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我只想努力等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2322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岚岚 陆大英 曹可可 何瑞卿 刘 晟
  2007年1月14日晚,在温布利大师赛第七局比赛中,丁俊晖打出了标志着世界顶级球员水平的单杆清台147分,成为史上创造此纪录的最年轻球手之一。
  当问及打出他职业生涯正式比赛首个单杆147分的感受时,丁俊晖说:“我从第一颗球就想打147了!”
  
  准确的定位
  
  1994年,丁俊晖和所有的同龄人一样,走进了小学的大门,对一切感觉新奇的他在学习上也是个讨老师喜欢的孩子。然而,一天放学路上途经小卖部却改变了他的人生。小卖部有一张台面有几个大洞的桌子,上面还零星散落着几个球。丁俊晖当时并不知道那就是台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趴到球台上打出了人生的第一个球,没想到那球就落到洞子里面去了。他被这种神奇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
  父亲发现儿子的兴趣之后,就带他去宜兴青少年宫练球。随着球技的日益增长。丁俊晖开始参加各种比赛,从少年的到成人的,几乎所有允许他报名的比赛他都会去参加。在10岁那年,他在南京拿到了自己第一个斯诺克比赛的冠军,
  当时,全国台球最发达的省份是广东,高手最多的省份也是广东。为了丁俊晖今后的发展,1998年,举家迁往人生地不熟的东莞,住在一间只有八平米的小屋内。
  初到东莞,一家人唯一的收入就是父亲在球房里给人家修球杆的皮头每月挣的几百元,全家人终年吃的都是2元钱的盒饭,母亲省下早餐的钱给儿子买便宜的烂水果。年幼的丁俊晖便有些抱怨,但是当得知为了他,父母卖掉了家里的房子,他暗暗发誓:我不会再乱花一分钱,我要尽快把我的台球水平提高,我需要赢得比赛,因为我和我们家需要钱。
  在这种动机的支撑下,丁俊晖集中精神,排除任何杂念,加倍努力地练球。
  在莞城二中念完初一第一个学期,丁俊晖意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有才能的人,哪怕是天才,如果不能把精力集中在一项事情上,也是没办法做出出类拔萃的成绩的,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台球上,而选择另外的方式去学习文化课呢?在学习和台球之间,丁俊晖选择了后者。
   
  专一的目标
  
  自从丁俊晖小学一年级迷上台球后,在他的作业本上,学号一栏总是填的147,大部分老师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还以为丁俊晖记错了学号,或者干脆就是成心捣乱。然而,147这三个普通的阿拉伯数字,对于丁俊晖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是台球比赛中单杆能打出的最好成绩,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为了这个目标。丁俊晖每天练球的时间长达10小时。在还没退学之前,他每天仅有的休息时间就是上午上课时间。周六周日则全天练球,牺牲了所有童年的玩乐时间。练球除了摆正姿势,还要练习准度,因此最受罪的就是眼睛。在练习的最初阶段,丁俊晖常常犯困,眼睛总是发酸发痛。枯燥而漫长的练习,对于一个只有8岁的孩子来说,是需要极大的毅力的。
  退学后,丁俊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练球时间成倍地增加了。在他的脑海中。除了练球还是练球,连晚上睡觉,也是在台球边搭个小地铺,睡醒了又继续起来打球。累了的时候。丁俊晖也想到过放弃。但是,只要一想到这是自己作出的选择,这是一条没有退路的选择,他咬咬牙又继续坚持下去。
  埋头苦练了3年后,2002年10月的亚运会上,丁俊晖意气风发,一举夺得了斯诺克台球比赛的单打冠军,改写了中国在亚运会台球项目上没有金牌的历史。  2005年丁俊晖在享有盛誉的温布利大师赛上打进八强,4月又在国际台联排名赛中国公开赛上一路击败艾伯顿、傅家俊、达赫迪和亨德利等名将,首次夺得冠军。12月在参赛水平仅次于世锦赛的英国锦标赛上挫败各路高手,问鼎冠军。
  当被贴上“世界第一”的标签后,丁俊晖执著的仍然是他的目标:“世界第一都是别人说的,我没想那么多,我只想努力。我现在还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技术,这是我最关心的事情。”
  
