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走出“减负”误区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真正实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不会因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必须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可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生负担;教学效率
  
  经常听到老师们对减轻学生负担的议论。有人认为,减轻学生负担,不就是少布置作业、少补课,这样老师的负担随之减轻,教学质量低了有借口,何乐而不为!这看似赞成减轻学生负担,实属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学生负担轻了,倘若教学质量下降,则老师脸上无光。这种担心使部分老师墨守成规,继续走“加班加点”的老路,使学校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老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教学困境。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真正实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不会因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下面我就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要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教学观念。
  
  1、注重教学的启发性
  “启发式”教学对于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把问题的答案或结论直接简单地提供给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而是应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点的症结,选准突破口,在最佳时机,给予恰当的启发,使教师的释疑起到指点迷津、扫除障碍、清理思路的作用,使学生最终能自己得出结论和答案。
  
  2、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应把教学过程尽量安排成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应坚决杜绝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倾向,不失时机地增强学生阅读课本、参与演示实验操作、巩固练习等动口、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程度。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他们只有学习的压力而没有学习的动力,只有学习的苦恼而没有学习的快乐。他们不仅有认知方面的重负,更有精神方面的枷锁。以这种状态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效率当然低下。而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通过授课的艺术性、趣味性,揭示物理教材本身的魅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2、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得被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因此,教学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施教,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3、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向学生展示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他们认识到学好物理的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师生关系在这个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若喜欢老师,往往会进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因此,师生相处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逐步培养学生能举一反兰、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
  1、重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根据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去进行再发现。同时要注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获取知识过程中“想”的过程,使他们从中获得掌握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如讨论矩形线框在匀强磁中绕着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得出线框产生的电动势是线框与转轴平行的两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和。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想”,发现出当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时,线框产生的电动势及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分别是多少。
  2、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必须要先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让他们逐步学会用这些思维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适应了物理学科实验性强的特点,可以解决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通过显示模拟、仿真、放大、定格、实时播放、重放、慢放等很好地解决了物理实验中常存在的能见度低、可控性不好、稳定性不高等缺点;能模拟一般中学无法进行的实验,如a粒子的散射实验,核爆炸等;还能很好地模拟电场、磁场等客观存在的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很好地解决物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做题太多,从心理学角度讲,反而会造成负迁移,形成思维的定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机械的重复没新意,学生易生厌、马虎应付,不利于养成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等良好习惯。再说,大量无意义的作业,占去学生大部分时间,使他们无暇顾及自我反思,无暇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无暇查阅资料、看课本、预习、复习等等,最终累坏了学生,离开了老师,他们又成为不会学习的懒汉。所以布置作业要讲究个“量”字,做到份量适当,题目有价值,完成有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是中学难学的课程之一,有些学生更是害怕物理、从而厌学物理。怎样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物理?根本的途径之一是要改变物理教学中普遍盛行的“以解题为中心。从理论到理论、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实验生活;成功;多媒体    人的各种活动中,情感都起很大的作用,人们喜欢的工作就进行得顺利,甚至废寝忘食,不辞辛劳,而且成绩显著,
摘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把数学探索引向深入的一种重要途径。课堂提问要明确一定的目标,还应具有启发性、渐进性,面向全体学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强化学生的认知,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激发学生思维
胃镜检查作为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内镜检查。由于它是一种侵入性检查,一般都会引起恶心、呕吐、呛咳、咽部不适等反应,致使许多患者很
摘要:“类比推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雏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它以着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它是提高学习归纳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中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旧知识水平,原有概念和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和说明,新知识的学习使原有观念得到拓展、限制和修饰、精确化,新知识也获得心理意义。它对整理复习化学知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效率;归纳能
摘要:探讨高中课改实施过程中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关键词:衔接;方法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感到高中物理难学,教高一的物理老师也普遍感到高一年物理难教,这原来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初中、高中都已进入新课程实验,不要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上述问题已经可以解决。实践证明,高中物理难教难学问题依然存在,甚至矛盾更加突出,认真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学习的台阶,使师
期刊
本文根据信阳市的自然条件,对路面基层使用的水泥灰土稳定细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分析了水泥灰土稳定细砂混合
麻醉药品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麻醉药品在医疗上多用于外科手术、晚期癌症患者及急诊患者的镇痛,在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方面起了很大的
摘要:探究始于“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工作;合理的引导是教师的作用所在,教师应采取“扶、引、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接受式的教学不仅不能摒弃,而且要发挥其优势、进行科学优化;提倡“探究——接受并用式”的教学手段,要注意对探究的全过程、多样化的评价。  关键词:激发欲望;“扶、引、放”;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