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热电部发电机失磁保护误动及拒动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关键词]失磁保护 误动 拒动 PT相位 CT极性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20037-01
天津石化热电部一期工程有4台25MW发电机,其中#1、#3发电机经双卷变压器接入110KV母线,#2、#4发电机经三卷变压器接入110KV母线与35KV母线,2005年这4台发电机保护均更新为国电南自有限公司的DGT-801A型微机保护。#1发电机、113线路与110KV 4母线相连,#2、#3发电机、114线路与110KV 5母线相连,110KV母线通过113、114两条线路与上古林220KV变电站相连。2008年7月4日23时50分,#3发电机接带20MW有功,12MVAR无功负荷,正常运行中突然跳闸,MK开关及110KV断路器断开,汽轮机及发电机停运,电气主控室光字显示为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110KV故障录波器显示114 A相电流突变。
一、原因分析
保运继电保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当时现象以及发电机微机保护装置记录判断确实是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但是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动作行为是否正确呢?下面做具体分析:
(一)发电机阻抗型失磁保护原理与定值。正常运行时,若用阻抗复平面表示机端测量阻抗,则阻抗的轨迹在第一象限(滞相运行)或第四象限(进相运行)内。发电机失磁后,机端测量阻抗的轨迹将沿着等有功阻抗园进入异步边界园内。失磁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机端电压下降或系统电压下降。
阻抗型失磁保护,通常由阻抗判据(Zg<)、转子低电压判据(Vfd<)、机端低电压判据(Ug<)、系统低电压判据(Un<)及过功率判据(P>)构成。
保护输入量有:机端三相电压、发电机三相电流、主变高压侧三相电压(或某一相间电压)、转子直流电压。其保护逻辑图如图一。
发电机失磁保护(阻抗原理)定值如下表一:
注:失磁保护中,其计算阻抗为三相综合阻抗
(二)电气值班人员反映,事发当时系统电压稳定,发电机运行正常;经值长与上古林变电站联系,当时上古林变电站内145母联断路器跳闸。另电气值班人员反映,#1发电机在将其静态励磁由手动切换至自动时,由于静态励磁装置故障,曾出现两次失磁,但是#1发电机失磁保护没有动作。
(三)#3发电机停运后,继电保护人员与运行值班人员一起对PT、CT一二次回路进行检查测量,对发电机转子及励磁回路进行了检查测量,未发现异常。微机保护装置无异常报警,运行正常。继电保护人员调出以前#3发电机失磁保护校验记录,也没有发现异常。测试记录如表二、表三:
表二:
结论:保护逻辑正确,信号正确,出口方式正确。
但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由于当时无其它备用机组,而热电部严重从系统受电,有关人员决定:#3机先冲转至3000转/分,然后做一下励磁机空载及负载试验。试验结果,一切正常。根据生产安排,#3发电机于7月5日13时15分并入系统。
(四)#3发电机并网后,继电保护人员检查微机保护装置,发现状态监测中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为-25Ω,#1发电机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为-40Ω,#2发电机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为28Ω,而发电机失磁保护定值是-12Ω。
(五)以#1、2、3发电机机端AC线电压为基准,分别测量发电机各自中性点CT电流,结果显示#1、#3发电机与#2发电机同相电流相位基本相差180度。
二、结论
(一)正常运行中,PT与CT极性接线无误的情况下,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是正值,根据#1、#3发电机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判断,应该是发电机端PT相位或发电机中性点CT的极性接反了;而在发电机停运时做的保护校验,在保护屏通入的电流是正向流入,是不能完全模拟实际运行状态的。
(二)进一步分析发电机端PT相位,凡测量回路中用到此电压量的地方,如有功、无功表计显示正确,证明发电机端PT相位没有接反。
(三)发电机变压器组差动保护与发电机失磁保护共用发电机中性点CT,而发变组差动保护相量正确,差流基本为零,证明发电机中性点CT在差动回路中接线正确。唯一的结论应该是在失磁保护中发电机中性点CT极性接反了,这次#3发电机失磁保护应该是误动作。引起误动作的诱因应该是上古林变电站145母联跳闸,导致#3发电机电流突然增加,阻抗值突然减小至动作值。
(四)#1发电机两次失磁,其拒动作原因是进相时正好PT电压相位翻转,与反极性的CT 比较得到正值阻抗。
三、改进措施
为保证失磁保护及发变组差动保护中CT的极性正确,#1、#3发电机停运后,从主变高压侧、发电机中性点处以及厂用6KV侧CT根部将极性倒过来;发电机退出运行前,将#1、#3发电机失磁保护暂时退出。
