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茅台酒”品牌的演进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茅台酒"品牌的演进与各时期的市场变迁及政商网络密切相关.北洋时期,茅台酒受到贵州军政高层的青睐,并参加物产博览会获奖,成为贵州名产.抗战爆发后,公教人员的大量内迁与后方贸易的封锁,改变了名酒消费的格局.茅台酒借助经营者的交际网跻身大后方市场,并形成特定名号的独立品牌.战后,茅台酒经营者通过其商业网,在国内各大城市建立代销体系,茅台酒获得更大的销售市场,进而成长为全国名酒.茅台酒的历史揭示出战争、市场及政商网络对商业品牌的形塑,也为近代经济活动中特定市场客体的演化逻辑提供了某种解释.
其他文献
《近世之学术》是梁启超经历美洲之行放弃"猖狂言革"的政治主张后又重新续写的《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八章.它是梁氏历经二十余年的清代学术史书写的开端,背后又牵涉"古学复兴"重建中国文化的取径与旨趣,在梁氏本人及近代思想史上都具有重要价值.梁氏写作《近世之学术》时,虽然放弃"猖狂言革"的政治主张,但仍有意保留一些"革命"手段对专制政府施加压力,以"破坏之建设"促成立宪政治这一根本目的.这一政治目的的延续与政治手段的改变,反映为新民主张整体不变下新民之道由重"公德"到尊"私德"的转变,进一步驱动对于中西学
道咸新学是清代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其"务为前人所不为"的态度既是学问的自然扩展,也显露出明显的"造反"意味,使清代学术在很大程度上游离出明清之际开创的风气.经学内部治学空间、门类和取向逐渐外移,而此前臣服于"汉学专制"的"一切诸学"从边缘走向中心.道咸新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对冲击中国的西教和西学做出了不同的反应,在不断受动中仍保持了能动.由于西潮冲击带来更大的转变,且西学稍后占据"新学"之名,致使道咸"新学"在学术史上呈失语状态.梳理学术史上这一重大转折,探究这一不待西潮冲击先已出现
1933年全国共有制造工厂4372家,分布在27个省区的391个县市,总体上呈现东部沿海制造工厂"连片发展"、中西部省区接受东部产业转移而形成的制造工厂"散点分布"的态势.这与东部和中西部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进入国际国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密切相关.与欧洲工业化先行国不同,20世纪前30年中国东部制造业的"连片发展"和中西部制造业的"散点分布",不仅有赖于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的引领和促进,更离不开国内超大市场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后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制造业应对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的"避风港".不
“党史育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势下,推进高校“党史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正当其时.分析推进高校“党史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性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实践中从转变教育理念与实现教育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与发挥课堂作用、用好新兴媒体与建好校园文化、健全长效机制与建强师资队伍“四个一体”,推进高校“党史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