  乐观的心态
  
  赛场如战场,尽管对于接触斯诺克运动不久的中国人来说,丁俊晖先是打遍民间无敌手的神童,后来成为夺取世青赛桂冠的孤胆英雄,堪称民间教育成功的典范,但是,高手也有失手和情绪低落的时候。
  丁俊晖15岁那年,只身一人远赴英伦,在北安普敦的一家台球学院学球。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饮食也难以适应,丁俊晖业余时间靠看动画、学习英语度日,吃饭主要以方便面为主,生活过得相当苦闷。但是他在回忆起那段经历的时候,却说:“这就是我要过的日子。生活就是要学会忍受,只有忍受才能享受。”
  2002年拉脱维亚台球世青赛期间,丁俊晖在半决赛中以3比7落后,只要再输一局就无缘决赛。不过他最后连扳5局,反而淘汰了对手,从而进入决赛夺得了冠军。谈起这场比赛,丁俊晖说:“当时我就放得很开,没太在意胜负,结果反而赢了。所以说,比赛中有一个轻松乐观的心态很重要。”
  难怪,斯诺克故乡英伦三岛的专业人士称丁俊晖是来自东方的神秘天才,是永远没有表情的“超级冷静丁”。
  
  丁俊晖成功语录
  
  ·我唯一的经验就是刻苦,不刻苦什么也谈不上。可能还需要一些机会吧,但这也需要以刻苦训练作为基础。
  ·我觉得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所以球员有时候付出的比别人多一点,我觉得这是应该的。
  ·我只要定下了目标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必须做到。
  
  泰格·伍兹:平民小子缔造“老虎王朝”
  血统混杂的高尔夫球神童
  
  泰格·伍兹的确可称得上是“高尔夫球神童”,2岁的时候,就在1000万电视观众面前表演了swings。3岁的时候,他就打出48杆9洞的好成绩,这是成人进入等级资格的标准。5岁的时候,著名的《GOLF DIGEST》杂志对于这个百世不遇的神童做了长篇报道。10岁时,伍兹开始参加少年赛,15岁至17岁连夺3届全美青少年高尔夫球赛冠军:18岁开始参加全美业余高尔夫球赛,又取得了“三连冠”。所有高尔夫球专家都评价说,伍兹有极好的运动直觉,站立、握杆、击球,每一动作都有如教科书中描绘的一样精确,并且自然流畅,极富美感。 伍兹受欢迎,除了球技的原因外,还在于他那年轻、英俊的“帅哥”形象,以及在赛场内外都温和平静的作风。伍兹的身上有一种平民的味道,他健康的形象和灿烂的笑容把高尔夫带到普通的平民百姓中。肤色黝黑、英俊潇洒的他,尽管具有黑人、白人、中国人、泰国人和印第安人多种混杂血统,且出身平民,却 依然成了讲究身份、背景的美国高尔夫球坛上的新偶像。
  伍兹的成名还有着一层深刻的社会意义。在美国,高尔夫球一直被认为是白人中产阶层以上人家的消遣,直到60年代,才有第一位非白人运动员获准加入美国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而直到1977年,才有第一名黑人选手参加了美国高尔夫球最高赛事——名人赛。即使在今天,如果是一名有色族裔或是无权无钱之辈申请加入高尔夫球俱乐部,也通常会被“已满额”、“不属于有关职业人士”、“个人收入不够所要求的标准”等理由拒之门外。
  在伍兹的影响下,美国的青少年不分民族肤色,纷纷挥起高尔夫球杆。记得前两年有个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公司曾做过这样一个广告:一个孩子在高尔夫球场的背景下对着镜头向世界宣告自己的梦想:我是泰格,伍兹!
  
