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来源 :诊断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基因重排检测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15岁和22岁。例1发生于腹腔肠系膜及大网膜,例2发生于前上纵隔。镜下肿瘤细胞肉瘤样生长,交错呈束状排列,间质有明显胶原纤维;肿瘤细胞胞质较少,核呈梭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颗粒状。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45、CD20、CD79а、Pax5和MUM-1弥漫(+),例1 CD5(+),例2CD5(-),而其他抗体2例均(-)。IgH基因重排可见较强克隆性重排条带。结论梭形细胞变异型非特指性DLBCL非常罕见,需要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准确的诊断需要病理形态学观察与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检测相结合,治疗以放、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基于访谈结果,采用自编问卷对920名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与特点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六年制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由职业情感认同、职业价值认同、职业地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产生,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这对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人类科技不断进步,但是解决生态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残疾理念的变化,残疾人的社会服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助推残疾人服务工作,以佛山的残疾人服务工作为研究基础,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残疾人服务
孔子的学术风格是坚定保留古已有之的华夏文化精神。华夏文化精神的价值指向是血族的“生生”,即指向血族的生存繁衍。“仁”深刻反映这价值指向。后世往往只从道德哲学角度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拥有出色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会计专业既要注重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目的应用两种方法检测锯齿状腺瘤中CDX2基因甲基化状态,比较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方法采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和SYBR Green qPCR方法检测129例锯齿状腺瘤(包括61例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动脉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6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患者行肾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后用弹簧圈做肾动脉栓塞治疗。并
<正>管理好与自己相关的时间,承诺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贡献,铸造平凡人的精英团队,头脑风暴下做有效决策。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管理者通常会遇到四种情况,而他自己基本无法控
区域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教育的支撑,职业教育要谋求大发展也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两者相互依存。目前,北京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对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提出了
目的:探讨延迟新生儿断脐时间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200例足月顺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进行晚断脐(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