一总评,然后请个别同学进行自评,到了期中和期末我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班级各项工作做民主测评,并要求评选出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以及某一些方面还须努力的同学。由于这样长期的开展活动,班级民主意识加强了,自我的约束力也加强了,积极向上的风气也慢慢的形成了。另外在纪律教育方面还有一点我们也应该做到: 对一些常违反纪律的同学,应进行正面的教育,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少否定少批评的原则,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讲究批评的技巧和艺术。
  四、注重学风建设
  班风建设的核心就是良好学风的形成。在良好的学风影响下,学生才能逐渐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品质,才能积极主动地,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汲取知识,掌握技能。所以我们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狠抓课堂效率。因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所以课堂上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认真讨论”等。第二,强化遵守纪律的意向和行为。因为纪律与学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严格遵守纪律,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才能使学风顺利形成。第三,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竞争,这是学风建设中的关键。新学期一开始,我们针对每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开展“比一比、赛一赛、帮一帮”活动,公布帮扶对象和竞争对手,并要求在期中和期末进行对照总结。这样使同学们学有目标,难有帮手,逐渐对学习充满信心。第四,应注意考风的建设。没有好的考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作为班主任对这一点也应有清楚的认识。所以,每一次考试前,我们向学生宣讲《考生守则》。对考试中出现的舞弊行为,我们从严处理,从不姑息。这样就阻止了学生侥幸取胜心理的产生,让学生明白:平时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
  效果评估:
  以上是本人承担我校C类或B类班级工作后所制定的管理方案和采取的一些措施,实施后分别取得一些成效:
  一是这些学生在纪律观念、责任意识、文明素养、学习态度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从而为他们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或者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一些思想与文化知识基础。
  二是他们在学习的成果方面也是比较显著的,如2007年度我带的那个三(8)班全班共61名学生,其中有8名同学考入本市的重点高中,有25名学生考入普通高中,其他学生分别进入其他各类学校学习。
  以上是本人在班级管理方面的一些探索,可能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但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坚持以尊重学生权利、遵循教育规律、注意学生身心特点为前提,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收获。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摘要】乐于表达,易于表达——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教学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想写”的欲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会学生“会写”,最终一定会达到“乐写”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表达;习作指导;《猪八戒吃西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学习动作描写结合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讲述故事  (一)
【摘要】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课堂教学因充分预设而让我们的孩子读懂文本,读出自己,从而出现更多的灵动生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生成;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似两颗璀璨明珠,让人驻足流连。对于预设,我们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孜孜以求;对于生成,我们更多的是“蓦然回首,那人
《學校的挑战:创建學习共同体》由日本的佐藤學所著,钟启泉翻译。它提出了把21世纪的學校作为“學习共同体”来重建的愿景、哲學与方略。从理论到实践阐述了如何从聚焦教师“教”的课堂转型为聚焦學生“學”的课堂。全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课堂革命”的国际视野,而且以大量鲜活的案例展示了日本“课堂革命”的理念与经验、要诀与技术。  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课堂正静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正从“同步教學”向“合作學习”转变
有一群老鼠,住在人家的墙洞里。这家主人的猫,很会抓老鼠,因此老鼠们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一天晚上,老鼠们开会,想商量出一个办法,免除被猫吃掉的灾难,好过太平日子。大家推举白须的、黑背的和白脚的三位当了大会主席。  白须的首先发言,说明猫的祸患,关系到大家的性命。黑背的接着发言,建议大家联合起来与猫战斗,决一胜负,而且估计猫会寡不敌众,一定败下阵来。白脚的立刻反驳,说那猫凶神恶煞,力大无比,咱们绝非
2019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的纪念日,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迎来了举世瞩目的国际海上大阅兵。   海上阅兵通常是海军在国家重大节日期间举行的一个项目内容,也是许多国家阅兵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展现国家海上实力、增进彼此间军事交流、加强各国民众友谊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此次活动共有60多个国家的海军代表团参加,还有10多个国家派出近20艘舰艇参加这场意义非凡的国际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结合主题活动“我自己”,选择了生活中幼儿熟悉、比较熟悉、不熟悉的各种鞋开展了“买鞋”活动。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预设了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过程一“参观鞋城”旨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同伴和教师所穿的鞋子的不同种类和特征,继而激发幼儿认识、了解更多种类鞋子的兴趣。过程二“交流讨论”旨在帮助幼儿梳理、提升、积累“鞋子的种类、用途、材质”和“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
近十年来,宜丰中学和其他许多曾经辉煌的县域重点高中一样,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生源困难。第一阶段困难是在十年前,省、市城市重点中学为了自身的发展,向县域招收尖子学生,使县域重点高中在几年后高考中,没有了有“广告”效应的高考尖子生;第二阶段困难是在六七年前,各地出现了可以称为“生源大战”的生源争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困难,可以说,很多县域重点高中的学校领导和教师都“看傻了眼”,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我在学校的斯坦福创新实验室课程中认识了秀丽隐杆线虫。上课时,我发现将线虫移入新培养基后,其运动能力常常比转移前差。有没有方法帮助线虫恢复运动能力?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我了解到维生素C能通过减少酶的释放和过氧化物的生成,减轻氧化损伤,加快肌肉恢复,而且它能清除或抑制使肌肉衰老的氧自由基,进而减轻运动所引起的肌肉损伤。维生素C浓度过高时,肌肉收缩能力会下降。   将维生素C加入培养基能否修复因
主题活动“我的身体”中有一个有关蜡烛的实验活动,为了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我把这个实验按照“做中学”的模式设计成了分组活动。即“用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方案”“让孩子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想法,如果发现新问题,就再思考、再设计新的方案。”  活动开始前。我让孩子们每两人组成一个实验小组,每组一张单独的桌子、一个铁盘(饼干盒盖子)、一支小圆蜡烛以及记录纸和笔
文化是民族之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支柱,但凡涉及教育的问题,都不可能脱离文化。学前教育也不例外。我国的学前教育理应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那么,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又称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和精神,是社会各种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中华文明的软实力,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教育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