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作教学从修改开始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但在当前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却把精力花在了作前指导上,很少重视作后修改。统编教材一改传统,尤为重视作文修改。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语句段运用”栏目里,就列举了三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这意在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作文修改,尽可能消除自己习作中的“明显差错”。
  从表面上来看,教材中只列举了三句话,指出了三种错误类型,但这并不仅仅是修改病句,教师应该对此进行延伸拓展,引导学生尝试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这也让课标中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中的修改目标变得更加清晰。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准确把握教材编者意图,从习作习惯培养高度看待病句修改,并尽可能按照教材要求,通过教学与练习,让学生明白习作中的明显错误,学会用标准的修改符号,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而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还需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三种典型错误,除了教材中的三句话外,还可以设计一段话,从中镶嵌三种病句,这也与三年级“写好段”的习作教学要求是相一致的。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的方式从中发现病句,并尝试采用所学范式进行修改。这一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尝试中暴露问题,便于纠正。第三步,便是教师用规范符号进行修改,并引导学生进行比对,从中品析修改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呈现动态修改,以便让学生能够从模仿中真切感受修改过程。最后,呈现语段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另外,教师应注意激趣,可以通过故事,或者过关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习作修改的快乐。毕竟对于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来说,最根本的是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在课后训练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修改意识,以便他们形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一要进行集中训练,通过强化病句专项修改训练,比如提供“用词不当”类型语段,引导学生大量进行练习,以便巩固他们的修改能力。二要突出修改评价,可以采用“积分制”的方式,鼓励学生多修改,只要改得好,作文分数就会高,重在鼓励,重在學生参与,而不必急于出成果,因为“欲速则不达”。三要持之以恒,习作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习作教学中不断巩固,具体来说,可以结合“微作文”进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四要挑战难度,当学生修改能力明显提升后,教师可鼓励学生修改“他作”“大作”,乃至改一改名家之作,改一改报纸上、日常生活中广告牌的错别字、病句等。
  另外,对于习作修改来说,教师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三年级的习作修改来说,只是个开始,仅仅局限于明显差错,后面第三学段,还有“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更高要求;第二,修改病句,只是“修改”,是写作教学的一部分,教师要有大局意识、整篇意识,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习作的素材选择、谋篇布局等方面,就形式而言,也有增、删、调、换等,而不应总停留在习作的细枝末节——字词上;第三,教师应看到修改对学生习作的意义,乃至对学生良好品格形成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修改对于习作教学的意义,尽可能将修改要求逐一落实到学生的习作训练之中,以便在学生的童年时期给他们埋下一颗坚实的种子,让他们能够很好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沙湖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落实课堂教学中简单、扎实、以生为本促发展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师要学会做阅读教学的加减法。  所谓“阅读加减法”,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要懂得增加些什么,减少些什么。在增减的艺术中,真正落实阅读教学的各项目标,促成学生语文能力的有序发展。那么到底应该增加什么,减少什么呢?一句话,增加课外阅读量,减少教师课堂提问。  一、“减少教师课堂提问”的
绘本不仅可以用来讲故事、学知识,还可以全面帮助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本学期,笔者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绘本阅读公开课《花格子大象艾瑪》。此绘本系列图书由欧洲“寓言大师”大卫·麦基所著。故事的主角艾玛是一头花格子的大象,它善于将自己的与众不同转换为独特的幽默感,带给大家欢乐。在艾玛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人性中的美丽与单纯,也能因此发觉自己潜在的真性情,因而收获颇多。  下面笔者就以该绘本教学为例,
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喜欢识字、乐于识字。识字是一个人语文学习的基础,不仅关系到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是一生阅读的坚实基础。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情境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开学初,互认姓名。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同学之间还不熟悉,我就让家长帮忙制作名片,写上孩子的名字和爱好。一方面加快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就这样
“大道至简”,在提倡教学要回归本真的今天,简约的语文课堂应是简单而不失精彩,简化而不失实在,简便而不失高效。教师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诵读、品味、思索、动笔,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目标简约,明而易知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与灵魂,统领着教学的全过程。但许多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总觉得这个重要,那个也重要,一个都舍不得放弃,结果一节课下来哪个目标都没落实好
当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如果拿朱熹的《观书有感》打比方的话,那么“语文核心素养”就是那“半亩方塘”,其清澈抑或污浊取决于“源头活水”的力量。我们完成“单元主题”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引导学生一起去欣赏“天光云影”的过程,更是与学生一起主动探寻语文“源头活水”的过程。教育,不是单纯地授予知识,而是有目的地激发兴趣,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
提起课堂评价,也许有点老套,但对于生本课堂的构建来说,却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课堂评价,不仅是教师主导课堂的体现,更是课堂中师生互动、情感交融,乃至目标达成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怎样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呢?笔者结合《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片段,浅析自己的思考。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读一读狐狸的话,仔细品析一下,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朗读,同桌间低声交流。)  生:老师,我感觉狐狸的确狡猾,说
体重超过平均标准体重的20%就算肥胖。
有一只小恐龙,她的名字叫球球,球球住在一个很大的森林里,她每天在森林里吃着青青小草和嫩嫩的树叶。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球球长得又高又大了,长得跟森林里最高的大树一样高了。  有一天,球球发现自己的肚子很大,好像里面装着一个小宝宝似的。球球很高兴,跑了好远的路去请教她的妈妈,妈妈告诉她,这是她长大了,要下蛋了。她肚子里鼓鼓的就是蛋宝宝。球球很高兴。急忙跑回家里,把自己的床上加了好多好多的草,将床铺得跟棉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需要教学主问题,教学主问题需要图画性的表达,“整体把握”“问题导向”是将教学主问题图像化的两大立足点,以此实现学生言语智慧和言语能力的生长。在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各学科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自主学习内容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在传统和现代教学理论的冲击之下,课程性质的定位、课程目标的确立一直处于众说纷纭之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相对繁复的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课程,作业的设计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与补充,更是对课堂所学的延伸与运用。在“课程生活化”和“全课程”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作业的布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中体验,在趣味性的作业中创新,在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动手实践,可以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一、让学生在生活化的作业中深入体验  语文教材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作业的布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