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接受美学”在英文诗歌改编中文流行音乐歌词中的体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d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开放性与和读者的能动性。本文以赵照改编自爱尔兰作家叶芝经典诗歌的《当你老了》为例,探讨词作者在进行英文诗歌改编中文流行音乐时如何关注目标受众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接受美学;英文诗歌;流行音乐歌词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 -17-152-01
  一、引言
  2015年春晚上莫文蔚演唱的由赵照改编的流行歌曲《当你老了》触动了无数听众的心弦,广受好评,成为当年年度十大热歌金曲,也让爱尔兰作家葉芝的经典情诗《when youare old》更为读者熟知,是文学作品通俗化和民间化的典型。
  二、“接受美学”理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解构主义思潮兴起,译者的主体性和读者的能动性得到重视,阐释学以及“接受美学”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中。其中,“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接受活动是赋予作品鲜活生命的重新创造过程,读者参与作品的意义构建,翻译应更多地考虑目标受众的期待视域和接受姿态,以提高作品在目标群体中的接受度。
  三、《当你老了》歌词里的“接受美学”
  本文从主题和内容两个方而探讨歌词里的“接受美学”。
  从主题来看,该诗是叶芝写给他爱恋了一生之人的作品,其表达关乎爱情;赵照初初读该诗时脑海中浮现的是母亲,其解读关乎亲情。于是据真实的感受创作了歌词,主题由诗歌中的爱情变为歌词中的亲情。这正是“接受美学”理论所称的作品的意义由读者的解读而被再次创造。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可能不会拥有叶芝那般炽烈的爱情体验,但是父母的老去确是人生必经之事,可以引发广泛且强烈的共鸣。
  从内容来看,现代民谣以其概括精炼且平民化的语言著称;诗歌素有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和陌生化的特点。[1]本文将歌词与冰心译的诗歌(以下简称冰译)做对比,评述两者的差异。鉴于有限的篇幅,本文只分析歌词中译自原诗部分。
  ①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歌词: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
  冰译: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两者的翻译都照顾了句式整齐这一特点,无明显差异。
  ②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v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歌词: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冰译: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者,追梦当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歌词延续上句的句式,删除拿书和读书的动作描写和眼睛的细节描写,用“青春”二字加以概括。除句式整齐,意思衔接亦更紧凑。前而已写睡意昏沉,打盹这一极其生活化的场景让听众瞬间产生代入感,也更符合生活逻辑。
  ③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歌词: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冰译: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考虑到传播,流行音乐歌词的语言讲究在不落俗套的同时通俗化,比起“欢畅的时辰”,“片影”显然不属于常见表达,晓畅度不高。
  ④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歌词: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冰译: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以虚伪或是真情”这样的表达过于书面化,不符合网络时代流行音乐口语化的特征,删除“以”之后更符合歌词审美,读来亦更加朗朗上口。
  (⑤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歌词: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冰译: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冰译的“朝圣者”采用直译,该词具有明显宗教色彩,不适合作为流行音乐的歌词,而意译为“虔诚的”则更具普适性。
  ⑥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歌词: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冰译: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哀凄”与“留痕”是有朦胧之美的文学性语言。随着网络平台在传播音乐上越来越重要,歌词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直接、公开和明确的表达越来越受青睐。[2]“人们已不再以诗意的态度对待残酷的现实了,而是以现实的态度分解诗学,消解诗意朦胧的艺术感觉。”[3]这种非诗化的、直接的叙事方式,体现在歌词语言运用上的非陌生化的效果,“苍老”与“皱纹”符合此特点。
  四、结论
  《当你老了》是一个成功的改编案例,表明在英文诗歌改编中文流行音乐歌词的过程中,编译者需依据特定音乐风格的预设目标接受群体,从主题、内容或者其他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满足听众的期待视域。
  参考文献:
  [1]罗克凌,陌生化中的诗意审美——浅析济慈《夜莺颂》,绥化学院学报[J].2010(12).
