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细胞毒素靶向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a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长抑素受体广泛表达于各种肿瘤组织.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与毒素或化疗药物偶联,可以选择性结合到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生长抑素受体上,毒素内化进入靶细胞.其主要优点在于能减轻常规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并增强抗癌效应。

其他文献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可向多种细胞、组织类型分化的细胞。Bmil基因在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中起关键的作用。干细胞与很多肿瘤的发生有关。增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以改变干细胞的生物特性,进一步导致肿瘤的发生。
期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癌中高表达,与其生长和转移有密切关系,并在食管癌的诊断和判断预后中起重要作用.以VEGF及VEGF受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血管形成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研究发现,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其受体在许多肿瘤细胞株和组织中广泛分布,起着促进有丝分裂、刺激血管生成、抑制凋亡及促进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等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其特异性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因此,ADM可能作为人类肿瘤细胞的存活因子而具有辅致癌作用。
期刊
人类巨细胞病毒属β-疱疹病毒亚科,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胶质瘤组织存在人类巨细胞病毒;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易感染人类巨细胞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可诱导细胞恶性转化和关键性细胞调控通路功能障碍,如产生免疫耐受、出现基因突变、细胞周期调控异常、细胞凋亡异常、新生血管形成,有一定致瘤性.因此,人们推测人类巨细胞病毒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作用。
骨髓、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已成为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可早期诊断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目前乳腺癌微转移标记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小黏蛋白、人乳腺珠蛋白(hMAM)、黏蛋白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maspin)、细胞角蛋白(CK)19等。
类固醇硫酸酯酶(STS)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恶性组织,并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相关.乳腺癌组织通过STS可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雌激素和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甾体类化合物,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STS的活性可以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有部分STS抑制剂在体内外试验中显示了对肿瘤细胞较好的抑制作用。
癌症恶病质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综合征,是肿瘤组织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肿瘤组织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及特定因子作用于机体,而机体应激产生全身急性反应及神经内分泌反应,如此相互作用导致恶病质.同时,患者的年龄、体力活动水平和肌肉蛋白的异常代谢也被认为与癌性恶病质发生相关.目前,临床治疗癌性恶病质的策略主要针对改善患者的厌食症状,随着对发病机制深入了解,一些具有明确靶点的药物研究成为热点。
晚期卵巢癌患者合并恶性腹腔积液的概率较高,腹腔化疗可直接作用于整个腹膜腔表面有利于治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维持时间长、药物和肿瘤直接接触、全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使用。
期刊
肝癌化疗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分子及基因机制,而忽略了抗癌药物瘤内分布不足的作用,这一机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有着相当甚至更大的影响.药物的瘤内分布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质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而通过药物结构的改进和新生血管干预对微环境的改善能更好地提高肝癌化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