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宅基地流转对策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199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李春山(1980.07-),男,汉族,福建安溪人,在职研究生,华侨大学,研究方向:宅基地流转。
  摘要: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宅基地流转是对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土地用益物权的保护,并且用益物权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资格和法律个体是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只有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成员才拥有对农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本文就从宅基地流转对策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宅基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用益物权;对策
  由于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法律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流转行为缺乏管制与规范等,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完善宅基地流转制度,促进宅基地流转的合法化发展。
  1.农村宅基地流转概述
  农村宅基地指的是通过划拨的方式,国有经济组织或者集体经济组织给组织内部成员建筑住宅的国有土地或者集体土地,是我国农村非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所有,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无偿获得并且没有固定时间限制的宅基地上的住宅建设等辅助设施,并且宅基地所有权人可以对宅基地和宅基地上建造的住宅和辅助设施进行使用、收益、处分等行为[1]。
  2.目前农村宅基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法律不健全,缺乏法律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案例不胜枚举,往往由于一方当事人的权益没有的得到保护,双方之间纠纷不断,严重影响了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方式主要包括买卖房屋、房屋出租、抵押、质押、置换、国家由于建设用地征收等方式,这些流转方式都受到法律保护。但是,由于我国立法在农村宅基地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法律对宅基地流转过程和结果进行保护和监督,很多的相关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出现了相互矛盾的地方,对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概念界定模糊,因此,在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2]。当时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流转是不可能实现的,农民的自留地以及宅基地上的辅助设施都不可以转让和买卖,我国对农村的宅基地一直都管理的比较严,对于宅基地流转一直都采取否定的态度。
  2.2市场流转面临体制性问题
  从农村宅基地所有权人的角度出发,当然不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宅基地无偿交给他人使用,因此,造成了大量的宅基地空置,大量资源的浪费。我国《物权法》规定,农村宅基地的流转要以登记的方式来确定所有权人,同时由于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加大,宅基地的流转市场发展迅速,宅基地价格不断上升。基于此,宅基地的流转体制必须改革,要符合实际的宅基地流转情况。如果宅基地流转体制固化,就会严重影响归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宅基地流转和房屋流转的管理,阻碍社会发展。
  2.3流转行为缺乏管制与规范
  目前,我国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缺乏监督,没有固定的规范来进行制约,导致宅基地流转市场混乱,管理松懈,市场发展缓慢。因为宅基地流转规范只对村民申请的宅基地面积做了严格的要求,但是对其地点却没有详细规定,因此,农村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建造基本上是依照当地的习惯进行的,缺乏统一性和整体性。比如,生产地点和生活地点相重合,生产布局不合理;生活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等,最严重的就是农村宅基地周围的垃圾处理不当、人畜混杂、随意搭建厕所等,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基于此,必须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定明确而规定,加强管制。
  3.针对流传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不断完善宅基地登记制度
  要减少农村宅基地纠纷,就要加强关于宅基地的立法管理工作,完善宅基地的等级制度。我国《物权法》明确表示,一切不动产的所有权按照登记制度来确定[3]。因此,我国必须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农村宅基地作为一种必需品,已经进入市场进行流通买卖,因此,我国必须对宅基地流转的相关事项进行确定,通过立法对此进行规范。立法者要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状和相关的习惯,制定出关于宅基地流转的统一法律法规,明确的之处农村宅基地;流转中出现的具体内容和处理措施,使宅基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发挥效益。
  3.2加强政府监督,促使流转土地规划合理
  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事项,政府必须加强监督,这样才能够保证宅基地流转的风险降低。农村宅基地上经常存在多个利益主体,流转过程中手续比较麻烦,收益分配问题处理比艰困难。农民在分配、处置宅基地和其辅助建筑时,还要受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制约,因为农民虽然对宅基地享受无偿、无固定时间限制等使用权和用益物权,但是在进行宅基地流转的过程中,用益物权已经转移,对宅基地的使用权转化成了有期限规定的法定租赁权。因此,农民在收取宅基地流转收益时,需要上交一定的租赁费给集体经济组织。基于此,政府要对农村宅基地加强监督,使宅基地流转能够合理,促进市场发展。
  3.3合理配置流转土地,实现土地管理集约化
  目前,我国的农村宅基地在管理和流转方面已经开始采取合理配置的方式,对流转宅基地进行集约化管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分两换的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自愿、自主的原则,对宅基地进行承包和划分。用农村的宅基地置换城市的房屋,以搬迁和土地流转为基础,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等福利。通过这些置换方式,将宅基地的所有权转给他人或其他组织,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发展的策略。政府也可以加强引导,对宅基地的流转方式采取两分两换的措施,对广大农民朋友讲清楚,实行资金补偿的措施,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对限制的农村宅基地进行集约化管理,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实现宅基地的最大利用率。而且,政府还对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定了配套的制度,能够保证农民的生产生活,减少因为宅基地流转而导致的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语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农村的宅基地流转非常频繁,但是农村宅基地流转中的问题却非常严重。因此,文章对宅基地流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宅基地流转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作者单位:华侨大学)
  参考文献:
  [1]丁皓希.关于山西农村宅基地流转现状及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10,03:23-26.
  [2]王月燕,肖璐,黄佳佳.关于农村宅基地流转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10:217-218.
  [3]李梦媛.农村宅基地流转对策研究文献综述[J].福建农业,2015,08:10.
其他文献
这次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外贸业务骤减,加上国内各种因素引起的企业经营成本上升,使企业因存货积压而无法回笼垫付的流动资金,最终造成
(一)rn“世界城市”是近年来关于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最新表述.从世界城市的一般定义看,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至少应具有以下特征:
摘 要:现行《刑法》与1979年《刑法》相比,扩大了财产刑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财产刑的惩罚力度,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从目前财产刑的适用和执行情况来看,仍存在较多问题,财产刑的适用与预期的立法目的尚存在一定的距离。  参考文献:立法目的;财产刑;执行措施  一、财产刑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没有规定执行财产处罚的期限和执行财产处罚的期限。由于中国尚未建立被告人的个人财产转移制度,被告
无论是古代的私塾,还是现代依托网络、卫星所开展的远程教学,中国“教书育人”的模式本质上都是以“施教者”为中心开展的——这一点自孔孟以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性改变。然而,
全民户外运动的态势,在法国已从萌芽期过渡到茁壮成长期,同时形成了一个日臻成熟的体育用品产业。法国已成为欧洲体育用品销量最大的地区。
能不能发挥育人作用,是衡量党史工作的重要标准,更是体现党史工作社会价值的客观依据,要充分发挥党史育人作用,必须首先明确党史育人的根本任务,并着力解决实现党史育人的根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然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为
作者简介:曲剑舒(1985.06-),男,汉,鹤岗,研究生,吉林工商学院,高校行政。  摘要:行政化管理是高校管理中的常见现象,该种管理模式将高校当成是行政机构,对学校采取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不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对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文章就“行政化”高校管理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简述了“行政化”高校管理的缺点,强调一定要从学校和政府双方着手,实现高校管理“去行政化