参考文献:
[1]国电南自,DGT 801A数字式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失磁保护 误动 拒动 PT相位 CT极性
中图分类号:TM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020037-01
天津石化热电部一期工程有4台25MW发电机,其中#1、#3发电机经双卷变压器接入110KV母线,#2、#4发电机经三卷变压器接入110KV母线与35KV母线,2005年这4台发电机保护均更新为国电南自有限公司的DGT-801A型微机保护。#1发电机、113线路与110KV 4母线相连,#2、#3发电机、114线路与110KV 5母线相连,110KV母线通过113、114两条线路与上古林220KV变电站相连。2008年7月4日23时50分,#3发电机接带20MW有功,12MVAR无功负荷,正常运行中突然跳闸,MK开关及110KV断路器断开,汽轮机及发电机停运,电气主控室光字显示为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110KV故障录波器显示114 A相电流突变。
一、原因分析
保运继电保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当时现象以及发电机微机保护装置记录判断确实是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但是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动作行为是否正确呢?下面做具体分析:
(一)发电机阻抗型失磁保护原理与定值。正常运行时,若用阻抗复平面表示机端测量阻抗,则阻抗的轨迹在第一象限(滞相运行)或第四象限(进相运行)内。发电机失磁后,机端测量阻抗的轨迹将沿着等有功阻抗园进入异步边界园内。失磁还可能进一步导致机端电压下降或系统电压下降。
阻抗型失磁保护,通常由阻抗判据(Zg<)、转子低电压判据(Vfd<)、机端低电压判据(Ug<)、系统低电压判据(Un<)及过功率判据(P>)构成。
保护输入量有:机端三相电压、发电机三相电流、主变高压侧三相电压(或某一相间电压)、转子直流电压。其保护逻辑图如图一。
发电机失磁保护(阻抗原理)定值如下表一:
注:失磁保护中,其计算阻抗为三相综合阻抗
(二)电气值班人员反映,事发当时系统电压稳定,发电机运行正常;经值长与上古林变电站联系,当时上古林变电站内145母联断路器跳闸。另电气值班人员反映,#1发电机在将其静态励磁由手动切换至自动时,由于静态励磁装置故障,曾出现两次失磁,但是#1发电机失磁保护没有动作。
(三)#3发电机停运后,继电保护人员与运行值班人员一起对PT、CT一二次回路进行检查测量,对发电机转子及励磁回路进行了检查测量,未发现异常。微机保护装置无异常报警,运行正常。继电保护人员调出以前#3发电机失磁保护校验记录,也没有发现异常。测试记录如表二、表三:
表二:
结论:保护逻辑正确,信号正确,出口方式正确。
但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由于当时无其它备用机组,而热电部严重从系统受电,有关人员决定:#3机先冲转至3000转/分,然后做一下励磁机空载及负载试验。试验结果,一切正常。根据生产安排,#3发电机于7月5日13时15分并入系统。
(四)#3发电机并网后,继电保护人员检查微机保护装置,发现状态监测中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为-25Ω,#1发电机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为-40Ω,#2发电机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为28Ω,而发电机失磁保护定值是-12Ω。
(五)以#1、2、3发电机机端AC线电压为基准,分别测量发电机各自中性点CT电流,结果显示#1、#3发电机与#2发电机同相电流相位基本相差180度。
二、结论
(一)正常运行中,PT与CT极性接线无误的情况下,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是正值,根据#1、#3发电机失磁保护显示测量阻抗判断,应该是发电机端PT相位或发电机中性点CT的极性接反了;而在发电机停运时做的保护校验,在保护屏通入的电流是正向流入,是不能完全模拟实际运行状态的。
(二)进一步分析发电机端PT相位,凡测量回路中用到此电压量的地方,如有功、无功表计显示正确,证明发电机端PT相位没有接反。
(三)发电机变压器组差动保护与发电机失磁保护共用发电机中性点CT,而发变组差动保护相量正确,差流基本为零,证明发电机中性点CT在差动回路中接线正确。唯一的结论应该是在失磁保护中发电机中性点CT极性接反了,这次#3发电机失磁保护应该是误动作。引起误动作的诱因应该是上古林变电站145母联跳闸,导致#3发电机电流突然增加,阻抗值突然减小至动作值。
(四)#1发电机两次失磁,其拒动作原因是进相时正好PT电压相位翻转,与反极性的CT 比较得到正值阻抗。
三、改进措施
为保证失磁保护及发变组差动保护中CT的极性正确,#1、#3发电机停运后,从主变高压侧、发电机中性点处以及厂用6KV侧CT根部将极性倒过来;发电机退出运行前,将#1、#3发电机失磁保护暂时退出。
参考文献:
[1]国电南自,DGT 801A数字式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