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消毒隔离潜在问题分析及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染预防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手术室又是感染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高低。本文总结分析了影响手术室消毒隔离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隔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1
  
  隔离消毒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诸多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毒隔离工作也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高低,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是衡量手术室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诱发切口感染因素的有效措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管理不仅要强调环境、器械和物品的管理,还应重视手术人员的管理。下面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手术室消毒隔离潜在的问题
  1.1 人员的培训问题
  我院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有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系、护理系实习、见习学生,各外科专业进修生、研究生、医疗器械公司人员、卫生员以及新上岗的医护人员。人员结构复杂,各科轮转较快,给入科培训带来困难,进入手术室后出现无菌意识薄弱、操作违规等问题。
  1.2 器械清洗、包装存在的问题
  1.2.1 器械清洗不规范导致灭菌失败。器械清洁剂选择和使用不规范;器械处理不彻底;存在着重视消毒忽视清洗的现象。
  1.2.2 厂家器械包装不符合要求。医疗器械公司的器械盒尺寸较大,器械数量多,重量超出器械消毒灭菌标准的要求。
  1.3 消毒液使用问题
  消毒液有效浓度和使用时间掌握不准确;消毒液监测、记录不到位;不重视消毒液对人及环境的污染;自身防护意识差。
  1.4 环境问题
  手术室限制区域人员流动频繁,存在互串手术间现象;连台手术之间相隔时间较短,环境处理不到位;手术室卫生清洁不规范、不彻底、墙壁清洁不够重视;净化手术室空气过滤装置更换、维护不及时;滥用空气化学消毒剂;物品表面污染后消毒处理不够重视等问题。
  1.5 手消毒问题
  对手的清洗、消毒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达不到洗手标准要求,存在着对手消毒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个别医生洗手标准掌握不到位。
  1.6 医疗废物管理问题
  医疗废物的分类不规范,玻璃安瓿等损伤性废物与感染性废物混放;医疗废物袋内有血性液体;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医疗废物的交接落实不到位。
  
  2 应对措施
  2.1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及要求是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之一。手术室应与医院教育处、护理部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各级人员的教学管理,将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安排在新职工、大中专实习生、进修人员入院理论培训中。根据培训对象和目的,分期分批组织不同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及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工作。
  2.2 规范器械的清洗和包装
  手术器械的规范清洗是消毒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器械的规范清洗越来越被医务人员重视。规范的器械清洗不仅能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灭菌成功的保证。器械包装技术达到闭合完好性要求,控制器械包的大小和重量。器械的包装材料应选用符合GB/T19633的要求。
  2.3 正确使用消毒液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液有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并做到每人每次使用监测有效浓度并记录。
  2.4 环境的管理
  2.4.1 加强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
  手术室一切卫生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并且要在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均应每次术后认真擦拭,血液、分泌物污染处用消毒液处理。连台手术地面不能有垃圾、有线头和污染物,手术床用床单沾消毒液擦净,与上一台手术结束间隔20分钟后进行第二台手术。走廊、辅助间、办公室等每天湿式擦拖两遍。手术部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手、无菌物品等灭菌培养,并将结果备案。
  特殊感染手术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封闭手术间3天,各项培养合格后方可开启使用。
  2.4.2 限制人员流动
  监测证明,手术开始前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又出现一个峰值。说明在手术开始时人员流动大,安置体位、消毒、铺单等操作多是导致手术间空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手术室门卫的管理,根据手术的需求,控制进入手术室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数量是非常必要的。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按要求更换衣裤,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口罩应盖住整个口鼻部,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参观人员数量,每台手术要少于3人。参观人员服装颜色应与手术人员区分,以便于管理。杜绝参观人员互传手术间,尤其是不允许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
  手术间的巡回护士工作要有预见性,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巡回护士要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及参观人员的行动。
  2.4.3 净化设备管理——与工程部、技术员、物业人员合作进行
  净化空调使用时间:术前1小时开启,术后待卫生处置结束人员全部撤离后0.5小时关闭。根据手术室各项监测结果高效过滤器12~24个月更换1次,每6个月检修1次;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12个月更换1次;初效过滤器3个月~6个月更换一次。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1次,1~2个月更换1次。
  2.5 掌握正确的洗手、手消毒方法
  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器械时要做好标准预防。熟练掌握六部洗手法及洗手时机,无菌操作前、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两个患者之间、脱手套后,均要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进行有创无菌操作时,应按外科洗手程序洗手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是医院医疗废物的主要来源,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和交叉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后医疗废物应分类放入容器内,标识清楚。医疗废物袋应装至三分之二处封口保存,废物袋内不能有液体,必要时应该采用双层废物袋包装。锐利废物应放入锐器盒内封存。医疗废物应专人管理,操作时做好标准预防,防护用具用后消毒处理。加强医务人员及专职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废物严格交接,如实登记,防止出现记录不真实现象。文字记录保存3年。
  2.7 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管理
  建立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有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等人员组成,每周质控与随时质控相结合,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分析、反馈、落实改进措施,以达到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作者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
其他文献
消化性溃疡(PU)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炎症,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2006年3月~2009年8月共收治PU7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褥疮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长期卧床,营养缺乏的危重患者生命受到威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它将给临床原发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
【中图分类号】R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3    中西医结合医院兼备中医和西医两类医院作用和职能,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加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完成艰巨而光荣的目标使命。院长作为医疗单位的法人代表,对内要全面负责医院的四个文明建设,注重三个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对外代表医院接受社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术后远期潜在的严重并发症,若病情进展或处理不当将会因子宫破裂或大出血而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