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数学教学 阅读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困惑不已,经反复探索后窃认为: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同一般意义的阅读过程一样,数学阅读过程也有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含了对文字、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公式图表等内容的感知和认读。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好学生阅读环节,可使他们在积极的心态下主动地感知知识背景,形成数学概念,内化知识涵义。
   但由于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严谨性以及数学知识的符号化、逻辑化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榷。
   一、给出阅读示范,教会学生读书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是专家们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其设计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读"课本,帮助他们发现数学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数学符号的含义,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示范,发挥组织者的引导作用。
   比如:在概念教学或公式教学中,教师可重读概念或公式中的关键词,用彩笔勾划出要点,帮助学生弄清其中的含义。又如在讲"三角形概念"这节内容时,可在引导学生阅读三角形概念的同时,提醒他们注意几个关键词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并思考:为什么样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不可以将三条线段写成三条线?去掉首尾顺次连接行不行?这样边读边思考问题,既可以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又为他们以后"自读"提供了示范。
   二、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科类的教材,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学生开始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较少分析思考。结果收获甚微,甚至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然后编写由详到略的阅读提纲,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慢慢地,当他们从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时,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一起始年级阶段教师要格外重视阅读习惯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阅读示范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形成较规范的阅读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防止学生的阅读流于形式,抓不住关键,教师可有计划地选择部分内容, 设计分层递进式的阅读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解读,效果颇佳。例如,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节时,可列出如下提纲:
   (1)阅读课本中的定理及逆定理,想一想怎样用几何图形和语言表述它们?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
   (3)定理或逆定理中所提出的"距离"相等是什么意思?
   (4)与角平分线上的点相比,两者有什么异同?
   (5)如何判断一条直线是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能否在三角形内找一点,使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列出提纲后,可以在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先进行一般性阅读;然后再将关键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与已有旧知识进行对比,展示差异要点;最后再启发他们去回读,去再思考,从而拓展学生头脑里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螺旋式上升。
   三、进行反馈练习,巩固阅读效果
   教学尝试中,笔者发现:有些时候尽管学生读了,想了,但他们仍是一知半解,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了阅读之后的辨别练习。我们知道,练习是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辩析,有助于学生准确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
   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通过阅的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步学会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来表述数学概念。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指导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老师或同学交换看法,探讨是非真伪。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例如:"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是"一个最简分数"?什么是"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质因数"?……阅读后一连串的问题回荡在学生脑海里。通过大家的交流、争论、计算,大家终于明白了这些数学语言的意义。
   四、拓展创新,提炼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需要学习者去挖掘。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厚到薄"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贯连起来,加以融会贯通,进而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成精练的内容。可以说,"由厚到薄"是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
   总之,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本前提,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从阅读习惯的培养到学生自觉地通过阅读来探究数学问题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相信在数学新教材教学尝试中,只要我们坚持探索,不断总结,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小活络丹加味对SD大鼠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血清中IL-1β、TNF-α、MMP-3含量的影响,探讨小活络丹加味对膝骨性关节炎防治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和药品研发提供理
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学习数学的最好动力是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师
期刊
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人类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临床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明晰。研究表明多种生长因子对心肌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