  平民小子缔造“老虎王朝”
  
  泰格·伍兹的父亲是一黑人越战老兵,40岁才与血统复杂的伍兹母亲结婚,在只能维持温饱的生活中,老伍兹发现儿子对这项“贵族运动”有着超人的灵气,于是典当了房产及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供儿子在专业训练班深造。父母在起名时常常包含着对子女的希望,他们给伍兹起的名字赫然是“老虎”,一方面,表明了小伍兹出生时身体的赢弱,父母希望他变得像老虎般强壮:另一方面,身为高尔夫迷的老伍兹期待着儿子替他完成夙愿。这个黑人老兵最不满的就是高尔夫场上白人一统天下的格局。直到后来伍兹名气大起来,获得了斯坦福大学体育奖学金,并开始把几千、几万的比赛奖金领回家,一家人才结束了拮据的日子。随着伍兹的名气大增,财富也滚滚而来,他很快成了世界上收入最高的体育明星。
  伍兹刷新了高尔夫历史上所有的纪录。在这项白人运动中,从来没有一个黑人赢得过如此的殊荣。在这项运动的百年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选手能够如此年轻,如此鹤立鸡群!还不到23岁的时候,伍兹就已经站在了高尔夫的金字塔尖上。《欧洲商业》杂志的最新调查指出。伍兹以5亿美元和个人资产缔造了“老虎王朝”,这个历史上首位PGA巡回赛的黑人高尔夫职业选手只用了九年时间。他是黑人的神话,平民的奇迹。正如他名字的意义——“丛林之虎”。
  在自己30岁生日前一个月的时候,伍兹以无可动摇的优势重新确立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回归以后的伍兹在2005年的成就是已被公认了的——6次夺冠,包括两个大满贯冠军。将要步入而立之年的伍兹曾经在2003和2004年毫无征兆地遭遇职业生涯中长达两年的低潮期,这也使得有人担心他本赛季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不过30岁对于高尔夫选手来说,是最好的黄金岁月。可以预见,未来的高尔夫世界依然会由伍兹主宰。
  
  伍兹成功语录
  
  ·要做就做第一。
  ·花一点时间去改进弱点。
  ·只有做到独一无二才不会被人替代。
  ·现在他们骑着马都追不上我。
  
  迈克尔·乔丹:我相信我能飞
  
  从小就开始叛逆
  1963年2月17日,乔丹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黑人区,随后他们一家迁到了北卡罗莱纳州的海明顿。这是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城,终年吹拂着温煦的海风。
  迈克尔常常弄出点恶作剧让父母伤神。
  五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禁止他玩斧头,他不听。有一次,他偷偷拿斧头到外面去劈柴,结果一不留神,斧头没砍中木柴,却砍到了自己的脚趾。他痛得又喊又叫,回到家里父母也手足无措,只好请来一位没有行医执照却自称是医生的女邻居,这位女“医生”上来就在迈克尔鲜血淋漓的脚趾上浇了一大盏煤油,痛得迈克尔大喊大叫,但却止住了流血。
  乔丹的父亲是个勤劳的机械修理能手,有意培养乔丹在这方面的兴趣,经常把乔丹带到车库,让乔丹帮他干活。然而,乔丹对机械没有兴趣。父亲最终放弃把乔丹培养成为机械能手的念头。他教训乔丹:“去干女人的事情吧,去呀,让她们教你洗碗刷盘。”乔丹回答:“好吧,没问题。”便再也没有跟父亲进车库干过修理活。
  母亲也试图改变一下乔丹,强迫乔丹去一家旅馆干维修工,但他只干了一个星期便辞职不干了。母亲非常生气,说:“很好,从现在起,你休想买什么东西,”乔丹却在心里默默地想:很好,从现在起我可以整天呆在家里打篮球了。
  
