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是思品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分析课程整合的意义,提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33-02
教育教学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已经成为教学的极其重要的工具。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呢?应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和课程融为一体。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来说,更要重视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这样能够改变传统的死板的说教的教学氛围,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快乐的认知工具,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树立法律意识,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信息技术和思品课程整合的意义
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旋转。但是新的课程下,教师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了课程的开发者和决策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和思品课程的整合,教师能够通过信息工具研究教学,开发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技术的支撑,通过课程的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是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这一点。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陷入说教的泥潭,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自主思考的人,只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对于处于叛逆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教学效果也就好不到哪里去,教育目标也就无法达成,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程整合,把知识和能力通过整合化的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多媒体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地探讨交流,并进行充分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厌学,从学习内容上来说是对说教和灌输的反感,从学习形式上看是对陈旧教学方法的厌倦。信息技术参与的课程整合则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论是图片和影音的结合,还是文稿的演示,还是网络的讨论,都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知识短文的阅读、教师的分析、学生的记忆和背诵,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倦怠,另一方面由于方式的单一,造成记忆的低效和能力的低效。采用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可以变呆板的机械的记忆为生动的启发和热烈的讨论,这种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由于其多媒体特性,传递的信息量大、形象性强、材料新颖,具有很强的拓展功能,是单纯的教师讲解所无法比拟的,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挖掘了教学的深度,拓宽了教学的广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 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课程整合应考虑思想品课程特点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实现知行结合,在学习中实现思想渗透和能力提升,重视知识的理解,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使学生由知到行、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升华思想,完善人生价值观。因此,在课程整合中一定要遵循认知规律,由事例到知识,由感知到思维、认知到情感,由理论到实践。不能单纯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罗列知识、机械地总结理论,应该符合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便利工具,搜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与教材相互启发的材料,起到拓展学生知识技能、扩充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生活经验、完善学生道德观念的作用。
课程整合要探索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文字处理、图像展示、动画影音效果丰富多彩,因此,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出来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能够最大程度刺激学生各个方面的感官,加深他们的记忆。因此,要在课程整合中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思品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形象的动画故事来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整合应该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整合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课堂整合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由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因此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展开讨论思考,明辨是非,联系社会现象深入反思,最后思想熏陶积极践行。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动画故事式,也可以采用图片展示式,还可以采用现实链接式。在联系实际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学生能够受到极强的情感冲击,因为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比如在学习法律内容时,可以联系当前的一系列腐败案,让学生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认识到违法必究的严重性。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了,在生活中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做个守法的好公民。
课程整合要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的时空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应该积极利用网络信息,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的时空。比如在学习“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收集环境污染图片、视频,建立环保图库;整理相关环保文章,形成环保成果资料库;搜集关于环保的立法,为环保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调查本地环保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向相关部门或群众进行呼吁宣传,为建设美丽的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完全转移到网络研究学习上去。
3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课程整合,对教学效果起到鲜明的作用,给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在教学中不要陷入唯信息技术的泥潭,对整堂课进行满堂灌,让课堂成为计算机操作课,这也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应通过课程整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2]周娇艳.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 思想品德;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133-02
教育教学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已经成为教学的极其重要的工具。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呢?应该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实现课程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和课程融为一体。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来说,更要重视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这样能够改变传统的死板的说教的教学氛围,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快乐的认知工具,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树立法律意识,并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信息技术和思品课程整合的意义
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旋转。但是新的课程下,教师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了课程的开发者和决策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和思品课程的整合,教师能够通过信息工具研究教学,开发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技术的支撑,通过课程的整合,更好地实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是具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传统的教学忽视了这一点。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陷入说教的泥潭,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自主思考的人,只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对于处于叛逆时期的中学生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教学效果也就好不到哪里去,教育目标也就无法达成,这种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程整合,把知识和能力通过整合化的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多媒体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特别是通过多媒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主地探讨交流,并进行充分合作,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厌学,从学习内容上来说是对说教和灌输的反感,从学习形式上看是对陈旧教学方法的厌倦。信息技术参与的课程整合则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论是图片和影音的结合,还是文稿的演示,还是网络的讨论,都有效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知识短文的阅读、教师的分析、学生的记忆和背诵,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倦怠,另一方面由于方式的单一,造成记忆的低效和能力的低效。采用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可以变呆板的机械的记忆为生动的启发和热烈的讨论,这种积极主动的探究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由于其多媒体特性,传递的信息量大、形象性强、材料新颖,具有很强的拓展功能,是单纯的教师讲解所无法比拟的,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挖掘了教学的深度,拓宽了教学的广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 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课程整合应考虑思想品课程特点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实现知行结合,在学习中实现思想渗透和能力提升,重视知识的理解,更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使学生由知到行、由理论到实践,进而升华思想,完善人生价值观。因此,在课程整合中一定要遵循认知规律,由事例到知识,由感知到思维、认知到情感,由理论到实践。不能单纯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罗列知识、机械地总结理论,应该符合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便利工具,搜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与教材相互启发的材料,起到拓展学生知识技能、扩充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生活经验、完善学生道德观念的作用。
课程整合要探索新颖灵活的教学手段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文字处理、图像展示、动画影音效果丰富多彩,因此,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出来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能够最大程度刺激学生各个方面的感官,加深他们的记忆。因此,要在课程整合中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思品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形象的动画故事来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整合应该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整合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课堂整合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由于其知行合一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因此要求在教学模式上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展开讨论思考,明辨是非,联系社会现象深入反思,最后思想熏陶积极践行。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可以采用动画故事式,也可以采用图片展示式,还可以采用现实链接式。在联系实际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搜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材料,学生能够受到极强的情感冲击,因为这就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生活。比如在学习法律内容时,可以联系当前的一系列腐败案,让学生认识到学法的重要性,认识到违法必究的严重性。学生思想上认识到了,在生活中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做个守法的好公民。
课程整合要利用网络拓展学习的时空 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应该积极利用网络信息,进一步开发教学资源,拓展学习的时空。比如在学习“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收集环境污染图片、视频,建立环保图库;整理相关环保文章,形成环保成果资料库;搜集关于环保的立法,为环保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调查本地环保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向相关部门或群众进行呼吁宣传,为建设美丽的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研究性的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完全转移到网络研究学习上去。
3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为工具的课程整合,对教学效果起到鲜明的作用,给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在教学中不要陷入唯信息技术的泥潭,对整堂课进行满堂灌,让课堂成为计算机操作课,这也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应通过课程整合,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2(7).
[2]周娇艳.信息技术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