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8903827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的熊果酸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考察熊果酸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口服灌胃方式给大鼠服用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分别于给药后0、0.25、0.50、1.00、1.50、2.00、3.00、4.00、5.00、6.00、8.00、10.00和12.00 h,大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血浆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HPLC-MS测定血浆中熊果酸的浓度并绘制药代动力学曲线。方法的色谱条件为,固定相:Sino Pak-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甲醇-纯净水(含体积分数为0.02%的三乙胺)(体积比为90∶10),流速:0.5 m 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质谱条件为:采集方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离子极性:负离子,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检测离子:熊果酸m/z=455.7、甘草次酸m/z=470.6,N2体积流量:35.0 L·min-1,加热温度:350℃。药动学数据处理采用中国药理学会编制的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结果熊果酸的线性为10~640μg·L-1,定量下限为10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为80.57%,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均符合一室模型,其中熊果酸-乙醇共晶和熊果酸原料药经灌胃给药后,AUC0-12 h分别为(279.7±22.9)和(171.1±11.4)h·μg·L-1,AUC0-∞分别为(352.9±45.0)和(297.9±65.9)h·μg·L-1,ρmax分别为(83.5±4.1)和(44.01±2.79)μg·L-1。药动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后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适用于熊果酸及其乙醇共晶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熊果酸-乙醇共晶灌胃给药后明显提高其血药浓度,改善生物利用度。
其他文献
日前,阿尔卡特朗讯宣布成为SaskTel基础设施的主供应商,帮助SaskTel实施近期公布的光纤到户(Fibertothe Premises)项目。该项目将帮助SaskTel进行宽带容量扩容,以满足用户对高级业
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神经网络辨识多输入单输出(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MISO)系统的方法,采集现场运行的锅炉燃烧系统总风量、总煤量、炉膛氧量等历史大数据,首先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以地震剖面的追踪和连井剖面对比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分析研究区的主要目的层南屯组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沉积相带等.通过阐明沉
翻译活动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理解过程、表达过程、校对过程。影响一篇高质量译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翻译出既忠实于原作又符合目标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译文,需要正确处理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