  英勇好斗是他的天性
  父亲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娱乐场所,特地在自家后院修建了一座篮球场,并亲临现场进行示范表演,指导孩子们学习篮球技巧和比赛规则。二哥赖利是他最早的竞赛对手。迈克尔和赖利在这里进行了无数次你争我夺的较量。在最初的一个时期,年长一岁的赖利在比分上总是领先,迈克尔对此十分恼火,不愿服输,一定要胜过哥哥才肯罢休。
  从身高来说,迈克尔上小学时就已超过哥哥赖利。十岁以后开始疯长,尤其在初中二年级的一年中就从5英尺7英寸长到了6英尺。高中毕业时已高达6英尺4英寸。这种不断增高的身体条件显然越来越有利于他战胜哥哥,但赖利的弹跳能力惊人,并且在体育训练中非常刻苦,从而弥补了个子矮于迈克尔的不足,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球技水平的提高。兄弟俩在后院篮球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体育方面迈克尔向比他大一岁的哥哥赖利挑战:在学习上他与比他小一岁的妹妹瑞丝琳比赛:在其他方面,他向自己的父母挑战。迈克尔从向其他人的挑战过程中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知道了适当的自我约束能使他在参加各种竞赛时免受伤害。
  1972年,迈克尔从电视上收看了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以后,立即兴冲冲地跑进厨房,向母亲宣称:“总有一天,我要参加奥运会篮球赛!我要赢得金牌!”
  那年,他才9岁。
  
  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他的特点
  
  从小就迷恋篮球并抱有理想的迈克尔在兰尼高中篮球队打过一段球后,却受到了一次令他终身难忘的挫折。
  一天清早,他和朋友赖洛伊,史密斯一起到校运动馆的布告栏前去看调整后的校队名单,结果才知道史密斯榜上有名,而自己已被淘汰出局!
  那天他憋着一肚子气说不出话来,虽然坚持把课都上完了,却根本不知道老师教了些什么。放学回家后,迈克尔把房门关上,然后大哭特哭了一场。母亲下班回来,迈克尔告诉她说:“我被校队除名了。”泪水马上再度夺眶而出,最后母亲也忍不住拥着儿子一起哭了起来……
  球季快要结束时,迈克尔鼓起勇气去向弗雷德·利克教练请求,允许他往后搭车随队观看比赛。教练开始说不可以,直到他再次执著要求,并答应为上场队员抱衣服,教练才点头同意。为了提高技艺,迈克尔苦练了一年,终于又回到了校队。   迈克尔本人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发生这种事,对我来说,也许还称得上是件好事。因为它让我搞清楚失望有多不好受,所以我立定志愿,发誓绝不再承受一遍那种感觉。”
  
  第一次的成功
  
  在北卡罗莱纳大学就读期间,迈克尔·乔丹曾参加过NCAA三个赛季的比赛。1981~1982赛季对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选手来说,既新鲜刺激,又不同寻常。
  在东海岸高校篮球锦标赛中,他和他的队友乘胜追击,连创佳绩,终于一路打入NCAA预决赛,最后得以于1982年夏天与乔治敦大学队进行冠亚军决赛。最充满刺激、最受人关注并使迈克尔,乔丹一鸣惊人的,还是最后那场与劲旅乔治敦大学队争夺冠军的决赛。上半场比赛结束,乔治敦大学以32比31领先。下半场开始后。比分呈“犬牙交错”,双方交替上升,在离终场时间剩下32秒时,乔治敦的控球后卫佛洛伊德发威了,跳投得分,乔治敦大学以62比61领先。关键的时刻,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教练史密斯叫了暂停。
  如果是以前,他会让老球员来完成这个“生死球”,但这次却选择了新人乔丹。
  对方球员盯住了北卡罗莱纳的“主攻手”沃斯和帕金斯,不让他们切入内线,球传到了球场左边的乔丹手中。这时,时间只剩下15秒了,乔丹果断地跳投:球在现场上万球迷和百万电视观众的眼前划出一道弧线,直落网心,北卡罗莱纳大学反败为胜,在阔别30年后,重新登上了冠军宝座。赛后乔丹因其出色的表现被选为决赛明星球员。
  比赛结束后,乔丹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校园里的英雄人物。冠军决赛时那一记神投的光环笼罩在他的头上。甚至当地的电话簿上都印着乔丹那次跳投的照片,一家餐厅推出了以“乔丹”命名的汉堡包。但乔丹并未满足,他说:“我已经不是原来的乔丹了,我用一记投篮打败了乔治敦大学,但我不愿意别人只为这件事才想起我:我要别人完完整整地记住我,不是一场球的最后几分钟,而是整场比赛,从头到尾。”
  那一天的乔丹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未来的NBA历史会因他的名字而改写。
  