  [2]苏品晶,流行歌词文化及其审美流变[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祖国颂,叙事的诗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336.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西域文化和丝路文明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西域相关的研究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发展趋势而受到人们的较多关注。但是,有关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歌的研究,目前还较为薄弱,亟待进一步加强。本论文以《历代西域屯垦戍边诗词选注》为中心,对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歌作以细致梳理,进而对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的发展作一个案探讨。  关键词:清代西域屯垦戍
摘 要:在日本文学作品中,死亡是形成艺术美感的必备方式之一,众多日本文学家不但在各自的文学世界中孜孜不倦地描绘出死亡之美,更是不惜以自杀的方式印证着自身的生死观。当一幅幅描绘死亡的画卷凝聚成群星闪耀的日本文学呈现在读者面前,透过深沉凄婉的文字,大和民族的深沉气质也跃然纸上。  关键词:日本文学;死亡美学;民族精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跨越无数座高山,  你是我最向往的那尊美景;  趟过千万条河流,  你是我最倾心的那朵浪花;  走近百花深处,  你是摄人魂魄的那枝王冠。  啊,我的女神!  你,娇妍无比  令人极尽文字难以描摹;  你,风华绝代  即便每根发丝都飘洒着秀逸;  你,卓然不群  使众生相都成了你的陪衬。  你置身树杉流岚之间,  百草因艳羡而诺诺含羞;  你徜徉在西子湖畔,  鱼儿哑然潜入暗底;  你曼妙于灯火阑
摘 要:《警世通言》共收录宋元明三代的话本、拟话本四十篇,是话本向文人化、案头化过渡的产物。作为较成熟的话本小说,其保留了话本的形式特点,尤其是体制结构特点,即其在题目、入话、正话、篇尾、散文韵文运用上的篇章体制。这使得《警世通言》在文体上同时具有体制化、口语化、通俗化、文学性、平民性等特征。  关键词:《警世通言》;话本小说;体制结构;文体形式  作者简介:刘美英(1992-),女,汉族,山东沂
摘要:程抱一的《游魂归来时》这部作品借助古希腊悲剧题材,叙事时间定位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以荆轲、高渐离历史人物为原型,虚构春娘这一人物来展开情节叙述。本文将借助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对这部作品中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进而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时间”的理解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程抱一;《游魂归来时》;叙事时间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本文以英译版《甄嬛传》(Empresses in the Palace)为素材,以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异化理论为导向,从词和句的翻译、翻译的文化缺省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任何翻译实践都不存在绝对的归化和异化。《甄嬛传》汉英字幕翻译倾向于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由于文化的复杂性,目的语无法完全传达源语的涵义,因此翻译中语义损失和文化缺省的情况是无可避免的。所以汉英字幕翻译在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
摘 要:《金锁记》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作品,通过叙述麻油店家的曹七巧婚姻的悲剧来揭示人性之恶,时代之悲哀,让读者深刻体会到那个时代女性的不幸,了解悲剧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变态;枷锁;金钱;情欲  作者简介:蒋春燕,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指导老师:缪军荣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02
同海子一起走(松坪沟游记)  同海子一起走  高山亲吻平湖的胸膛  拥抱山体的空朦  进入原住民的梦乡  同海子一起走  五彩池牵着大山的臂膀  犹抱琵琶半遮面  走进婚礼的殿堂  同海子一起走  听瀑布打开森林的音响  岩石挥动着喷泉  向着太阳放声歌唱  与海子一起走  漂流撞击冲天的波浪  倒影冰川许愿树  天光云影激情释放  同海子一起走  插上海子复活的翅膀  红叶绿水扶彩虹  策马扬鞭
作者简介:李震(2002.8-),女,满族,辽宁义县人,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二19班在读。  其实我并不认为《蒋勋说唐诗》里对诗词的解释部分有独到之处,甚至有一些名词的解释是错误的,比如:把《琵琶行》里的“缠头”解释成红色的缎带,在古代“缠头”泛指小费,一些古文中就有“赐缠头”一说,指的就是打赏小费,一般用来指给歌舞表演者的打赏。在这部分上,我认为是由于蒋勋并不是一个文学研究专家,在诗词注解
摘 要:“蜩与学鸠——大鹏”、“蟪蛄和大椿”、“日月和爝火”等的对照不仅是大小的对比,隐含着的是“大知和小知”以及人生境界的不同。本文通过分析《逍遥游》中“小大之辩”的相关论述,解读全篇的事例,阐释“逍遥”的含义。至人、神人、圣人三重境界有所差别,逍遥是去执和无我,也是循道而行,顺应和借助天道做人做事,需要注意的是,君子善假于物,有所待和自由并不对立,而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才能实现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