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怎样告别孤独感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q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生孤独感的心理原因
  
  生活中,不少空巢老人的心灵被孤独感所包围。孤独感不同于孤独生活本身,它是老年人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而在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是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的结果,表现为较复杂的心态和行为。有专家曾对13963名城市老人调查,发现40%的老人有孤独、压抑、心事无处诉说之感。老年人告别社会重返家庭后,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独,心理往往趋于脆弱。如果身体再不好,更易对自身的价值表示怀疑,消极悲观,甚至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对于老年人的这种状态,有人称之为“老年空巢孤独征”,是比较形象而贴切的。但是,“空巢”这种生活情境并不是必然地决定了老人的孤独感,同是空巢老人,孤独感的体验并不一样,这就是个人心理方面的原因了。
  首先是人际反应特质不同。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因人际关系基本反应倾向不同,不同的人会表现为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正是不同人际反应特质,造成了人们对人际交往需要的不同强度。有些人交往的需要不是很强烈,甘愿避开喧闹的人群,独居于陋室之中,钻研思考问题,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他们虽然儿女离家或是孤身一人,却没有孤独的痛苦。相反,有些人交往的需要较强,所以,当面对空巢生活情境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体验到孤独感。
  其次,是气质类型不同。
  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胆汁型;二是多血型;三是黏液型;四是抑郁型。大量的研究表明,气质类型上属于抑郁质与黏液质的老年人容易孤独。因为黏液质的老年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待人容易冷漠,内心不易外露;而抑郁质的老年人多愁善感,胆小孤僻。内向的老年人,更多地注意自封的内心世界,不爱与人交往,喜欢深思而孤僻,特别是在新的情境里,多半沉默。
  再有,是自我认知不同。
  孤独的老年人又往往自我认识不足,容易过低地估计自我。他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在与人交往时,爱拿自己的短处去与他人的长处比较,认为自己的家庭出身、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工作单位都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便逐渐与人疏远而自我封闭。也有一些老年人过低地估计他人,将他人看得一无是处,并强烈地希望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因而与一般人难于交往,自然会在孤独的泥坑里越陷越深。
  
  告别孤独感的心理策略
  
  面对空巢孤独感的老年朋友,怎样进行心理自救?
  
  心理自救方法之一:认知疗法
  老年朋友首先要看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家立业,从父母身边独立出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事事处处都离不开父母,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心理自救方法之二:行为疗法
  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向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例如,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邻居聊天10分钟;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20分钟,并与其中的一位多聊10分钟;第三星期,保持上一星期的交友时间,找其中的一位作不计时间的随意谈心;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找其中的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活动;第六星期,尝试与陌生的人交往。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加剧自己的孤独感。所以,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态变得开朗。
  
  心理自救方法之三:婚姻疗法
  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才是真正终身的伴侣。孩子离巢,老年夫妇应该及时地将情感转向老伴儿,夫妇俩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余暇活动,加强夫妻情感交流,进一步改善夫妻关系,以此去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真空”。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重建家庭,使自己的情感有可靠的寄托,摆脱孤独。
  
  心理自救方法之四:生活疗法
  摆脱孤独的最佳策略是从创造良好生活情境入手。这有两层意思:离巢并不等于断绝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给他们更多的体贴和帮助,注意消除误会,吸引他们经常回家来团聚。或者,如果条件许可,老人可以在儿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这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还有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是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范围,注意开拓新的丰富有益的业余生活,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击剑、种花、饲养动物等活动中,获得乐趣,有助于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脱离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也只是一个人,但是,全身心投入到其中的时候,孤独感已经悄然消散了。
其他文献
汉字的“欲”字作何解释?欲:欲望;欲念。——《辞海》;狡贪欲也。欲即欲望,贪欲。——《说文解字》。历代的一些哲人们对“欲”也有许多精辟的诠释。如,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告诫人们要清心寡欲,不要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更是一语中的,一针见血。成为千古名言。2003年,我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提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曾一度思想上觉得失
我们知道,人感染了细菌会得病,机体受了创伤会发病,饮食不注意卫生会生病,却往往忽视了另一种非常常见、却又不足以引起人们注意的致病因素,这就是不正常的情绪变化。下面这些疾病皆由不良的情绪所致:  情绪性头痛 日常生活中,人们爱把一些棘手难办的事说成是“令人头痛的事”。从医学角度来看,不良的情绪,如紧张、焦虑等,确实可以引起头痛。现已知道,常见的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就与不良情绪密切相关。著名的研究头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