  乔丹成功语录
  
  ·I BELIEVE I CAN FIY,(我相信我能飞。)
  ·我的父母。过去、现在都是我的英雄。我无法想象,让任何别的人充当我的英雄。
  ·有些人居然想靠我去扬名立万。他们想打败迈克尔·乔丹。从此成为大明星,我永远都不会让这些人得逞。
  ·我想让人知道,迈克尔·乔丹是个人,而不是黑人或是白人。我应该是个先驱者,有时我会挺身而出,反对种族主义歧视。
  ·这真的让人有些难堪。和所有人一样,我只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人,可是所有人都把我当成上帝。
  
  刘翔:没有对手就没有动力
  
  刘翔小时候喜欢看日本漫画《七龙珠》,里面的主角孙悟空从小到大,遇到过无数的对手,比如小林、短笛、贝吉塔等等,正是这些对手的存在,才激励着孙悟空不断地超越自我,突破极限。
  这点给刘翔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打玻璃球的时候,只要别人比他厉害,他就要比别人更厉害。这股精神一直激励着他超越一个又一个的跨栏对手。
  刘翔刚进孙海平指导队的时候,是队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水平最差的一个。刘翔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对手——1998年获得世界中学生运动会110米栏的冠军。比他大两岁的师兄沈真声。
  每个傍晚,刘翔都留下来单独加练。他明白自己的底子比别人差很多,要超过别人,就必须加倍努力。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南京站:刘翔以14秒06的成绩跑到了沈真声的前面,
  刘翔并未就此满足,他开始留意另一个人的名字——陈雁浩。当时的陈雁浩自1993年开始,就称霸全国,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他也是孙海平的弟子,刘翔的大师兄。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陈雁浩都是刘翔的一个远期目标,刘翔渴望自己能变得更快、更强,有朝一日能超过大师兄,但他知道自己的实力还没达到。直到2001年4月,在广东中山的一次全国田径大奖赛上,刘翔输给了陈雁浩而获得了第二名,只比后者慢了0.03秒,这是刘翔和陈雁浩之间最接近的差距。刘翔第一次产生了“可以超过陈雁浩”的信念——“我一定能超过大师兄,下次一定能!”
  那次比赛回来后,刘翔的训练更加刻苦了,连师父孙海平都有点吃惊,他开玩笑地对刘翔说:“看不出来嘛,怎么一下子练得那么卖力?”刘翔笑了笑,没有回答。但他心里明白——当一件盼望已久、原以为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一下子变得触手可及的时候,那种迫切的心情,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动力。
  机会很快就来了。十几天以后,在宁波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上,刘翔和陈雁浩又一次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一次,刘翔以0.02秒的微弱优势超过了陈雁浩,获得了冠军。那场比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那时候,陈雁浩是当之无愧的“跨栏5E”,被刘翔这个不满18岁的小孩子战胜,自然被很多媒体炒成了一条大新闻。从那以后,刘翔不懈地努力,再也没有让陈雁浩超越自己。
  随着比赛的增多,刘翔渐渐崭露头角,他将目标又转向跨栏王——阿兰·约翰逊。阿兰,约翰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跨栏王”。在110米栏20个快于13秒的成绩中,有9个是他创造的。
  在刘翔看来,阿兰,约翰逊是一座远方的大山。但连刘翔自己也没想到,他的成绩会进步得那样快,直到上海田管中心拍板,让他去参加更多的国际性大赛。于是,刘翔和阿兰的碰面,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到来了。  2002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上刘翔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第一次同场竞技。遗憾的是,刘翔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根本没有完成比赛,刘翔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整个2003年,刘翔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10次,但总是排在约翰逊的后面。这样一来,刘翔就产生了无穷的动力,做梦都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超过约翰逊。因而,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就更加严格起来,除了加强训练,他还注意研究约翰逊的技术。2004年5月8日,日本大阪,国际田联大奖赛。这次大赛上,刘翔等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刘翔跑了13秒06,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刘翔第一次战胜了约翰逊。比赛完,约翰逊第一个走向刘翔,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那一刹那,刘翔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他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这次比赛给刘翔注入了无穷的信心,尽管战胜约翰逊非常 困难,但已经有了先例。这让刘翔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态来到了雅典,在终决赛战场上。刘翔终于获得了奥运会世界冠军。
  
  刘翔语录
  
  ·像是做梦一样,当奥运冠军太辛苦。
  ·什么李小龙啊,唱歌啊,演戏啊,都和我的职业是不“搭界”的。我还是要把跨栏训练完成好,这才是我的目标!
  
