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房间隔造口术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竭效果的初步分析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皮房间隔造口术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至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采用经皮房间隔造口术治疗的5例重度IPAH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9.3±15.2)岁。患者术前经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无效。房间隔造口均采用逐级球囊递增扩张法,术后对房间隔造口术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5例患者均完成经皮房间隔造口术,无操作并发症。右心房平均压由术前的(18.9±1.7)mmHg(1 mmHg=0.133 kPa)下降至术后的(16.0±1.3)mmHg(P=0.039),主动脉氧饱和度由术前的(98.0±1.8)%下降至术后的(86.4±3.2)%( P=0.002),心指数由术前的(2.1±0.3)L·min–1·m–2上升至术后的(2.7±0.5)L·min–1·m–2 (P=0.029)。术后随访(6.2 ±1.8)个月,术前心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分级)3级3例,4级2例,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均降低1级(P=0.062);6 min步行距离由术前的(289.2±16.9)m提高至术后的(320.4±19.6)m(P=0.019);血浆B型利钠肽由术前的(550.0±35.7)ng/L下降至术后的(218.0±36.2)ng/L(P<0.00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1例患者的房间隔造口处自发闭合,其余4例患者的房间隔造口处仍为右向左分流。

结论

房间隔造口术治疗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重度IPAH不仅安全,而且可改善血液动力学,提高心功能,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中引导两枚MitraClip置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TEE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并置入两枚MitraClip的6例有症状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第2枚MitraClip的置入时机,及介入治疗的即刻效果。结果6例患者在置入第1枚MitraClip后,二尖瓣反流程度均≥2级且为中心性反流,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 Ⅱ,AngⅡ)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细胞实验,采用的是大鼠H9c2细胞系。实验将H9c2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单加AngⅡ组(1 μmol/L)(AngⅡ组)、AngⅡ(1 μmol/L)+Lyc (3.125 nmol/L)组(AngⅡ+低剂量Lyc组)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100(ApoB100)比值水平的关联以及多个SNP的交互作用对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的影响。方法对630名研究对象进行PPAR 10个SNP多态性检测。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10个SNP与ApoAⅠ/ApoB100比值水平的关联,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模型分析1
目的使用Mimics三维成像技术重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三维结构,初步评估经皮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系统)手术风险,指导封堵器选择及放置。方法入选2014年5–12月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患者10例,年龄40~85岁的心房颤动患者10例,均不愿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或口服抗凝药物有禁忌证,具有左心耳封堵适应证,且自愿参加本试验。术前行Mimics左心耳三维重建,结合术中经食道超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ACR),与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77例,根据测定的随机ACR分为3组,即ACR正常组(ACR<30 mg/g,n=723)、微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