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于知识生产理论的《设计史》课程体系探索

来源 :工业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工科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设计史论教学需要重新建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针对当前课程设计与学生学科知识不匹配的问题,本文基于知识生产理论,试图从知识取向、内容体系、授课模式、教学目标四方面构建《设计史》课程体系。在新工科发展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需求下,以更新、扩展课程内容为手段,探索与建设适合机械工程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强化教学、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设计概论》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该课程基础性强、覆盖面广,是开展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很好平台。文章围绕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其如何立足自身专业特色,梳理课程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通过本文研究,以期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面对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老年公寓设计逐渐成为社会的关注点。居住空间是老年公寓最为核心的空间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老年公寓居住空间存在分类粗略、设计不够适老化、设计缺乏可变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老年公寓居住空间设计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手法,先对居住空间进行模块拆分、细化设计,再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组合变化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以期为现阶段的老年公寓居住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移动医疗APP井喷式增长,但目前存在用户体验差、同质化严重、信息可视化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移动医疗APP的发展现状,结合用户体验,提出移动医疗APP信息可视化设计思路:本能层聚焦用户的感官体验、行为层聚焦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行为、反思层聚焦用户的精神层面体验,从初级到高级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为移动医疗APP信息可视化设计带来新的思路和借鉴。
隨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日益迫切。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给高校教学模式的探索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首先基于理论视角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漆画课程教学中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漆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思路。以期有利于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中,荷兰风格派作为重要的流派之一,影响了后来的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并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从荷兰风格派的兴起入手,通过分析其艺术思想与特征对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影响,以及其经过抽象与简化后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形式上的应用,来探究荷兰风格派对伊姆斯住宅设计的影响。以期对住宅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本文以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对现有医院空间服务功能进行理论性研究与总结,归纳大医疗大健康背景下综合性医院的空间服务设计原则.最终提出对未来新型医疗空间具有参考性、
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导向与产业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文章提出了企业绩效考核评价模式介入校企合作课程成绩考核评价的思路。以工业设计实习实训课程为例,通过对各类企业工业设计岗位的绩效考核对比分析,构建了一种基于企业绩效考核评价的校企课程成绩量化考核方法,并基于课程教学内容对成绩考核关键指标进行了探究。以期通过本研究实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项目协同沟通能力以及职业行为素养能力的提升。
当提及日本设计的时候,我们时常能够感受到其简约的外形当中所蕴含的禅意美学,并被它们所传达的意境所打动。而其追求的“回归设计本真”的哲学正是受到了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物哀”“幽玄”与“侘寂”正是其中重要思想内容的体现。文章剖析了日本古典美学在民族文化当中的渗透以及对美学流向变化的影响,并举例分析在设计中是如何通过日本传统美学体现设计者所要传达的心境。呼吁中国设计师要深入了解中华传统美学的气韵并在设计中加以运用,设计出更加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作品。
数据时代悄然来临,高职院校传统课程模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亟待突破传统教学思维,打造新型数据智慧课程。鉴于此,结合多年一线职业教育经验,分析了数据时代高职课程的发展要求,论证了数据时代高职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数据时代高职课程改革发展的路径。以期打破传统课程的建设思维,打造高职院校全新的数据化课程模式,培养更多适应数据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延续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搭建线上与线下教学体系,通过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构建课程结构、拓展教学途径、扩充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兴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