  舒马赫:没有人比他更热爱赛车
  
  作为F1中最年长的车手,舒马赫已经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车王。七顶F1的王冠,绝对是前无古人,而且恐怕后无来者。即使是他最大的对手——哈基宁也不得不承认,舒马赫就是F1最辉煌的标志。
  舒马赫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源自于他对这项运动发自内心的真正热爱。
  因为热爱赛车,舒马赫对赛车的性能有着近乎偏执的高要求。他不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驾车技术,而且还不断地学习,补充更多的工程知识。
  1996年,舒马赫转到法拉利车队,那之前,法拉利的性能还不甚可靠。迈克尔到了法拉利后,主动承担起试车手的工作,这让每个人都感到惊讶。迈克尔想要控制所有的研发、检验和校正。他要掌握赛车每一个最细微的变化。他成了车队研发小组的一个真正的核心成员——每天早晨从7点开始,这位车手和他23人的车队工作组,包括机械师和工程师一起工作,要到晚上9点40分才结束,工作量大得惊人。经过改良,法拉利的性能日趋稳定,那一年,舒马赫获得了三个分站冠军。
  因为热爱赛车,舒马赫在一次次受伤后,仍然选择复出,投入比赛。
  最严重的一次是1999年英国银石,舒马赫的法拉利赛车在时速达到306公里时失控,舒马赫被困在车内,赛车随时可能起火。那一次,是他与死神最接近的一次。所幸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将他救出并送往当地医院急救。
  舒马赫受伤之后,退出还是继续Fl的抉择,再一次来到舒马赫的面前。“我之所以继续从事F1方程式运动,是因为开车能给我带来欢乐。我对开车的热爱——从中得到的乐趣——在不断给我带来动力,而且只要仍然有这种动力,我就会继续从事赛车运动。”最终车王选择了留下,并从此开始他和法拉利的巅峰生涯。
  舒马赫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驾驶者。他的一生,并不像他的荣誉履历上那样一路坦荡,一路风光。因为热爱,没有什么风险能够阻止他追求胜利的步伐,即使是母亲去世他也强忍悲痛参加比赛;因为热爱,他为赛车工程技术的研发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成为法拉利车队的核心:因为热爱,即使他翻过车,受过伤,断过腿,但他仍然坚强地飞驰在赛道上;因为热爱,付出了无尽的努力。他才成了F1之王。
  
