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中被害人自陷风险的体系性位置--以德国刑法判例为线索的考察

来源 :北大法律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n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刑法判例上过失犯中被害人自陷风险问题的探讨可谓源远流长,它肇始于德意志帝国法院的梅梅尔河案,而确立于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海洛因注射器案,在此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德国刑法上一个独立的问题领域。关于被害人自陷风险的体系性地位,德国刑法判例经历了以下的立场变迁过程:从昙花一现的罪责层面的注意义务排除,到违法性层面的被害人同意,再到构成要件层面(参与他人自我危害的自我负责不可罚),最后形成分别在构成要件层面(自我负责的自我危害)与违法性层面(同意他人危害化)处理被害人自陷风险问题的格局,从而确立了被害人自陷风险问题的体系性地位:被害人自陷风险是一个不法层面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罪责层面的问题。虽然如此,德国判例上区分被害人自陷风险两种类型的做法既不具有正当性的根据,也缺乏适当的区分标准。对于这两种类型的被害人自陷风险,应当给予相同的规范评价,即应当承认两者均具有排除行为人之不法的效力,并且在这一前提下探讨这种排除不法的正当化根据。
其他文献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批商家的“老字号”.这些店铺以“诚信为本、质量上乘”为准则,数年来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如今,当你漫步徜徉于大栅
期刊
我所认知的春天作者青一青1春光,浅的倒不满桃花的玉盏春光,矮的够不着蕨菜的新芽。
本文藉由分析若干罗马法文句的翻译问题挑战当代的法律概念“人”(person)。本文呈现为何拉丁字persona无法成为地方语言person的字源,并主张person的当代用法来自19世纪的德
试想:未来,如果西方世界在政治、金融以及社会各方面重重的压力下终于分崩离析,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无用”的人文学科.国家势必会将原先投入在哲学研究的资金转而投资到科学
期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通过,标志着这部规范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法律在立法程序上尘埃落定。但法典的出台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5年,武汉钢铁集团气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气体”)以2.2亿元超额完成全年利润目标;2016年一季度,该公司已实现利润5000多万元。在企业内部生产单位减少氧气用量、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可能上不了大学,也不可能有机会出国学习.改革开放40年是我们国家发生巨变的40年,也是我茁壮成长的40年.有幸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性的变革,经历
期刊
本文借助解剖百度文库著作权侵权纠纷的例子,将批判的对象扩展到整个新经济,分析其在中国兴起的法律保障和意识形态因素,特别是新经济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解决合法性问题,
我带着一份局促不安的心情在此回复戴卡琳教授对鲁汶大学历史系(及哲学系)的批评,因为基本上我相当赞同她整篇文章的重点——非西方地区的历史研究应获得更多关注.实际上,我
期刊
2018年是第九批援疆工作奋进年,浙江省台州援疆指挥部紧紧围绕“深化兵团改革,助力向南发展”的总要求,精心谋划以健全政府职能、财务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教育卫生、产业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