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博弈、障碍及消解

来源 :当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dehuwe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已然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存在三种不同的博弈行为,即因亲缘选择而积极参与,碍于不确定性而权衡参与,存在寻租行为而虚假参与.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障碍主要源于对政策理解不深、主体意识缺乏、注重短期收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为消解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障碍,企业需关注产教融合的社会影响力,落实政策要求;通过转换客体意识,提高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制订产教融合长远发展规划,扩展收益途径;参与并完善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维护主体权益,从而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其他文献
院校协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学校改进、课程革新和教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并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中.但对于院校协作情境中大学专家与一线教师如何展开知识互动这一重要问题却鲜有实证研究涉及.通过对某一大学与中小学的跨界协作项目为典型案例进行的质性研究和多个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院校协作情境中,外部专家与学校教师的知识互动存在三种不同模式:一是外部专家主导下的知识迁移,二是教师参与的知识转化,三是合作探究导向的知识变革.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外部专家与教师知识互动的重要因素:外部专家与教师之间情境性动态变化的权力关系
我国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可追溯至20世纪初,大学以“附属中小学校”形式开展的合作,历经了萌芽期、缓慢发展期、稳步发展期、本土探索期以及转型深化期的百年历程,促使学校发展方式从“各自为政”走向“伙伴合作”、教师专业发展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升”、课程建设由“固守传统”走向“推陈出新”、课堂变革从“教学中心”走向“研究中心”.同时,也面临着大学与中小学不同文化取向的冲突、不同生态取向的冲突以及不同利益需求的冲突等衍生的困境.从新时代赋予学校发展的使命来看,走向“创生”是伙伴合作的生态模式、文化融合是伙伴合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点,也是激发民族地区内发动力的触点.从政策和理论视角出发以教育理念、资源供给、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监测体系五方面析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特征,可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入新时代,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但同时也存在着观念、资金、师资、课程、监管方面的困境.突围以上困境,需由粗放式的基本普及转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其实践路向包括: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认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加强
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铸牢边境地区国家认同的根本保障,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当前,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在思政融合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能力、多元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存在教师队伍配置机制单一等现实问题.破解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不仅需要牢固树立思政融合教育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而且需要整合多种文化资源,实现跨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配置的科学化.
教育学理研究的共同体当中,不乏少数学问气质和智识追求方面的卓越者,我们愿将他们的学术工作归入哲学式教育学研究的范畴.此类研究不仅面向学科概念与理论的既往成就,更指向教育思想世界的自由探索.所谓哲学式的教育学研究,自然是与非哲学式的研究相对,是对教育生活中连带的人类智慧的求索,而非仅仅满足于实证性教育知识的确证.
期刊
课堂志源于民族志或人种志,但又不同于民族志和人种志,它是课堂研究的专门方法,是将民族志的方法与课堂研究的对象结合而产生的研究课堂的专门方法.从课堂人种志或课堂民族志发展到课堂志,从 《课堂研究概论》到 《课堂研究方法》,王鉴教授做了大量的方法论及方法的研究,最终形成国内独成一体的课程与教学论的实践研究理论与方法.《课堂研究方法》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堂志作为课堂研究专门方法的成熟.
期刊
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历来是我国建设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学界针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定位问题以及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为当前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奠定了重要基础.尽管如此,承接已有研究成果,当前研究存在重复和停滞问题,主要体现在尚未开展关于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学性的必要论证研究;尚未形成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定位的普遍共识;尚未解决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等三个方面.鉴于现状,未来研究建议基于对职业与工作的正确理解,通过厘清对口就业与学历的关系,检验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科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革新的挑战下,劳动者的技能和工作是否匹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通过2,476份北京市信息技术和养老护理等行业员工的调查问卷分析发现,超过三成的北京市劳动者技能不能满足当下工作所需;有12%的劳动者存在技能的落伍问题.利用序次和多分类逻辑斯特模型回归发现,相比于技能匹配的个体,技能不足对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流动(跳槽)均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过度技能对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流动(跳槽)呈现明显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效应高于技能不足的影响.对此,从关注劳动者技能“折旧”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已由规模扩张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一些职业院校由于组织行为简单化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分析职业院校组织行为简单化的特征,发现存在办学模式主体单一,人才培养目标失衡、方式简单,缺乏动态的课程调整机制,教学过程未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教师培养中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认识不足等五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透过职业院校组织行为简单化的表征,将上述影响因素划分为大要因、中要因、小要因三个层次,以低层次因素作为高层次因素的原因,从而找到可依此改进的“原因的原因”.最后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思政课在线教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思政课在线教学三个环节的现状:在教学预设与准备阶段,教学设计偏向预设性、个性化辅导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支持不足,网上资源和文字教材所占比重较大;在教学组织与实施阶段,课前导学使用频率不高,课程督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等;在教学评价与监管阶段,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行,试题库和监管机制有待完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思政课在线教学存在设计上以网络课程和在线直播为主,实施上以教学前期和集中辅导为主,评价与监管上以形成性与终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