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探讨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85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可以说意义深远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会要求和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内容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 价值观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意义深远重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推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必然会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内容的创新。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是20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享受着来自父母等多方亲属的宠爱,在学校接受的是以追求高分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这些使他们在步入大学以前缺少参与真实生活的机会,由此导致他们在价值观上的缺失。
  (一)理想、信念观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是应试教育,他们仅仅满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死记硬背而不是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同时,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要求实效,速效,这就在校园内形成了一股强势的实用主义;此外,改革开放也带来一些腐朽、消极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建立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使一些大学生完全丢失了理想信念。
  (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缺失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爱国主义常常被归结为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但真正的爱国并不能仅仅停留在朴素的情感上,而应该成为一种理性的行为。相对于要成为有正确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的有为青年的目标而言,大学生的爱国情感还远远不够。
  (三)社会本位价值观的缺失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深刻地反映了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少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偏重个人,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
  (四)荣辱观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与社会公德意识不容乐观,在道德价值观上,他们对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行为规范缺乏深刻的认识,有崇洋媚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倾向。
  大学生价值观的缺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环节中的教育内容,不可否认的还存在着一定缺陷。
  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缺乏与深层次理论的衔接与运用
  可以肯定地说,大学生反感、逆反的不是价值观本身,而是那些肤浅的教育内容,那些深刻的寓于哲理思辨的教育内容是不可能受到排斥的。大学生并不是顽石,他们是善于吸收新思想、新知识的群体。因此,高校的价值观教学内容应当追求深刻,避免肤浅。
  (二)缺乏全面性,价值观教育与德育内容没有全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价值观本身就是从各种具体的价值观念抽象出来的。因此,高校价值观教育不应当也不可能脱离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必须将传授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成才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婚恋观、择业观、消费观、荣辱观等相结合,而这些内容恰恰都包含在德育教学内容之中。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存在的脱节影响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校园内与校园外的价值观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校园内的长期教育效果往往被校园外的短期误导所抵消,这种净化的环境教育使大学生缺乏处理现实生活的能力,造成他们主观判断的失误,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
  (一)实现教育内容与深层理论的衔接,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德育、哲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方面,系统性地有层次地进行教育,使经典著作注入德育教材。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二)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客体价值的认识、它支配和影响着大学生在实践中的决策过程和行为选择。所以要使大学生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要让他们了解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社会制度发展的历史和所遇到的挫折,以及我们国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措施和付出的努力,这样大学生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三)强调社会价值的实现,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当前,要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就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今日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只有加强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才能使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四)实现价值观教育与德育教育内容的统一,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高校价值观教育不应当也不可能脱离与大学生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成才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婚恋观、择业观、消费观、荣辱观教育相结合,而这些内容恰恰都包含在德育教学内容之中。
  【参考文献】
  [1]刘振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卷第1期.
  [2]辛志勇,姜琨. 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人民教育,2005(18).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长沙市血液透析单位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的状况。 方法:采用统一的透析调查表对2006年度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进行调查。选择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易于取样又能代表水
目的观察体外实验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及大蒜素干预对胃上皮细胞系MGC-803细胞Cx37、Cx43mRNA表达和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GJIC)的影响,明确大蒜素能否减低H.pylori对胃上皮细胞GJIC功能的抑制。方法胃上皮细胞系MGC-803细胞体外培养过夜贴壁后,按以下实验分组:①对照组:不加H.pylori或大蒜素,培养24、48及72h;②大蒜素组:加入大蒜素至终浓度分别为
目的:  对33例下肢肌骨系统肿瘤患者在3.0T MRI机上行常规MRI扫描及IVIM功能扫描,测量并分析良、恶性肌骨系统肿瘤及正常对照组ADC, ADCslow , ADCfast及f值。探讨IVIM各参数
【摘要】当前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决定了构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来说,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人员,做好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既是高校工作学习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教导质量的保障。本文从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探讨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路径。分析了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同时,对于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要素与系统构成给予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学习型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关键在教师的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教会学生 思考 实践与探索    在语文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应把教会学生思考作为主要问题来研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教会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下面我们将从语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作,其中很多内容都值得我们学习.在《论语》之中,“孝”是相当重要的内容.在文中,主要就对《论语》中的“孝”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授课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授课,其实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将这门艺术运筹帷幄,就可以使物理学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与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于此,以下我就对我观念中的授课艺术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来发掘物理学艺术授课的真谛。  【关键词】物理学 授课艺术     一、挖掘求知潜能  授课艺术真谛就要使学生不断地渴望获得知识和追求物理学的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
充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多一些肯定,多一些欣赏,成就孩子,小小的助手就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