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艺人”到“艺术家”——论14—19世纪欧洲艺术市场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19世纪在西方艺术史的发展中举足轻重,也是欧洲艺术市场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就艺术、艺术品和艺术家的地位而言,在开放的艺术市场形成之前,艺术赞助人通常把艺术家和普通手工艺人都视为体力劳动者,他们一般只重视艺术品的题材与内容,轻视甚至鄙视艺术家,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独创性和个性,艺术家的地位和个人价值尚未得到认可和重视。但从文艺复兴开始,艺术赞助人关注的重点逐渐从艺术品转向艺术家自身的才能和技艺,具体表现在艺术家独立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大。通过具体的案例可以分析出14—19世纪的艺术赞助模式
其他文献
国家政策指引、高职院校重视、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研究人员不断进行理论探索,诸多因素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过程中合力引发了“课程热”。本文分析了“课程热”在我国兴起的
新疆舞蹈文化是中华舞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领域出发,研究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舞蹈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更为适合南疆地区舞蹈文化发展的
针对供热机组热电耦合、对电网深度调峰适应性差的问题,在对比分析典型汽轮机旁路供热改造方案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以东北地区某超临界350 MW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汽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