  舒马赫成功语录
  
  ·我们谁也不是超人,只要在恰当的时候坐在恰当的车里,谁都可以战胜一切对手。
  ·只要心里有愿望,不管有多疯狂,也要试着接近它。
其他文献
宾语从句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语法点,很多人都觉得很难学。其实,只要你积累了足够多包含宾语从句的句子,你就绝对可以掌握这个重要的语法点。现在,就让我们用这12个句子轻松突破宾语从句吧!  1.She said(that)she Would be back by five.  2.The teacher asked me if I needed any help.  3.I wonder wheth
2003年前后,当“80后”这个词语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时候,“80后”还是一个比较散乱的群体,虽然有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大批比较有实力和名气的作家在维护这个群体的存在,但是却没有一次真正的凝聚;  时隔4#-后,2007年,“90后”开始登上各大媒体,随后的几年里,“90后”这个词语跟“80后”一样火爆,但是比“80后”多了很多负面的内容。“90后”的作家从数量上来说,比“80后”更多,然而,他们
大学宿舍里的同学天南地北的,大家一起吃喝拉撒睡,暴笑事件自然层出不穷。  因为小A比较有钱,在外面租了房子,不经常回来,宿舍管理员都不太认识他。大一上学期期末时,为了应付考试,他搬回来住,为的是临时抱一下佛脚,能和大家一起切磋,可以应付考试。没想他背个包一进宿舍楼,就被宿管科管理员叫住:“喂,等一下,干什么的?我们这里严禁小商小贩入内,出去出去!”因小A当时没带学生证,无法解释,只好打电话给我们。
《夏目友人帐》    绿川ゆき/漫画 白泉社《月刊LaLa》/连载  づしイをソズ·ベ一ス/动画  若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是会窃喜还是恐惧?  尽管夏目贵志已经成为了高中生,却依然没能摆脱被妖怪纠缠的生活。这不仅使他的性命受到威胁,还让他不谙世事时就落下了来自周围人的“骗子”、“说谎的小孩”这种评语,这一切都是拜自己的外婆玲子所留下的那本记录了所有被其打败的妖怪名字的手册——《友人帐》所
幸福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世界上的一切幸福都只是交换而已。  我是个另类的“90后”,另类得不像是90年代出生的孩子。我有一大堆疼爱我的亲朋好友,却一直喜欢自娱自乐,一个人逛街走路,一个人自言自语。我喜欢和男生玩恶作剧却有很多知心的女友,喜欢比自己大很多的年龄群体,有很多“80后”的朋友。  比起同龄人,我更像是“80后”与“90后”的综合体。我承认自己是个很幸福的孩子,拥有太多的爱,但我并没有成为真
“90后”的牌子被火星文砸了?    从“火星文”出现的一刻起,“90后”全体就如一只失掉尾鳍的鱼,被动地不再能自我掌控,被动地没有了清白。  “90后”关键词:火星文 玷污中国文字 抄作 坏名声 界线  顾名思义,“火星人”的语言,自然就是震撼一时,引发诸多争议的“火星文”了。  可悲可气的是,“火星文”的出现,让不少人尝到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的苦头。原以为“90后”可以像“80
手绘鞋(又称涂鸦鞋)是指使用手绘专用的环保颜料。在空白帆布鞋的鞋面画上任意喜欢的图案,以卡通居多,最初流行于美国。因其实用性、讲究创意、彰显个性的特点,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时尚潮人的追捧,特别是近年来在欧美、日韩、台湾等地刮起了“涂鸦文化”的旋风。  我手绘鞋子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不愿意循规蹈矩s不安于只在画布或者纸上描绘那些石膏像或者水果拼盘。我想让尘埃里开出花儿来,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一种理想。 
我:中国 美国的“90后”    网络、电视、音乐、新观念,让我们超速长大,而很多成年人,还死抓着传统思想和习惯不放。他们告诉“90后”,不要恋爱,不要改正大人的错误,不要说你心中的话,你的上司说什么,你就应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希望所有“90后”的家长有空的时候,想一想,假如你们是在90年代出生的,你们又会成为怎样的人?  “90后”关键词:坚持不变 扮成熟 反抗
“3Q得orz”、“1切斗4幻j,↓倒挖d”、“莪還昰願來啲莪”、“3Qu始力偶读猪,偶会 Ud”……看到这些奇怪的文字和符号,千万不要以为是乱码,因为这就是时下“90后”在网络上最风行的语言——火星文。  一边是“90后”的年轻人在网上乐此不疲地创造和使用“火星文”,并把它称为同龄人相互交流的秘密武器;另一边却是社会各界人士对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认为“火星文”是对汉字的一种破坏,更有专家称要封杀
2008年6月到7月,在灾区生活的五十多天里,我当过志愿者老师,走进过剧组生活,参加过两部地震电影的拍摄,目睹过北川中学、老虎嘴、擂鼓镇上的满目疮痍如果不是5·12,我不会思考生命的重量,如果不是5·12,我不会重新打量生命存在的意义。我把这一趟经历称为“素颜修行”!  2008年5月12日,是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黑色时间!  那场灾难,改变了我们许多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感恩、爱、坚强、苦难……这些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